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1):66-67
印度的腐败,"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这是该国去年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14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  相似文献   

2.
<参考消息>"社会版"的许多国外社会新闻都蛮好玩儿的.某日该版有一篇来自印度的新闻:"印模特儿命案凸显司法腐败",演绎的就是印度版的"腐败无间道":  相似文献   

3.
颜武 《先锋队》2013,(15):46-47
2012年8月9日,印度北方邦住宅与建设部长亚达夫在一次官员集会上公开宣称:"只要全身心努力工作,官员适度‘偷’一点儿,只要别太过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言论确实骇人听闻。自然,这一"适度偷点论"被曝光后,在印度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适度偷点论"的土壤政府官员公开宣扬"适度偷点论",在印度其实并不突兀。这是缘于印度社会中长久存在着腐败的深厚土壤。"民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12月18日通过了《公民监察法案》,要求在印度中央建立一个独立的反腐调查机构,它将有权调查包括总理在内的所有政府工作人员,任何参与腐败的官员一旦被查出,将在两年内被判刑并没收所有违法财产。新任印度司法部长表示,该法案的通过"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许多印度人希望,首个此类性质的机构能有效遏制腐败。笔者乐见该法案的通过,并能够像许多印度人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亚腐败"是公务员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与行政伦理、社会价值、社会风气等密切相关。从伦理层面透视"亚腐败",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保持公务员的廉洁性,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一、"亚腐败"的内涵与特点"亚腐败"也叫"隐性腐败"。《辞海》中尚没有记载,  相似文献   

6.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7.
印度:零面值钞票腐败一直是印度公共管理部门一大顽疾,如果某位官员说我希望看到甘地冲我笑,就是在暗示你赶快掏出印有圣雄甘地头像的钞票意思意思。为了向这种腐败文化宣战,印度一个名为第五支柱的反腐组织发行了一种零卢比钞票,索贿  相似文献   

8.
刘瑜 《廉政瞭望》2008,(11):33-33
在2007年世界民主审计组织公布的"腐败排名"当中,有两个国家并列57,其中印度走的是西式民主道路。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西式民主选举制度到底能不能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9.
包括“印度最大腐败案”在内,印度一个月爆发4场腐败大案,令印度政府蒙羞,令世界大跌眼镜。有媒体质疑,为何印度总理向腐败分子投降?为何“印式民主”向腐败屈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腐败的治理工作,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反腐架构、新的反腐措施、新的反腐制度不断出台.与此同时,腐败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腐败手段愈加隐秘,腐败行为愈加复杂,腐败的社会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腐败严重侵蚀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肌体,瓦解着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基础.现阶段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但表明追成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正在形成,而且显示现行反腐措施解决问题和维护秩序的效能在逐渐削弱.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海王》和《沙赞》打了一个翻身仗,DC漫画的粉丝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国外政要也想来蹭点热度,比如印度总理莫迪。印度大选在即,面对去年底在五个邦地方选举中惨败的不利局面,莫迪就蹭了一下DC漫画中"守望者"的热度,发起一场"我也是守望者"的运动,激励所有公民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其中,以对抗腐败。据称,"我也是守望者"这个话题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被转发了200万次,被浏览了168亿次。而打反腐败这张选  相似文献   

12.
肖剑 《廉政瞭望》2012,(21):66-67
印度的腐败,“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 这是该国去年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14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制应对这种病症”。  相似文献   

13.
“福利腐败”:社会经济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4.
治理“福利腐败”的“药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 《廉政瞭望》2006,(5):10-1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5.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败的重要性。腐败是文明社会的公害,是"三个代表"的大敌。腐败首先是反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它总是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取非法的利益,因此.它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阻碍经济发展。腐败又是反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苏共这样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2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其垮台是诸多"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共没有跳出"周期律"陷阱,特别是党内逐渐形成的特权腐败,也就是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凭借其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垄断政治、经济等权力,并为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在苏共党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权腐败已成为根深蒂固和习  相似文献   

17.
朱妙宽 《唯实》2012,(10):10-1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相似文献   

18.
凭借着雄厚的政治资本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印度国大党主导的联合进步联盟取得了2004到2014年10年的执政地位。但是在第二个执政周期内(2009年至2014年),由于经济发展缺乏绩效、印度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和国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腐败盛行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再加上家族政治吸引力的下降和国大党组织建设的不健全,使得国大党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惨败而归。作为一个在印度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百年老党,国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张玉芬 《世纪桥》2014,(10):23-24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是人类社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从古至今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已经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反腐,可以说反腐的高压态势依旧猛烈,可腐败案件依旧层出不穷,启发我们对腐败执行力度的探索,以及开辟新的思路整治反腐这个重头戏。  相似文献   

20.
许春华 《先锋队》2011,(16):60-61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从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