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认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的第二位夫人张越霞同志。她和博古住在编辑部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黎辛 《党史博览》2013,(5):47-47,56
一《新华社编年记》(新华社内部出版印刷)1944年10月4日记载了"毛主席在博古(博古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社长及中央出版局局长)陪同下,来到清凉山西侧山腰上中央印刷厂大礼堂,接见了新华社与解放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等"一事,但没写具体内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4年10月4日上午9点多钟,新华社副刊部编辑温济泽在山上看到毛主席从清凉山下往上走,便快步跑到新闻编辑部,告诉正在审稿的博古社长,说:"毛主席来了,正从山下往上走呢!"博古说:"毛主  相似文献   

3.
黎辛 《党史文苑》2010,(9):38-40
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认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的第二位夫人张越霞同志。她和博古住在编辑部办公室东边的窑洞。我住在“南天门”编辑部东北边最高的窑洞.我去办公室或印刷厂必经过他们住的窑洞外的小平坝。  相似文献   

4.
1 9 4 1 年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同时停办了陕甘宁边区的其他报刊、杂志。接着,中央又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这样,中央就将创办大型机关报和新华通讯社的重任一下子全压在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博古的身上。从此博古两付重担一肩挑,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奋斗了 5 年,为党的新闻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这成为他革命生涯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博古主动请缨办报,《解放日报》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5.
正在革命战争年代,博古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一直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作用。他不仅是党内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而且是一位真抓实干的宣传家,曾参与和领导很多宣传方面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1941年到1946年间,他在担任解放日报社社长的同时,还兼任新华社社长,并领导中央出版局和中央印刷厂的工作,成为当时党中央新闻出版事业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对新华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6.
1943年7月初的一天,清凉山东麓《解放日报》编辑部的一孔石窑洞里,社长博古及缪海棱等几位编辑记者,正在为修改延安各界群众保卫陕甘宁边区动员大会的长篇报道的导语而热烈地讨论着。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的社长。从《解放日报》创办到改版再到进一步发展,博古的党报思想在办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最终使《解放日报》成为一份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博古在延安时期主办《解放日报》的党报思想主要有党报应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党的活动,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办报"的路线;党报领导者应勇于打破固有的思想枷锁,锐利改革,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黎辛,原名郭有勇,博古(秦邦宪)研究专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出生,是当年博古的部下,曾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编辑,新华社随第二野战军战地记者,中共中央中南局《长江日报》副总编辑,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兼中南大行政区文化局代局长、代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协整风领导核心小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家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出版专著十多部,1987年从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离休。透过本文,读者可从一个独特的视域了解博古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在抗战时期,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时间长达5年之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秦福铨的父亲秦邦礼是博古(秦邦宪)的胞弟。秦邦礼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务院对外经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作为博古的侄儿,秦福铨得以从严扑、蔡畅、、帅孟起、陈昌浩、张琴秋等革命前辈,特别是从父亲与伯父最熟的战友潘汉年处得知许多关于伯父秦邦宪的情况。作者黎辛1942年到1946年,在秦邦宪为社长的延安《解放日报》担任五年多的副刊编辑,听过博古在整风与传达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时所作的检讨,平时也向他请教过一些历史问题。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作者秦福铨和黎辛撰写此文,首次批露了关于博古交权以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现在的报头是毛泽东题写的。毛泽东为《福建日报》题写报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49年5月,毛泽东、中央军委电示解放大军提前入闽。随后,党中央决定张鼎丞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为了福建解放后省委机关报能及时出版,张鼎丞请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调配成立《福建日报》领导班子,决定杨西光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福建日报》首任社长,何若人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并从南下服务团里挑选了30多位同志组成南下新闻中队(包括福建日报社、新华社福建分社、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华书店)。7月10日,队伍从上海出发,几天后在浙江省江山县建立了福建日报社党支部。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福建日报社工作人员从8  相似文献   

12.
纪希晨,河南伊川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记者.建国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3.
一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任命廖承志为新华社社长。此时,他人还在南京中共代表团工作,可新华社的同志们已经喜欢上他,并急切盼望这位新社长的到任。 原来,这年4月8日,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秦邦宪(搏古)。原新四军军长叶挺、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主任邓发等乘飞机自重庆飞往延安时,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地区失事遇难。延安《新华日报》编发了一期纪念“匹八”烈士的特刊,报纸由4个版扩大到18个版,编辑们征集和组织文章,修改和规划版面,几乎一个星期没合眼。文艺副刊编辑温济泽,收到一份发自南京中共代表团的稿件,作…  相似文献   

14.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4,(12):33-34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1946年),江苏无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为他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后期,他主要致力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时担任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第一任社长,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0年底,博古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同他谈话征求安排他工作的意见,博古提出了办报的想法。原来,博古在重庆时亲眼目睹《新华日报》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进行百般刁难,肆意扣押报纸,大肆恐吓读者,动辄无理检查、威胁甚至查封的情形。所以那…  相似文献   

15.
1921年生于安徽蚌埠的穆青,16岁时便参加了革命,25岁担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解放后,历任新华社华东分社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国内部主任、副社长、社长等职,一生写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理念。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参与领导了这次改版,既在实践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在延安时期就与陆定一一起工作的温济泽在悼念陆的文章中写道:“《解放日报》不仅给当时各地党的报刊作出了榜样,也为此后办好党的报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定一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立下的开创性的功勋。”毛泽东亲自点的将《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正式出版,社长为博古。1942年初,亲自抓党报与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7.
正常芝青(1911—1985),山西交城人,青年时代就投身报界,一生从事新闻报刊出版工作,与笔墨为伴,1935年入党。1940年3月,他奉命参与创办中共晋西区党委主管的《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先后担任总编辑、社长,并兼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社长。  相似文献   

18.
博古曾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忠实执行者,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但他能正视并积极改正错误。遵义会议后,他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党的七大上还被选为中央委员。此间,他还兼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组织部长,《解放日报》社和  相似文献   

19.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报。它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停刊于1947年3月27日,历时5年零10个月,出报2130期。第一任社长为博古,后为廖承志;第一任总编辑为杨松,后为陆定一、余光生。《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完全不同于旧日报的新型日报,为以后中共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它所创立的一些办报原则,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毛泽东为这份日报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中许多文章都是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今年是延安《解放日报》创刊65周年,我们发表两篇文章,以志对先辈的怀念。——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新闻     
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与宁波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次“面向新世纪的地市县报”征文,从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历时8个月,于日前圆满结束。这次征文共收到论文500余篇,《新闻战线》从中选登了30来篇,最近由专家评定,评出获奖作品15篇。其中,石家庄日报社社长王贵海撰写的《竞争兴业竞争强壮——石家庄日报社参与报业竞争的探索》荣获一等奖;邢台日报社总编辑杜兰会与许慧国合作撰写的《强化新时期报纸的股务性》、宜昌日报社社长杨尚聘撰写的《构建地市报业的“联合舰队”——关于中国地市报合作与发展的思考》、绍兴日报总编辑杨银千与杨小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