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过程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又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开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境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把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把共同富裕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和对共同富裕的目标规划,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纳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作出了创新性的理解,并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推动分配实践实现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采取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好社会的公平正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消灭了剥削、两极分化不明显的社会,也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编辑朋友: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现代化路径,丰富和拓展了世界各国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其中,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人民幸福的具体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摆脱贫困落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确立促进了人的发展,它确立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维护其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提高了人的能力;维护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坚持尊重群众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既尊重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形式;培育人的制度意识,形成制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是不确定的,不存在单一固定的模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中国独到的、独有...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大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在内外部分中都包括了"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列入中国外交政策坚持的原则,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公平正义"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所代表的首先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资本控制着社会经济权利,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私有制的比重日渐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探讨应突破传统的"所有制决定论"的束缚,更多地立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立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予以科学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系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活的灵魂是深化认识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抓住这三条,立足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自身活的灵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本质属性,它屏弃了仅仅从矛盾、斗争的特性上认识社会主义的简单化思维,仅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某一方面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极端化思维,仅仅从原则意义上对社会主义加以把握的抽象化思维,仅仅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僵化思维,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打开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和谐社会是今后十年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医院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要在结构内容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相吻合,各项制度之间相互衔接,功能耦合;在价值立场上要与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公平正义的内在本质和民主法治的根本原则;在运行机制上要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相适应,坚持制度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认识相统一,以制度建设形塑制度文化,以制度文化涵养制度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更加突出,实际上已经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了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把依法治国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根本体现,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三大突破 ,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曲折又获得转机的过程中创立并实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认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基本根据 ,为我们提供了制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的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使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使我们从根本上突破了教条主义的、与苏联模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一个对人类生存、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问题,既包含了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内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进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首要前提,而且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体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重大实践价值,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战略地位,并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工作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中共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需要以三个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三个层面为:物质层面、民主法治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分别是:机会公平、防护性保障、透明性担保、权利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和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