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凌志军 《人事天地》2006,(10):40-41
克林顿在任美国总统时曾给他写信,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比克赫尔茨,曾由衷地赞叹:“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财富”。他就是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现年23岁的马克·祖克伯格是美国一名牙医的儿子,他也是美国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建者。他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一样是辍学生,比尔·盖茨为了搞软件,而他则是为了弄网站。如今马克精心打造的FACEBOOK网站已经价值lO亿英镑的天价,他现在仍然爱穿牛仔和T恤,骑自行车到乱逛并住在—个狭小的公寓中。  相似文献   

3.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1):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  相似文献   

4.
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1957-2003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编辑、作家。他在殉职前,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前主编、记者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4月3日他在战场上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从而成为第一个在伊战中遇难的美国战地记者,同时也是在五角大楼“嵌入报道”计划中第一个遇难的战地记者。凯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好《殉难日》的著作,而2003年的4月3日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教育重要,但谁能知道教育者的重要?我对王金战老师的唯一遗憾是,像他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相似文献   

6.
菲尔 《人事天地》2008,(6):14-14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是美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他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在美国,像安德鲁·杰克逊一样,他也已成为了时代的符号,是清新、阳刚政治风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传统题材,所以,美国作家的创作大都会涉及此命题。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年轻的德莱塞也以自己的耳闻目见为素材,在《嘉莉妹妹》中书写了自己所理解的美国梦。不过,他的见解未落入传统认知的窠臼,“颠倒”倾向明显。当然,这里的“颠倒”含义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倒置”“错乱”,而是蕴含了反传统的写实意味。在《嘉莉妹妹》中,德莱塞通过书写性别、诉求和途径三个维度的“颠倒”,试图重新厘正传统美国梦内涵中实践方面的偏差。同时,“颠倒”的举措还体现出他对“大转折的年代”里女性权益的维护,对消费时代下欲望主义的肯定和对资本垄断时期“公平道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的特有文化,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式,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美国介入国际冲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佚名 《人事天地》2007,(2):20-20
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洛克的人.他出生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热刚刚结束,一个人人都想发大财的时代刚刚过去。按理说,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他只顾忙于生活而和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好不容易才打开一点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谋生,他四处奔波、四处求职,曾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随着雷·克洛克。  相似文献   

10.
新明 《人事天地》2008,(4):51-51
“马蝇效应”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11.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海阔天空地侃起了他所知道的小道消息和奇闻逸事,政治的、经济的,党内的、党外的,国内的、国外的,说得头头是道,有鼻子有眼,似乎所说的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一样。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他们单位组织讲党课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说的。  相似文献   

13.
马云求学     
曾鸣 《人事天地》2008,(3):15-15
很多人都知道,马云在少年时曾经是一个混混,他的成绩也是十分糟糕的,尤其是数学。不过他十分喜欢英语,这源于中学一位地理老师一次课上的闲谈。  相似文献   

14.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2):19-19
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荣获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坎坷生活也因此被世人所关注。他是在磕磕绊绊的艰难生活中接受了磨难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熟悉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怪人。他的奇怪体现为三个“不”。 一是“不合群”。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学习顶呱呱,就是不合群。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也不参加。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6.
金庸求仕     
辛磊 《人事天地》2008,(5):42-43
爱屋及乌,很多武侠小说迷都对金庸先生的经历津津乐道,知道他年轻时曾经“北上求官”而“未遂”。至于这一过程前后究竟是怎样,未必详细知道。其实里面也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7.
徐海东,共和国十员大将之一,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是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可有谁知道,他的女儿徐文金却在湖北大悟山区当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尼克松是在第一个任期内的最后一年1972年访华的。希望连任的尼克松,对此寄予厚望。他认为:与中国改善关系,能够大大加重美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分量,因而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而他同样受到国内反共及反华势力的强大压力,以及“老朋友”蒋介石的指责。何况由于越南战争,尼克松在美国已很狼狈,严酷的形势不容许他犯下大错。  相似文献   

19.
智者之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无疑算是个智者了。他在2005年9月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访问时。谈到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美国。说面对东方的新竞争者,“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美国社会已经几乎不再节约。我们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考虑别人和明天”。对于美国的年轻一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过去,长大后成为数学家的聪明孩子玩有挑战性的拼图游戏。如今的孩子在经常看电视。  相似文献   

20.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5):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