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历史经验等多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既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最新概括,也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系统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四个全面"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新的科学内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实践拓展和理论创新上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核心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增量;把握时代脉博和历史趋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延伸;运用通俗简化的表达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定位,对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也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合理体现。因此,用这一思维方式释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充分认识其动态性、整体性、协调性、人民性等思维特征,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人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自觉认识和深刻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在我国社会现阶段全面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具体运用,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在"四个全面"中,最终目标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实现的法制保障。"四个全面"立足于解决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是现阶段指导我国建设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动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0.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主要体现为: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光辉典范;凝练概述“六个坚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两个行”揭示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逻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所在;“两化”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空坐标;“两个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各民族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奥妙之处,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认真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努力寻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现路径,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人民政协参政协商的理论指导。人民政协的参政协商是践行"四个全面"战略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小康阶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与决胜全面小康的内在关联,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意义重大,成为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指引。这一思想在价值维度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崭新战略思想,在理论维度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在实践维度上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举措和实践抓手,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整体性思维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的整体性内在要求基础上,既用马克思主义整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整体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整体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朱有霞 《工会论坛》2008,14(2):148-1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背景,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起点,可将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根据这一体系的内在逻辑可以将其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础、三大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的杰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源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之宝、推进之宝。"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三大法宝"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的具体运用和全方位的时代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之上的,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论。深刻把握这四个基础性理论创新,对于自觉坚持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