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大同市地震局是大同市人民政府直属职能局,是大同市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及相关法规在大同市行政区域内的执法主体部门。200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市地震局党组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对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全市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监测预报工作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地震监测预报人中实行72字方…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地霞强度大,频度高,灾害重。山西省地震局作为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本省防震减灾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各项职责。主要职能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规监督、检查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实施防震减灾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全区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全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政府召开会议共商宣传贯彻《防震减灾法》2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共商宣传和全面贯彻《防震减灾法》。会上,省地震局局长全德辉首先介绍了这部法律的形成过程,回顾了全国及湖南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史与近况,通报了当前的震...  相似文献   

6.
信息月报     
宣传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7月30日上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省地震局联合召开会议,要求大力宣传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据介绍,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地震灾害成为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高全国中小学校舍防震减灾能力,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现就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以下简称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5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初审报告。修订防震减灾条例,将有利于提升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得以提升,有利于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有利于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1997年通过的《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比国家防震减灾法早了2个月施行。我省条例的先行一步,对规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已经2015年5月6日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省长郭树清2015年5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防震减灾知识,是指与防震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技能等各类知识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为广泛宣传、贯彻《条例》.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安徽省人大、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法制局和省地震局于3月28日下午在省人大会议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省、市...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实现国务院和江苏省提出的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推进镇江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实现 ,日前 ,镇江市人民政府以镇政发 [1 999] 2 3 5号文印发了《镇江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纲要》。《纲要》分为 :绪言、指导思想、十年目标与具体要求、主要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实施步骤等六大部分。《纲要》中明确提出四项主要工作任务是 :抓好“九五”重点项目 ,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做好以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建立全市震害损失评估信息系统 ;切…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作说明。1997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现行防震减灾法),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2,(4):60-60
2012年3月12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共同推进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实施方案(草案)》(下称《实施方案》)。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省自治 区直辖市地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编发〔2001〕4号)、《中国地震局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中震发人〔2001〕216号)规定和要求,结合河南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职能 河南省地震局实行中国地震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工作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一)职能调整(加强和新增的职能) 1.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检查河南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2.加强行业管理职能。指导市、县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地震强度大,频度高,灾害重。山西省地震局作为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本省防震减灾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各项职责。主要职能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规监督、检查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实施行业管理,指导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对省级以下地震台网实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本省范围内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管理中国地震局移交的地震监测台网;管理主要由省政府投资并主要为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的一般项目。多年来,在中国地…  相似文献   

16.
八面来风     
我省完成全国首个防震减灾法规立法质量评价工作2010年1月21日召开的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立法质量评价结果的报告》。针对《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进行的立法质量评价活动启动于  相似文献   

17.
<正>济政字[201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全面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上报<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二、大同市是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能源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完善城市的功能和布局,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豫政〔2 0 0 1〕 1号 (二○○一年一月十七日 )《河南省防震减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省防震减灾规划  一、总论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指示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法规范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河南省是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 ,…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经河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0年10月1日施行。8月2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就宣传、学习、贯彻《办法》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英、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涛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张涛副省长指出,《实施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把我省多年来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制度上升为地方法规,使我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全面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在讲到宣传、学习、贯彻我省的《实施办法》时,张涛副省长强调指出,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既是全省人民强烈的企盼和愿望,也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