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50-50
6月25日,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和另外两支武装组织联合袭击以色列与加沙地带南部交界地区的一处以军哨卡,并劫持1名士兵,随后要求以政府释放400余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以换取以士兵获释,但遭以政府拒绝。以军士兵被绑架后,以方向巴武装组织发出了48小时的最后通牒。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态度强硬,发誓对巴武装组织实施报复。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天对中东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血腥之夏。以色列为搜寻被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分别抓去的3名士兵,先后发动了“夏雨”行动和黎以冲突,并将冲突迅速升级为规模和影响力都空前的地区军事行动。然而,正如国际舆论所指出的,导致这场冲突的真正根源还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半个多世纪来,阿以双方围绕着巴勒斯坦问题,冲突不断,先后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黎巴嫩是同以色列接壤的“阿拉伯前线国家“,在阿以冲突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从20世纪70年代起,黎南部地区便成为阿拉伯国家反以武装斗争的“前沿阵地”,从巴解组织到黎巴嫩真主党,不断从这里向以色列发动袭击,每每招致以军军事报复,黎以边境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3.
新闻扫描     
<正> 以军定点清除炸死亚辛以色列直升飞机3月22日凌晨向加沙城一座清真寺附近发射了数枚导弹,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在这次“定点清除”中被炸身亡,另有至少6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丧生。哈马斯官员认为,以色列方面此次的行动早有策划,亚辛近日来一直处于他们的监控范围。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这次的冒险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只能为巴以流血冲突种下更多的仇恨和隐患。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5.
<正>①3月6日,大批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边界等待通过拉法口岸。自2006年6月25日巴武装人员袭击了加沙地带南部附近的以军哨所并抓走一名以军士兵后,以色列关闭了这一连接加沙地带与外界的主要口岸,仅在有限时间内暂时开放。②3月3日,参赛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吉野家吃牛肉饭比赛”。最终,29岁的西逊以吃完8碗牛肉饭的成绩夺冠,并获得50000比索(约合1041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6.
3月12日,以军向巴勒斯坦发动了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的最大军事攻势,一天之内竟杀害了3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对此举亦深感震惊并予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3月13日通过1397号决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在一个地区、在安全和被承认的边界内共存的远见"。这是安理会自巴以2000年9月爆发冲突以来首次通过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同时也是安理会首次以决议形式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巴以之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对抗已经证明,双方除了在这片“上帝应允的土地上”实现共存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7.
辞旧迎新之际,沉浸在斋月祥和气氛中的中东,又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搅乱。以色列派出武装直升机多次袭击加沙城,导致数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2001年岁末相继发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严重爆炸事件以及此后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面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再次把巴以之间持续已久的“冤冤相报”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8.
王冲 《思想工作》2006,(8):44-45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并绑架后,黎以冲突持续升级。7月17日,黎巴嫩城市遭空袭15人死亡,7名加拿大人被炸死。同日,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宣布,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进入黎巴嫩南部,向靠近黎以边界的真主党基地发起攻击。阿盟秘书长穆萨称,“中东和平进程事实上已经破裂”,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地区处在战争的边缘。以色列会不会再度占领黎巴嫩?中东会不会再度爆发战争?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连线中东问题专家,破解黎以冲突爆发后的各种疑问。哈马斯和真主党是否相互配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发动了越境袭击,俘虏两名以色列士兵,…  相似文献   

9.
宇晨 《半月谈》2004,(7):79-81
在以色列总理沙龙亲自谋划下,以军3月22日晨向巴勒斯坦哈萨克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下了毒手,3枚火箭弹射向这名坐在轮椅中的老人亚辛是近年来被以色列“定点清除”的最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的调停下,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经过三年艰苦谈判,于今年1月就交换战俘问题达成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以方通过释放436名被关押的阿拉伯人换回了一位名叫坦嫩鲍姆的退役上校,与此同时,以色列还用59名真主党成员遗骸换回了3名以军士兵的尸骨。 为了一名人质和3具尸体,一次性地释放了400多名敌方囚犯,在常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28日,发生在肯尼亚的旅馆爆炸事件和以色列客机遭导弹袭击事件,使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袭击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以色列的高度重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遵照以色列总理沙龙下达的指令,针对恐怖活动积极展开了全面出击,这是该机构自1972年德国慕尼黑惨案以来再次公开露面。有分析认为,这次介入行动也标志着“摩萨德”首次卷入了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份以来,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中东随时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3月29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对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发动大规模军事武装入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阿拉法特官邸。之后,将阿拉法特围困于用坦克阵构筑的重围之中。伴随着以色列军警的枪炮声和坦克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在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在微弱摇曳的烛光下,阿拉法特已将冲锋枪摆放到了桌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故土共存亡。与此同时,以色列境内不断发生自杀性 爆炸事件。 4月28日,巴以先后接受布什总统的建议,即由美英两国的安全人员对6名以方要求引渡的巴勒斯坦人进行看押。作为条件,以色列撤除对阿拉法特官邸的封锁,并给予阿拉法特本人行动自由。5月1日,在巴方交出6名巴勒斯坦人后,以色列部署在阿拉法特官邸外的坦克和装甲车撤退,阿拉法特随即获得行动自由。连日来,中东和平道路上的血雨腥风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14.
吕春 《人民公安》2008,(20):54-56
当时的乌干达总统阿明先是谴责以军打死乌干达士兵和炸毁飞机的暴行,而后却不由得赞扬说:“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我认为袭击非常成功,以色列特遣部队真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15.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0,(12):57-59
今年9月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力撮合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恢复了“直接谈判”。从而,中断了近20个月的巴以和谈艰难重启。主持会谈的美国国务唧希拉里称,重启的巴以和谈将在一年内结束,并签署巴以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6.
8月6日,一名小男孩在巴西圣保罗参加和平示威活动,呼吁以色列和黎巴嫩结束军事冲突。持续了一个月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终于开始平息。8月11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解决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以色列和真主党实现了停火,黎巴嫩问题进入了新阶段。这场战争由两名以色列士兵被越界突袭的真主党武装俘获引发,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预谋已久。战事为何如此猛烈真主党武装是黎巴嫩的什叶派非政府武装,1982年由伊朗革命卫队帮助组建。1991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30余支形形色色的教派要么自行解散,要么改编为政府军,只有…  相似文献   

17.
9月12日7时,随着最后一名以 色列士兵撤出加沙地带,以色列对 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 束。这是以色列总理沙龙“单边行 动”计划的第一个实质性举措。对于 这一行动,国际舆论沸沸扬扬,褒贬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人看来,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不过是一介武夫:参加过数次中东战争;策划指挥了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2000年9月,因造访圣殿山引发了迄今未止的巴以流血冲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不但在与有“小拉宾”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4日,以色列历史上最强势也是最年迈的总理沙龙因脑溢血中风入院,虽做了三次脑部手术,但仍昏迷不醒。沙龙的重病昏迷像一枚重磅炸弹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强大冲击,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宣告了“沙龙时代”的结束,同时也给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微妙的影响。沙龙为巴以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5,(5):34-35
以色列完成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撤离行动 9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撤离加沙,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境大门正式关闭。这标志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巴勒斯坦安全部队随后进驻并接管这些地区。此前,以色列按照单边行动计划.于8月23日完成了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25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