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科 《桂海论丛》2002,18(2):59-61
网络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公民道德建设 ,要有先进阵地意识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 ,建立一批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队伍 ,充实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的内容 ,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思想的侵蚀 ,推进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各地广泛开展的“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是抵制社会不良陋习、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巩固抗击非典成果,维护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经受冲击转型的特殊时期,我们广泛深入地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元价值观下公民道德建设的问题凸现,探索多元价值观时代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定位超越了局部的共同体而形成了广阔的公共领域,要在多元社会的价值共识差异基础上形成共同认识.在此基础上,多元价值观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选择要从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社会等多种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区域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城市文明品位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逐步形成,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形成了“理论创新、道德宣教、实践评议、文化熏染、综合创建”五大平台助推下的区域性公民道德建设新格局一,以“道德思考”理论研究建设理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陈为 《湖湘论坛》2002,15(4):18-18
最近,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它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到了以德治国、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目的在于有力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新形势下怎样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呢?首先,大张旗鼓地宣传公民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营造浓烈的道德建设氛围,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条件。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舆论要先行,要营造出具有浓厚的气氛和强烈影响力的环境。各种宣传媒体应当开足马力…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02,(6):1
去年10月下旬,党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全面开展社会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要靠教育,形成自律,二要靠制度,形成他律,一个完善的他律机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增强公民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形成道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威威 《桂海论丛》2005,21(3):67-69
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形势,奠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认识基础;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打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文化基础;抓好系统工程建设,构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客观基础;依托社会团体组织,扩大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是内容丰富。新疆维吴尔自治区伊犁州“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活动内容以中央文明办编印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为主,内容涵盖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文明创建知识和奥运知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以印刷品、社会行动和语言,以及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舆论生态受到挑战,而媒介的态度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大众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判断。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潮流成为党和政府各级宣传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考量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立足中国社会实践,精确把握了"舆论宣传、舆论导向、舆论引导"的工作方针,培育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应该规范舆论引导责任机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周耀宏 《前沿》2013,(18):108-109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伟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实践路径。要政府主导,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科学发展;要社会参与,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体系;要媒体造势,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崛起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人类社会进步展现历史机遇的同时,带来的网络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网络道德是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在网络社会的体现。在走向数字时代的今天,随着网络化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民道德素质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社会的道德方面。网络社会道德发展的健康与否将是衡量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越来越重要的尺度。网络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徐梓彦  黄明理 《群众》2023,(7):44-4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公民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和铸魂育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徐庆东 《前沿》2003,(2):67-6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 ,关键是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为战略依托、以全面提升公共生活质量为首要任务、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目标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公民道德建设的支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每个环节上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融入道德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为标准树立道德榜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理想价值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理想信念扭曲等问题。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自媒体时代多元化理想信念传播优势,强化理想信念传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7日刘云山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根据武汉市这些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和特点,我认为当前开展荣辱观教育,关键就是要着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荣辱观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崔巨喜 《前进》2002,(3):40-4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客观要求。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舆论对社会产生约束作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因此,《公民道德建没实施纲要》的颁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加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新闻媒体的系统整合及其作用互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超 《理论月刊》2006,(11):127-129
多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一体化发展成为潮流。高校新闻媒体作为整个社会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必须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和校园新闻网的联动与整合,形成教育功能鲜明的高校新闻媒体传播系统,并促其与高校教学管理系统、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大众新闻传播系统互动,使之功能延伸,从而实现媒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提高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