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东南亚地区较为集中。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与当地人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们使优秀的华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到19世纪20年代东南亚创办近代华文学校,华文教育可谓逐渐步入正轨。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已赋予其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3.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4.
印尼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在2亿多人口中 ,穆斯林占90%左右。不过 ,印尼又是宗教相对宽容的国家。居民可以选择信仰六种宗教之一种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孔教(孔教在苏哈托政府执政后不被承认为宗教)。但必须在身份证上予以注明。印尼华侨华人(以下简称“华人)约有800万(一说超过1000万) ,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95%以上已经加入印尼国籍。在六大宗教中 ,佛教是华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华人信仰佛教的历程和现状。早期印尼佛教与华人佛教曾在印尼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2世纪前后 ,一批…  相似文献   

5.
论海外华文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如同盛开的百花,各有特色。但如何认识,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嫌肤浅地提出以下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海外华文教育的多元化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既包括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也包含一般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外国语教育。它是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第一,它是华侨的民族文化教育。一般由华侨社团向所在国政府注册为外侨学校办学。使华侨子女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课程,同时也学习当地语文。如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一向坚持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该校为适应华侨子女在当地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小学部侧重于用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7.
从西统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各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阶段:长久的放任第一阶段可上溯至西统时期,一直到美统结束、独立初期。这一阶段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是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限制、压力的形势下,依靠华侨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班牙统治菲岛时期,没有正规的华侨学校,所以基本上谈不上华文教育。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华人或华侨,将其子女送天主教学校,久而久之,大体同化于当地菲人之中。还有一些华侨、华人靠私人或开办私塾的方式来教育华侨子女。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海外华人无论在世界上哪个洲 ,哪个国家 ,哪怕是已经迁徙他国几代人 ,或是刚刚迁入他国 ,都在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竭尽所能。笔者趁2004年1月到老挝进行学术考察的机会 ,顺便了解老挝的华文教育情况 ,从中感受海外华人赤子之心。目前 ,老挝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共6所 ,即位于首都万象市的老挝国家大学和寮都公学、北部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的新华学校、中部甘蒙省他曲华侨学校、南部沙湾拿吉省坎他武里市崇德学校和占巴色省巴色市华侨公学。除了老挝国家大学中文专业属于政府办外 ,其余5所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全是当地华侨华人创办起…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关闭的危险境地。为此,华侨学校成立了“校总”,带领华文教育界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抗争,最终教育菲化案还是被执行,华侨学校的华文课程调整;“双督察”制度得以滥觞;教育体制、目标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迁,教育“菲化运动”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柬埔寨华文教育事业始于我国同治、道光年间。一百多年来,随着柬政局的变化,几起几落。被称为华文教育黄金时代的50—60年代,全柬有230所华校,学生5万多。70年代以后,步入低谷,到1974年,不仅华文教育被全面禁止,连华侨在公开场合讲华语也被禁止了。90年代以来,随着柬埔寨政府实施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政策,华文教育开始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生的历史时期。一、恢复的过程1990年12月20日柬华理事会成立的一天,在金边“首都大会堂”门额上,堂堂正正挂起了用柬文和华文书写的“柬华理事会成立典礼”大幅横额,标志着使用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