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产品质量连带责任的性质、特点和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连带责任,是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该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共同对损害后果向受害者承担责任。 产品质量连带责任究竟属于民事责任中的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目前,尚有争论。笔者认为,当属侵权责任。 一般说来,根据当事人违反义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民事责任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虽然也是因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责  相似文献   

2.
产品质量纠纷案件适用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关系到案件管辖、举证责任分配及损害赔偿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关系到最大程度地实现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反过来也涉及到加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案原告以产品质量侵权纠纷提起诉讼,法院也以此作出裁判,但本案的性质却值得研讨,笔者认为,对此主要应从产品质量问题的程度是缺陷还是一般的瑕疵,侵害的利益是受害人的固有利益还是履行利益或可得利益两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产品质量违约责任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认定及处理原则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一庭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民事责任由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属于侵权的民事责任一章,因此给人们一种感觉:凡是因质量不合格的承担的责任,都是侵权责任。受此影响,现有一...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产品质量问题,具体什么是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向谁,采用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一直是法律普及及法律适用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从性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方式、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产品质量违约责任与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竞合情况下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品质量责任经常会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确立了“请求权竞合选择说”。在产品质量责任中,我们要严格界定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界限和它们发生的竞合,以便正确行使请求自由选择权。  相似文献   

6.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最基本的责任,在法律规定上对二者的性质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同一违法行为常具有多重性,同时具备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导致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出现竞舍。对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学术规模和理论体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及当事人诉权的行使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对于律师而言,对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比方说,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是追究其违约责任呢?还是追究其侵权责任呢?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首先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抗辩事由、责任方式、责任范围以及举证责任、诉讼时效、管辖上的不同有所了解,然后针对具体案情,决定我们的诉讼请求。这就是我们区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意义之所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并论述了责任竞合的概念及表现出来的特征。本文还阐述了我国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法律制度,以及对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法学》1991,(9)
一、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性质、特征根据《民法通则》第122条之规定,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是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它不同于产品质量合同责任,也不同于产品质量责任。由于在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中,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民事责任不是基于合同约定,而是基于产品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事实存在而产生,直接表现为对法律法规的违反(并不表现为对合同约定的违反),因而属于侵权责任范畴。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两种主要民事责任。前者系由法律规定不得侵害他人的注意义务,后者则在保护契约当事人的利益。二者的分立早在罗马法中便得以确立。由于法律规则是对丰富多样的人类具体生活某一角度的抽象.因此同一生活事实就可能同时蕴含着侵权与违约的成分。这就产生了两种责任规范的竞相适用——侵权与违约责任竞合。不过,在人类早期的法律中,实行的是责任非竞合制度,即一行为同时触犯侵权与违约两种责任规范时。  相似文献   

11.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如何处理在国际私法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处理责任竞合的民法制度对涉违约侵权竞合案件的识别所产生的影响,主张对国际私法领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的处理应依据独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最基本的责任,在法律规定上对二者的性质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同一违法行为常具有多重性,同时具备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导致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出现竞合。对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学术规模和理论体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及当事人诉权的行使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冯涛  王军 《知识产权》2000,10(1):41-42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种民事行为既违反了合同法,又违反了侵权行为法规范,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共同产生。当产生责任竞合时,行为人应如何承担责任,各国法律对此均未作明确规定。责任竞合问题一直是传统民法学界争议的热点。知识产权法作为传统民法的新兴领域,也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现象,本文拟结合传统民法理论,对该领域的责任竞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最基本的责任,在法律规定上对二者的性质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同一违法行为常具有多重性,同时具备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导致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出现竞合。对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学术规模和理论体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种类关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 ,各国民法大多未设规定 ,而由学说和判例加以处理。在同一事实引起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时 ,行为人不承担双重责任 ,避免双重赔偿 ,是完全合理的。那么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 ,民法中的权利 ,多表现为请求权 ,当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 ,产生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请求权 ,这些请求权相互发生影响和冲突的现象就称为竞合。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是否竞合 ,各国各地区判例学说各有不同。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 ,其通说排斥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16.
违约责任不仅是民法中最基本的责任形式之一,也是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有深刻意义.本文拟对违约责任的内涵、归责原则作探讨,同时论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差异、竞合及如何选择,以期对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争议之处作较为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时,产品制造者、销售者、运输者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质量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提供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时,该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产品责任和质量违约责任存在以下区别:(一)责任的性质不同。质量违约责任是以事先  相似文献   

18.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纠纷中,一个法律事实中往往绞合着多种法律责任,而每一法律责任中又牵涉到法律关系的责任方和请求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施以来,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往往绞合在一起,很难准确判断和划分。 正确地认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条件、规则的原则及责任形式,对于依法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产生 责任竞合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在以往的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对责任竞合作了明…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的不符合质量标准而引起的责任,所以在许多文章中称之为产品质量责任。由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程度和方式不同,我们可将产品质量责任划分为产品侵权责任和产品瑕疵责任。产品侵权责任是指不合格产品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产品暇疵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产品应具有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其他特性的要求,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产品僵权责任与产品瑕疵责任…  相似文献   

20.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作为两类最基本的民事责任,如何认识和处理两种责任的竞合是我国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新增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作为我国立法的一个突破,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该规定,并从中发现立法缺陷,进而正确适用法律,完善法律规定,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