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坡民 《各界》2014,(7):12-14
我父亲纪登奎于1988年7月因突患心脏病去世,已有十几年了。1989年前,我还在外地工作,只是过年过节回北京探亲。父亲下台多年了,工作不忙,空闲时间很多,父亲是个话很多的人,甚至有点太多,这也许不太适合搞政治。不过,这倒使我有机会间间断断地听他谈过不少他在政坛经历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他上台下台、任职辞职前后的情况,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3.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大爱     
<正>我的父亲张立志,山东省莒县小店乡人,1919年出生。他1939年任抗日自卫队指导员,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没有令人仰慕的赫赫战功,也不是令人向往的大官,他是成千上万名为了革命事业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士兵中的一员。年少时,父亲对我们很严厉,在家中轻易不表态,但说出来,就掷地有声。1962年9月1日,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我斜背着书包,双手抱着一个小板凳,父亲推着自行车送我去学校,自行车的后座驮着写有我家住址和我名字的方凳。我第一次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5.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6.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7.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8)
正1966年夏天我刚10岁,读完小学二年级正在放暑假,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学校不上课了,因为岁数小,我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幼小心灵带来莫大的创伤。我住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每天分值仅几分钱,父亲和哥哥们在生产队干了一天活,挣的工分少得可怜。为了生计,我班原有76名同学,等到小学毕业时,就剩10来名同学,其余都早早辍学到生产队当"半拉子"工了。父亲由于出身不好,受到政治迫害,加之积劳成疾,身体透支很大。生产队不准他休  相似文献   

9.
无悔有恨     
父亲这一生大概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不说别的,只说他的晚年,因工作需要从邮电局调转到工厂,结果现在邮电局的退休人员薪金有加,而工厂却倒闭亏损,父亲像从肥田落到了薄地里,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保障了。母亲经常说他这辈子吃透亏了,你爱厂如家,你不拿工厂的一草一木,现在怎样?落得没毛鸡一样了吧?父亲不与母亲争,只是不屑地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字:“哼!”我们姊妹几个也为父亲感到寒意,想他年轻时是多么实心实意地对待工厂?我在父亲身边生活时记到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72年的地震,另一次是1985年的洪水。1972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10.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11.
1985年4月27日,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纪念马叙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会见了我们这些马叙伦的子女和亲属,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并一起照像,她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我要向你们表示我对马叙伦先生的敬意,我永远怀念马老,缅怀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父亲离开我们30年了,然而跟随他的那些年月,他为革命、为人民奋斗不息,鞠躬尽瘁的一幕幕,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读书时才学超过了同龄人。不幸的是,父亲尚在年少之时,祖父便过世了,他不满17岁便帮助祖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只身来到上海做一些报社的编辑、主笔。  相似文献   

12.
<正>1962年夏,新闻播发了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的消息。此时,我已完成高中的毕业考试,正全力准备高考。恰逢夏季征兵,我不但报了名,而且在学校的征兵动员大会上还代表适龄的同学表了态。记得最后一句话是“好样的,站出来,听凭祖国挑选!”我这样做实际上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部队工作的父亲转业到了地方,在湖北省任财政厅厅长。1952年秋,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财政部任职,约他到北京中央组织部商谈调动事宜。到北京后,父亲从老战友处得知朝鲜战场特别需要懂后勤的干部,  相似文献   

13.
王涛的定位     
在东风汽车公司,我们对汽车调整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涛作了短暂采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那些先进感人的事迹外,还有他的“定位”。初见王涛,觉得他是个极平常的入。平常的人能在上亿产业工人中脱颖而出,必有其不平常之处。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王涛说:“如果定好了位,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给自己定的位就是当好一个工人。当好工人,这看似简单,其实又很难。王涛的入生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1975年从山东淄博农村被招进父亲所在的二汽,当了总装配厂的一名工人。“当工人就要好好干活”,是父亲给他…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15.
怀念     
父亲去世了。父亲突然而又安详地去了。去年八月我第一次感到不祥的兆头。我在由新加坡到汉城的旅途中,飞机中途停在台北机场,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得悉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去年年底,他的情况已很严重了,医生对他的病已经作了结论。四星期前,我去看望了他,推着轮椅陪他在台湾大学医院作最后一次的放射性治疗,他的行动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他仍然很平静和安详,庄严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王庄林 《侨园》2012,(10):24-25
一 在木祖克大沙漠北缘的卡美尔部落,卡美尔的英文是“骆驼”,骆驼是卡美尔部落的祖神,酋长卡美隆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第十七个儿子.父亲与卡扎菲的关系甚密,于是我在三年前成了这位总统的卫士.为此,父亲曾非常骄傲.我回到部落后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父亲骑着他的神驼来看望我.“行了,你也该出去透透风,到我们的木祖克大沙漠去看看,也好将卡扎菲忘了吧.”父亲说: “我把我的坐骑神驼赐给你几天,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7.
卢存学 《团结》2004,(5):40-42,33
我的父亲卢郁文是民革第四届中央常委。20世纪二十年代他参加北伐;三、四十年代他投身抗日参加国民党政府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多方奔走呼吁和平。父亲早已去世,他的遗物中有“49年北平和谈资料”。现在,我把父亲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摘录整理出来,或许可以对该时期的历史资料做一点补充,对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父亲也是一种纪念。1949年初至北平和谈前(一)给于右任拜年1949年元旦,新登上总统宝座一年多的蒋介石,于国内战场上节节失败之际,发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声明下野。对这个文告,明眼人看得清楚,蒋介石一改1947年攻占延安,…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4,(24):51-51
我们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我主要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中国应该具备一种历史的角度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起。前几年我回山东高密去为我的父亲做寿,整个家族几十个人都参加了。我父亲说他一辈子经历了很多的时期,他认为最近十几年,是他这一辈子中所过生活最好的一段时间。他总结说"中国感谢共产党,高密感谢吴建明"。  相似文献   

19.
非此即彼?     
当张艺谋毅然决定将他的《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两部影片退出本届戛纳电影节的时候,海内外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是中国电影人首次对某些西方人:“意识形态偏执”的公开挑战。许多爱国人士为此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评论,赞其“爱国精神可贵”、“长了中国人志气”。然而最近张艺谋在南京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进行巡回宣传时,郑重向记者声明:“我不想再对退出戛纳电影节一事发表评论,这是我与电影节王席雅各布个人之间的事情!属于艺术观念上的差异,我也谈不上爱国不爱国。”张艺谋的坦率!恐怕要分爱国人士颇为意外了。在我…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8):15-15
我乐意赞美他人,以及看到别人的美好与幸福。 这是很合算的事情。 生活中,常常有人会莫名其妙不让你高兴,情不自禁说刻薄的话,言语上,总带锯齿。网络里,更是集散一些人很不健康的发泄,连韩寒也说:博客博客嘛,就应该刻薄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