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就是当他最后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齐齐地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战胜的日本军队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时,不约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倒失声痛哭。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师长也走在行列中,见状大怒,喝道:"自忠将军没有泪,他也不愿意看见眼泪!"  相似文献   

2.
苏峰 《北京观察》2015,(9):20-23
<正>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牺牲在湖北襄樊十里长山,埋葬在重庆北碚梅花山。即使70多年过去了,回顾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前后的诸多历史细节,他率部多次痛击日寇的骄人战绩、“武官不惜死”的军人武德、尽忠爱国的牺牲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位于北京西城区府右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自忠小学则培养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张自忠将军爱国牺牲精神的另一种传承和存在。  相似文献   

3.
“抗战军人之魂”一语,出自周恩来为悼念张自忠将军所写的文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营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忍辱负重,还有人说他是战神.他在抗战前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自带兵冲在最前线,最终以身殉国.日军为他的死先欢呼,后郑重敬礼,并停止轰炸一天以示致敬,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十万民众为他扶灵送行,周恩来称之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用生命书写了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4.
春日的阳光抹过林梢映着张自忠瘦削的脸。他正在山坡上修剪板栗枝桠。他身边围着一群向他求教的农民。高级农技师张自忠是当地有名的科技示范户。张自忠今年48岁,家住河南省桐柏县朱庄乡响潭村。7年前的春天,他响应乡里“七分山上建银行”的号召,承包了25亩荒草丛...  相似文献   

5.
王亮  车晴 《两岸关系》2011,(8):20-22
张自忠将军是两岸同胞共同崇敬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与尽忠报国的事迹镌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名垂千古。今年8月11日是张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适逢8月15日抗战胜利66周年纪念。本刊专访了张自忠将军之女、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已有88岁高龄的张廉云,让这位和蔼矍铄的老人为我们讲述将军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并期待两岸携手将张自忠将军精神发扬光大,共图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当淮海战役刚刚开始之际,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23万余名官兵,在何基淬、张克侠率领下,于1948年11月8日临阵起义,让开台儿庄一带运河百里防线。我解放军直捣徐州,切断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退路,从而全歼了黄兵团。何基拌、张克侠长期埋伏敌营,等待时机,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率部战场起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说:“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大胜利。”(一)张克侠190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献县。中学时,正值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强加于中国“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张克侠…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3,(2):39-39
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出生于19世纪末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的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8.
张自忠之死     
阿忆 《现代领导》2014,(6):46-47
5月16日.张自忠中将陨于湖北,算起来已有67年。在漫长的67年里,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人,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陨命前线吗?要知道张自忠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之职,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被日军重重围困,壮烈赴死。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相似文献   

9.
张自忠因屡建战功,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有了吸毒的习惯,致使全军上行下效,严重影响全军战斗力。1939年李宗仁去张自忠所率部队视察时,曾劝其戒毒。张自忠也当着李宗仁及团以上军官的面销毁烟具,焚烧烟土,但后来还是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5,(5)
<正>湖北省襄樊市(今襄阳市)襄阳区峪山镇75岁的老人李运生,曾在张自忠将军初葬处——峪山镇陈集村小学任教多年,一直致力于抗日名将张自忠殉国过程的调查。他与当年长山总司令部参谋部长李致远及其家人多次通信,又历时两年7次到张将军殉国地长山一带走访,掌握了详实客观的张自忠将军殉国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李运生老人的讲述。"鄂北大捷"与"襄东大捷"1939年5月,日军集10万兵力兵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张自忠将军,字萧忱,一八九一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外患频仍,民不聊生,革命风云激荡之时。他痛感国事日非,遂下定决心,投笔从戎。他先投奔原第二十镇(师)标统车震部,后又由车震推荐至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经冯一手培养,由一个普通士兵逐步提升至师长。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北京大学台湾学生暑期研习营的22位营员,专程赴重庆市北碚区张自忠烈士陵园敬献花蓝,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英烈。  相似文献   

13.
陆昇 《同舟共进》2012,(7):28-32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两军命运的大决战。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为何能以60万雄师吞掉国民党80万兵马?潜伏在国民党中枢机关的红色卧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就是在国民党军队长期担任要职,并被蒋介石赐予佩剑的西北军名将张克侠。他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秘密红色特工,遵照党的指示长期潜伏、孤身作战,在淮海决战打响之际,与何基沣将军率部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自忠故居     
<正>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36年出任天津市市长,1940年在湖北抗日前线阵亡。"九一八"事变后,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罗文峪浴血奋战,挫败日军嚣张气焰。张自忠故居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整体呈欧洲外廊式现代风格,是一座宜官宜居的三层宅邸。张任天津市长期间,于1936年8月以庆安堂名义购得英租界伦敦道(成都道)厚德堂川记空地一块,建此楼居住。共有前后两座楼房,主楼三层,后楼二层,共16间,院内另有平房14间,建筑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主楼一楼有会议室,二楼设两座平台,三楼有屋顶平台,后一  相似文献   

15.
史海一勺     
《乡音》2010,(2)
张自忠将军青菜豆腐招待视察慰劳团1940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之时,国民参政会的华北视察慰劳团赴前线慰劳抗战将士。当时,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爱国将领张自忠是我国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的最高级司令官。为了缅怀他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伟大业绩,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前夕,访问了他的女儿张廉云,请她回忆并介绍张将军的爱国生平。张廉云女士现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今年六月的一天下午,她在简朴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见面,她就说:「我刚从湖北宜城参加纪念我父亲殉国四十五周年的活动后回来。」「那就请您先谈谈纪念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省宜城市东北15公里处,有绵绵数十公里的长山,山脚下有一小村庄名南瓜店。相传民国初年,当地农民何氏兄弟为谋生计在此开店,因土地贫瘠,无酒食可卖,专煮南瓜卖与往来行人,因此得名“南瓜店”(现为宜城市新街乡罗屋村七组)。半个多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我国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最高将领张自忠上将,在此蒙难。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国民党排长、连长、营长、旅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23,(1):30-31
<正>姚斌,黄埔军校第19期生孙荫霖之外孙,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的侄重外孙。民革聊城市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供电段电力技师。黄埔精神,实质是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和捍卫祖国完整统一的坚强信念。今天,随着岁月的流逝,黄埔军校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遥远的记忆,但黄埔精神却穿越时空,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一家媒体制片公司表示,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升温,已有人开始筹划重拍描述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电影《八百壮士》和描述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将领张自忠的影片《英烈千秋》。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中,鄂北地处战时首都重庆前卫,战略地位特别重要。日本侵略者为巩固武汉外围,从1939年4月至1940年6月,先后在鄂北地区的随县、枣阳、襄阳一线向中国军队发动侵略攻势。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周旋于鄂北地区,战斗十分激烈,最后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