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作为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当防卫是“正义不必屈于非正义”这一古典自然法思想在现代刑法中的逻辑展开和重要体现,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习惯到法律、从学说到制度的漫长发展过程,是法治社会形成的缩影。在现代社会,正当防卫是国家为保护公民权益而赋予公民的权利。《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相似文献   

2.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需要弘扬一种什么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需要造就什么样的英雄﹖当今中国制定的统一完备的新刑法典为正当防卫行为确定了法律保障。面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致不法侵害人死伤,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早在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为鼓励广大公民敢于…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怎样判定呢?这要对行为…  相似文献   

4.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5.
李铭  王劭荣 《前沿》2004,(7):138-141
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排除犯罪性行为 ,由于它的表象特征是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许多人对之不受到刑事制裁难以理解 ;同时公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权利受侵犯的时候 ,也会采取一些防卫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权利呢 ?本文就从正当防卫的含义及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浅略分析 ,试图说明正当防卫被规制在刑法中 ,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是有利于社会的 ,应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有力武器。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臆想为存在而进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结果造成他人无辜受伤害的行为。从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看,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如不法侵害不存在,正当防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行为人所进行的“防卫”,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二、防卫挑拨防卫挑拨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当事人为了保护一…  相似文献   

7.
正确使用防卫权利马凤馨所谓的正当防卫,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伤害,对实施侵害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它是法律赋于每个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合法权利。保安人员除享受公民的一般正当防卫权利以外,在执行各种...  相似文献   

8.
人民警察正当防卫是不同于刑法中“正当防卫”的,它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行为。因此,在处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各种问题时,不应完全适用刑法及其它法规关于公民正当防卫的规定,这就是笔者的中心论点。人民警察正当防卫作为重要的实践和理论课题被提出来之后,还没有一个较完整、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警察防卫     
一、“警察防卫”与公民正当防卫的异同《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条款授予了全体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198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制定施行的《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两规定”),在重申了《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2,(2):63-64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去年11月份才进队的物业保安,跟老队员们聊天时,经常听到他们提起“正当防卫”这个词,问起他们,他们却解释不清楚。但他们都告诉我,要当好物业保安就一定要学会正当防卫,要不然不是自己吃亏受伤,就是触犯法律。所以我想请教一下,什么是正当防卫?怎么做才能正确运用正当防卫呢?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私权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权利的宣言书”,行政法是“控权法”,即对公权力进行监督与控制,以防其滥用,对私权造成侵害,这也令人感到温馨。但由于刑法基本上属于对犯罪人“作否定性评价”,即其行为触犯了哪条法律,法律对其进行如何处罚。所以,刑法在一般人眼里“冷冰冰的”,甚至是令人恐怖的。其实,刑法一方面对触犯者“作否定性评价”打击犯罪的同时,直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义与秩序永远是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作为国家刑罚权的补充,在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几年的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在整体构建上存在着法律价值的缺失。本文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观点着重阐述自己对正当防法律价值的缺失的几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初二《法律常识》(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 内容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有点深奥玄妙,学生不易理解。甚至 有些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也把握不好这个概念,也难讲清楚这个问题。本人对法律 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研究法律,也关注“公民的隐私权”这个问题。在这里, 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体会,共同行参考,以利于教学。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的出现和发展是19世纪末的事情。现代各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但 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为公众…  相似文献   

14.
警察防卫权之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防卫权虽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具有相似之处,但从深层次看,二者的本质不同, 因此,将警察防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观点值得商榷。警察防卫权应与正当防卫权相并列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警察防卫权的限度也应当区别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  相似文献   

15.
论人民警察职务行为中正当防卫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警察职务行为是人民警察根据国家赋予的职权,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它由具有正当防卫性质的行为和其它职务行为所组成。除了在正当性等方面与一般公民正当防卫行为有着共同特征,人民警察正当防卫行为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如此则决定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行为法律性质的双重性。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对警械和武器使用的特殊权力,只有合理使用警械和武器,才能保证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正确适用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谓“人人平等”、“一律平等”,均是指任何公民或“一切”、“所有”公民无一例外地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为了反对封建特权而提出的口号。它最早是在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中,作为资产阶级法制的一个原则被确认下来的。从《人权宣言》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和第一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前言着重阐述公民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是整个法律常识的起点课。上好“前言”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甚大。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但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在学习以后各课的内容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在整个法律常识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基本知识、观点前言1.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国家实施各项职…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新宪法中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批判继承。早在1954年我国的宪法中就曾有明确的规定,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原则遭到批判和否定。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申“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接着,1982年新《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这一规定,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来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提法,改为现在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前,  相似文献   

19.
保安人员,由于其保安服务工作的性质,处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沿。因而,如何认识和依法实施正当防卫,对保安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试就正当防卫谈些浅见。保安人员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实施正当防卫必须有危害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公民环境权受到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济时,公民有权通过行使环境自卫权的途径和方式使其环境权益得以实现。我国宜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将环境自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范围;环境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环境自卫权制度,使公民环境自卫权成为法律上认可、实践中可行的公民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