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起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若干问题研究李宁培,谢家斌199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其中的一项重大修改是取消了免予起诉,将免予起诉中的合理因素吸收到不起诉的范围中,扩大了不起诉案件的范围。为了尽...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予起诉的同时,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设立了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存疑不起诉,吸取了免予起诉的合理内核,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有机结合。一、不起诉的种类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或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具备法定的或者酌定的法律条件.决定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活动。不起诉的种类可分为:法定(绝对)不起诉、酌定(相对)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存疑不起诉三种。法定(绝对)不起诉,指对…  相似文献   

3.
试论不起诉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内容作了修改增补,扩大了“不起诉”范围。和原刑事诉讼法相比较,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 一、“无罪”不起诉 “无罪”不起诉也叫法定不起诉。就是刑事案件属于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所作的不移送人民法院审判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了新证据、新事实,并由此使案情发生重大变化,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而被害人又没有向法院起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处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就此加以规定,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原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基于其控诉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不予追诉的处分决定。这种处分是对案件所作的程序上的处分,它只意味着刑事诉讼的终止①。虽然不起诉决定一经作出j就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使诉讼不进入审判阶段,但这种法律效力和法院…  相似文献   

5.
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的重要权力,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审前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等内容.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裁量权进行了完善.文章以新刑诉法为视角,从不起诉裁量权的含义与价值、不起诉裁量权存在的问题及新刑诉法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发展与局限、不起诉裁量权的司法运用与制约等方面,对不起诉裁量权进行阐述,以求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不起诉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不起诉适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周世勋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这对于提高诉讼质量和诉讼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在适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尚需作进一步探讨。一、检察机关作出不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归纳了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法定不起诉的第(一)项情形应该修改,以符合案件事实;酌定不起诉与无罪推定存在内在矛盾,前者是后者的例外;不起诉程序中应增设听证程序,以推进诉讼民主;存疑不起诉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关的由法律特别规定或认可的公诉机关对起诉与否的选择权.裁量不起诉符合实行起诉便宜主义的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的刑事政策.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规定了不起诉,其中酌定不起诉属于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范畴.本文首先探讨不起诉裁量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不起诉裁量权的具体运作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重点阐述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如何正确定位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实施和完善,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相对不起诉的定义 修改后的《刑诉法》取消了免予起诉,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刑诉法》除保留了原不起诉的规定外,在第142条第2款和第140条第4款增加了两种不起诉类型。《刑诉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具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142条2款规定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相对不起诉”。此外,《刑诉法》还规定了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对依法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检察院可作“绝对不起诉”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目前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范围狭小且种类单一,已经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和预防犯罪的客观需要,文章针对如何扩大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及完善制约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希望能通过即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扩大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范围,将暂缓起诉制度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近年来颇具争议的一项司法改革创举,该制度已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范畴。在基层检察实践的基础上,对试行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情况、效果、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提出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缓起诉制度起源于起诉便宜主义的理念,反映了刑事追诉理念从"报复刑"向"目的刑"的转变。文章对我国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的内容、特点、法律效力、撤销与救济以及该制度存在的价值意义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将我国大陆修改后刑诉法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进行分析对比,为进一步完善与推行我国大陆地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小幅修改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民事诉讼法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改。修改主要涉及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当事人举证、解决立案难、小额诉讼、公益诉讼、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等七大方面。不符起诉条件7日出裁定【草案】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法院对不  相似文献   

16.
论疑罪从无原则对检察工作的指导王田海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第162条第3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的突出亮点之一是在第271-273条中首次明确了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案件审前分流,避免未成年被告人被定罪量刑带来的“标签效应”,以及短期自由刑所导致的“交叉感染”,有助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预防。这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是对未成年人非刑化国际准则的重要实践体现。附条件不起诉作为我国法律中首次规定的一项制度,难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因此,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困境与应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准确理解法律原意,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其立法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8.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不停止执行"既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起诉不停止执行"利弊、存废之讨论与争鸣一直不绝于耳。近年,修改《行政诉讼法》之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出台,更是将《行政诉讼法》修改正式列入,"起诉不停止执行"之存留已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本文对现行起诉不停止制度从立法、实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加以检视,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现行法律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还有不足之处,如适用案件范围过窄、适用程序条件不够明确等。少年司法向来是司法制度改革的先驱和前沿,刑事司法领域尤其如此。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新赋予的职权,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这块"试验田"上改革创新,精耕细作,探索构建出完善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而推动立法扩大适用范围,逐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修改前的起诉状难以符合起诉的法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一定程度上造成起诉难问题。新《民事诉讼法》从区分当事人身份、增减当事人身份事项、增加电子证据、采用电子送达等方面对起诉状的制作与应用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起诉状降低了起诉门槛,提高了形式审查效率,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对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