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董新民中央党校编审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就不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一、怎样理解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若干问题苏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把社会建设提到总体布局的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4.
民政工作是协调国家、社会、群众之间关系的一项多元性的社会事业,最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关心,又具体反映着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宗旨的落实。因此,做好民政工作首先要从国家、社会、群众三者的利益出发.准确把握民政工作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加快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步伐,实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开放服务,努力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社会政治稳定贡献力量。今后几年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绘制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邓小平理论为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民政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支持和政治保证,为民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民政工作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党政领导的关注重点、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和政府工作的聚集点;四是对外开放的扩大,为民政工作的发展赢来许多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也应当看到民政工作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7.
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为大局服务。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点出发,通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通过做好拥军优属,移风易俗等工作,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民政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可以概括为五句话:职能加强了.机遇增多了,任务加重了,竞争激烈了,难度加大了。 职能加强了。如社区建设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乡镇撤并、撤乡设镇、村委会设置调整等,直接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已成为保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则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  相似文献   

9.
十四大报告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在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按照十四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10.
寓政治改革于经济改革之中———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黄卫平肖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涵,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则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四个问题。笔省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讲话,要把握好三个联系点。一、要把握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三者间的联系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报告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水平.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民政工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民主政治建设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明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再一次历史性地被提到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来。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相适应,又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黄刚 《理论月刊》2012,(2):88-90
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就是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同步、协调进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深入总结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互动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强法制建设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安学森党的十五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重要治国方略,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真务实精神,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将我国社会主义带入了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新时代。 (一)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 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所进行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全面改革。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潮流,它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从实际和发展阶段出发,确定自身的政治发展战略。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是:在价值取向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是渐进式发展;基本前提是政治稳定;动力来源是内缘式改革。  相似文献   

19.
跨世纪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伟大部署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许耀桐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包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求发展民主政治,这两者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条件。因此,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就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