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近关于中国的论调中,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出现了“中国责任论”和“两国集团论”。中国国民的情绪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新态势。《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早在1713年“势力均衡”的概念就被正式写进了《乌得勒支和约》。此后,均势更是成为18至19世纪欧洲占绝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尽管20世纪初由于一战的爆发,人们对均势理论的攻击颇多,然而不论是一战与二战期间,还是冷战的40多年,均势战略依然在发挥作用。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直延续不断。有人认为随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的世界格局中,美国居于西方“盟主”地位,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很强。抗美援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实力,降低了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变动了美国在东西方的力量分布,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个相互对抗的力量在欧亚两洲形成均势,社会主义力量得以增长,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编者按:《未来战争对传统战争观念的挑战》(简称《挑战》),在本刊1999年第二期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读者认为,转变传统战争观念,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抓住并深入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军军事科学的发展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两个...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民族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准则”,它的确立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孕育与初生期(1789~1918年)、幼儿期(1919—1945年),少年期(1945年后)。国际社会核心价值观起源于《国际联盟盟约》,基本成型于《联合国宪章》,其理论基础是威尔逊主义的理想主义,哲学基底是自由主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当前,《联合国宪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原初制订者——美国不时有意“违宪”,这反映出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念在美国的衰落。另外,宪章的“国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而对国家内部和全球化时代的公民安全关心不够,因此有调适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认为,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1957-2003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编辑、作家。他在殉职前,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前主编、记者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4月3日他在战场上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从而成为第一个在伊战中遇难的美国战地记者,同时也是在五角大楼“嵌入报道”计划中第一个遇难的战地记者。凯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好《殉难日》的著作,而2003年的4月3日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相似文献   

8.
天定命运论     
天定命运论蔡伟“天定命运”(MANIFESTDESTINY),又被译作“明显的命运”;作为一个美国外交史中著名的词汇,它最早是由约翰L奥沙利文在1845年七—八月号的《联邦杂志和民主评论》,及1845年12月27日的《纽约晨报》上就兼并德克萨斯而提出...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上海小姐”王琦瑶传奇的一生写尽了上海四十年的沧桑变化,有人把它归为“城市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有不少学者认为《长恨歌》应归属到女性主义文学的行列,研究视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文中从《长恨歌》主题研究的角度出发,试图归纳出学界对这部长篇小说主题研究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熊文驰 《外交评论》2009,26(2):123-136
“民主和平论”是一个特别制造的命题,与美国的对外意识形态政治紧密相关。梳理“民主和平论”与现实主义的对立与争论,可以发现诸多民主和平的事实只是特别制造的结果;但在这种经验事实层面展开反驳与再反驳,却只会陷入论证泥潭,民主和平依然可以作为或然命题存在。跳出泥潭的办法就是紧扣“战争状态”这一要点,检验民主国家是否加剧或者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而不再纠缠于具体的战争。研究表明,号称关注世界和平的“民主和平论”丝毫没有致力于解决作为世界和平关键的“战争状态”问题,相反,它为某种加剧世界战争局势的干涉与扩张行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借口。  相似文献   

11.
概念     
《社会主义论坛》2007,(11):21-21
软实力 “软实力”是“softpower”的中文译名,也译为“软权力”、“软国力”,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斯大林为修改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完全适合论”,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落后论”。他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还是存在矛盾的,这是因为生产力“无可争辩地走在生产关系前面”,“生产关系的发展落后于并且将来也会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斯大林的“生产关系落后论”,苏联理论界曾把它作为经典而加以宣扬;在我国,毛泽东也认为这是从否认矛盾转  相似文献   

13.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律至上一元结构论”商榷曾斌《中国法学》1993年第四期刊登了刘升平、章文、张朝霞所撰《市场经济与法理学的更新与变革》(以下简致《变革》)一文,文中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下应由过去的“政策和法律二元结构转向法律至上的一元结构”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主义形成。这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大调整。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向国会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新战略》这一纲领性文件,把“伙伴关系”、“实力”、“淡判”作为对外政策的三项原则。1973年初,美国刚从长期的侵越战争中脱身,就着手改善它与西欧盟国的“伙伴关系”。4月23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恪在美联社新闻年会上发表演说,宣布1973年为“欧洲年”,并提出  相似文献   

17.
论“拜伦式”的“南方叙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拜伦式”的“南方叙事诗”张伟举世皆知,普希金深受拜伦的影响。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由于受到拜伦的“东方叙事诗”的影响,被公认为“拜伦式长诗”。本文试图解剖“南方叙事诗”本体,探求拜伦创作对它影响的印记。“拜伦式”的“情节图示”《高加索俘虏》(18...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因果论     
一任何文章的形成都有它的原因,无因之文是没有的。例如鲁讯1931年12月25日发表在《十字街头》第二期的一篇题为《“友邦惊诧”论》。此文为什么能在那时形成,为什么论“友帮惊诧”,为什么要痛斥“国联”,为什么说“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文章回答了这些,也正是这些回答了文章的原因。一篇文章总有它形成的原因,才有结果,但文章表现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分别  相似文献   

19.
论检察官的职业道德教育解伟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以下简称《检察官法》已经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今年7月1日实施。根据《检察官法》的规定,对检察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的刘跃进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载《学习时报》2005年4月18日)一文中认为,由于“国家安全”一词过去常被用来指称情报机构和情报活动,因而在不少国家,许多被冠以“国家安全”之名的法律,其实并没有涉及整体国家安全,而是只涉及反间谍领域的反间谍法。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情况正是这样。1947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法》,虽然超越了间谍情报领域,规定了“国防部长、国家军事体制、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的条款”,但从非传统安全观特别是从系统安全观来看,它也不是一部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