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武汉市正式提出,抓住国家批准武汉作为沿江开放城市的历史机遇,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钢铁、汽车、商业、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是武汉市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宏伟目标。本文拟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作出基本的界定,并研究、探讨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把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目标,并抓紧制定规划,付诸实施。例如,我国最…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正处于“广域竞争”阶段的后期,并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第四阶段“超域发展”迈进。其规划战略目标应定位为到2020年将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基于这一目标,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化同城”的原则下,在空间结构上要对“可视静态空间”和“超视流动空间”进行综合规划;在区域发展上应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支点作用;其都市中心区布局要强化优化主城;其产业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摆在首位;其城市风貌特色可定位为具有“三通”信息文化优势和滨江滨湖风貌的国际性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3.
何伟 《长江论坛》2011,(3):40-44
武汉发展目标的国内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武汉应当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和国际责任,在完成中央赋予的国家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成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 实现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动作。诸如实行大开放,培育大市场,造就大企业,产业大调整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一般对策,而是在实现战略目标中如何处理各项大对策之间、各项大动作之间的关系,使各项大对策、大动作协调一致,汇成一股推动武汉城市国际化的洪流。一、实现长期目标与适度目标、分步到位武汉城市国际化需要几十年努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武汉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及社会文化等条件出发,确定不同发展阶段及适度目标,以便分步到位,逐步逼近长期目标。为此,我们基本赞成有人提出的用五、六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战略目标的设想(参见《长江日报》1993年5月3日文章——《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我们认为,三步走还可以简化为:第一步,本世纪90年代,把武汉  相似文献   

5.
1992年11月,中共大连市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提出: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建设成为北方香港,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贸易、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实现这个目标的关  相似文献   

6.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武汉已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综合性工商业基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展望90年代,我们对武汉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中央适时批准武汉为沿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人代会决定三峡工程上马,为武汉的起飞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使武汉以新的风采走向21世纪,我们确定了前进的目标:要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前提下,提前二至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  相似文献   

7.
1993年,广州市政府制定并正式颁布了《广州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提出“用十五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以国际性城市作为广州城市建设的目标。同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大都会第四届年会上,广州市被正式接纳为世界大都会协会会员,成为目前我国大陆唯一参加该协会的城市。基于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定位,广州市正按部就班地发展着。然而,国际性城市的现实标准是什么?广州市政府制定的《方案》对此仅是粗略的勾划,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大多也只是表面的或是片面的。本文试图全面地具体回答国际性城…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金凤区要借十六大东风,按照区市党委、政府做大做强做美银川,把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部署和要求,认清区情,抢抓机遇,准确定位,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措施、新办法,力争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把金凤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9.
目前武汉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不少同志、不少部门对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信心不足,或认为那是遥远的事情,与己无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总体战略构想未能提出、分阶段总体战略规划未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未能出台。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停留在单项的或专业性的经济发展目标上。 设计总体战略构想,应顾及和考虑到武汉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顾及和考虑到各种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关联、产生的作用。各种利益的调整、环节的协调等,概言之,对武汉这个特大城市综合实力发展的诸因素,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总体性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大连市《大连经济上新台阶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初步建设成为北方香港,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的总目标.其中以商贸中心为首.笔者认为,其一,时间上宜有弹性,规划时间可以更长一些;其二,目标宜分段实现.一、分段实施之根据1.国际性商贸中心的含义.国际性商贸中心,关键在于国际性三个字,笔者认为,国际性中心有三层含义:第一,这一中心地区商贸活动必须有多国贸易伙伴参加,且还必须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其口岸贸易额占地区GNP要有相当的比重:第二,该地区商贸活动在世界上要有相当的地位、比重和  相似文献   

11.
许宁 《西部社会》2002,(10):13-15
未来的五到十年是银川市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迈进,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围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对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武汉市法学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座谈武汉市“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法学院余能斌教授。记者:刚刚召开的武汉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位法学专家,您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余能斌教授(以下简称余):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当多。但从我的专业眼光来看,应该把实现法治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法治化的“治”,是治理的“治”,而不是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陆中心城市国际化发展问题探讨史永铭一内陆中心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目前,我国有不少城市在跨世纪的发展研究中,确立了其未来发展的国际化走向,甚至明确提出创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其中既有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等沿海型中心城市,也有武汉...  相似文献   

14.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同等政策。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大规模地改造老武汉、建设新武汉,到本世纪末,使武汉形成钢铁、汽车、商贸和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新的城市格局,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初步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较高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是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的中长期发展方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项目标”、“四个中心”和“四大战略”。 (一) 四项目标,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沙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也就是要把长沙建设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 繁荣的经济强市,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立足长沙的现实而提出的。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很难在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长沙建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就是按照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未来15年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强大的人才实力支撑不可或缺。根据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人才开发条件,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本课题研究认为,21世纪初长沙人才开发的战略功能目标定位是: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人才聚集中心、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现代化的人才创业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亚飞 《长江论坛》2005,(3):27-30,6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加快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既是适应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应采取区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吴福生 《政策》2013,(4):44-46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作为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获中央支持,发挥好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中的龙头支点作用,是武汉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科学搞好顶层设计,争取实现弯道超越,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大而强、富而美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力推进体制改革,提升、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认识和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提法比较空泛,这只能作为长远发展的结果,很难成为目标。发挥武汉在湖北和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中心城市作用是比较实际的。现代经济的发展,靠一个个城市孤立封闭地运行很难成功,必须发挥经济区域优势。从世界范围看,已逐步形成欧盟、东盟、北美贸易区等区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