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洗洗澡、正衣冠几乎是每个人每日都要做的。一个人如果天长日久不洗澡、不正衣冠,不仅看上去邋邋遢遢,而且可能危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苗族"鼓舞"是黔东南部分苗族村寨举行祭祖、祈求、驱逐等仪式时的一种形式栽体,由于它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民族文化旅游的经济活动中,"鼓舞"也开始变成一种文化资本和商业演出.这种功能的转换从内部改变了"鼓舞"的文化性质.在提倡文化发展和文化保护这两种现实的情况下,关注和理解民族文化事象的文化变迁是有意义邋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您好!我的男朋友是一个保安员,我们已经交往快半年了。这段时间里,我觉得他人品好,工作也勤快,对我很体贴,于是我就把我们恋爱的事告诉了家里。我妈妈开始还挺高兴,可当她知道他从事保安工作的时候,满脸的不乐意,要我尽早和他分手。我想,妈妈没见过他、不了解他的人品,要是我带他到家里来多接触一下我的父母,事情可能就会变好的。可我把他带到家里,妈妈根本不愿意理他,气氛很尴尬。我不想和他分手,因为我很爱他,可是我妈妈不喜欢她,要我尽快作个了断,为这我已经和家里吵了好几回了。我现在左右为难,您能帮我出出主意吗?苦恼的人小…  相似文献   

4.
周凤 《青年探索》2001,(2):62-63
青少年辅导热线: 我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性。现年25岁。最近有个问题令我很烦恼。我与男友相恋近两年,可以说我们彼此都很有共同语言,我也觉得自己很喜欢以及信任他。上星期的一个晚上,我参加完好友的婚礼后第一次到他的宿舍找他,没想到他向我提出性要求,我拒绝了。虽然当时他还是克制了自己,也说会尊重我,但我觉得他有  相似文献   

5.
别样的目光     
张骅 《中国减灾》2005,(12):57-57
严福祥的目光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和忧伤。我看着他,他却看不见我。因为他坐在电视里,面对着无数他无法看见、无法相识的观众。而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正在讲述一个属于他的忧伤而无奈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当代英雄极为可贵的品质。他目光中的那种惆怅和忧伤起初我无法理解,而当我听完整个故事之  相似文献   

6.
在你的部门里.组织能发挥它的作用吗?在单位里有没有看到以下现象:早会散漫:打电话、接电话的方法因人而异。乱七八糟没有统一的章法:会议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明确的界限;女性员工故意过分娇媚;部下对上司嬉皮笑脸、不拘小节;明明有制服、制帽却有人不穿、不戴,有不系纽扣、不拉上拉链等着装邋遏的人;公私不分,讲私房话、用公家电话谈私事的情况很多,有的人买自己的东西却拿单位的钱报销。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在工作中认识了徐某,对他产生好感,并同他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我发现他脾气“怪”,经常酗酒,有时还打麻将赌博,我就提出中断恋爱关系。但他坚决不同意,扬言如果我执意这么做,他就说出我的什么什么隐私,还要我赔偿他的经济损失费30000元;甚至以毁我的容貌相威胁。由于徐某采  相似文献   

8.
我叫他司司     
我必须承认,在拉开门的一瞬间我还是有点惊讶,他本人要比照片上更漂亮。对于漂亮男孩我向来就很有好感,于是微笑戏剧性的在我的嘴角上迅速划出一道弧线。他比我更惊讶,瞪大着眼睛,嘴巴呈“O”字型,足足打量了我四十五秒之久,然后才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你是谁? 他的全名是司马云峰,他的爸爸妈妈叫他峰峰或小峰,他的女朋友们叫他云峰或亲爱的,他的同事们叫他司马云峰或司马。我从认识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保安员,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麻烦,想向您请教。一年以前我还在另一个行业,我向一位同事借了840元钱,几天以前我已经把钱还给他了,因为都是朋友,碍于情面,所以没有写下还钱的字据,并且当时并没有人看见我还他钱。几天后他反而又向我要钱,就在我们争吵起来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有证人,说是要起诉我。的确当时我向他借钱的时候有个人站在我们的旁边,可以给他作证,当时也没有写欠条,可是他有证人。如果我被起诉的话,我会不会输呢?会不会像他说得那样把钱再还给他一遍呢?编辑老师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给我解答一下,期…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6,(4)
正我在1934年春考入济南育英中学时认识了杨涤生,当时他叫杨肯堂。我们在一个班级读书,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虚心好学。我刚入学不久,他就到宿舍向我讨教学问。一开始我有点误会,以为他是来向我盘学问道的,经过几次交流,我发现他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学习方法也很值得大家学习。第二学期,他考了第一,但并没有骄傲。也是这个学期,我们住到了一个宿舍,朝夕相处间对他更加了解。他政治理论水平高,对形势分析能力强,表达能力也强,我  相似文献   

11.
一个雨夜,我遇见了他 我与现在的丈夫是在做了将近五年的情人之后才正式结合的。我的前夫可以说是百里挑一的男人。他非常地爱我。我虽已经结了婚,身边却总有很多男人围绕,而我也总是会碰到那些让我心神不安的优秀男人。但是不管我心里想念着谁,我的丈夫总是热烈地将我拥在他的怀里,总是毫不马虎地迁就照顾我的一切。感情归感情,我以为现实中是没有人能够替代他的。 但是不知不觉中,我遇到了萧青。我说不知不觉,是因为我早就认识他。他与我同在一个新闻中心大楼工作。后来才发现我们两家  相似文献   

12.
贺国光这个人,我早闻其名,但直到1935年春我在贺国光主持的参谋团政训处工作时才见到他本人。他那貌不惊人,言不压众的形象,我深深感到言过其实。1937年以后才逐步熟悉。我虽为湖北竹溪人,却是从贺国光老家湖北省蒲圻(现为赤壁市)迁去的,而且还与贺共祠堂、共族谱。论起班辈,贺比我长一辈。因为这层关系,他的成都寓所和重庆住处我多次去过在谈话和通信中,他叫我的名字或呼作贤侄或称贤阮、贤竹林等雅称。我叫他元叔。他的同辈称他为元靖,部下称他为元公。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们,大都飞扬跋扈,官派十足;贺却低声下气,小心谨慎,不敢得罪任何人,因此,我对他颇为尊敬,甚至有点为他抱屈。解放以后,我才认识到他是蒋介石的忠实奴才,他作为“听用“为蒋介石效忠了40年。  相似文献   

13.
那天晚上,电影频道播放着《当爱情失去记忆》,孩子早已沉沉睡去。丈夫开始吻我,我轻轻拒绝着,说“我不想”。但其实我体内流动着一座火山,我的身体很烫,这瞒不过他,他对我的一切了如指掌,他给我脱光了衣服,自己也脱得精光,这是我们结婚后第一次脱光了衣服看对方。 我始终没有产生与他做爱的欲望,他  相似文献   

14.
我依然爱你     
认识沈宜的那一年我21岁。车祸后我送他去医院是个下班的晚上,在环山路口,我看到了他的摩托车出事的那一幕。是我把他送进了医院,我们因此相识。 在医院里,沈宜昏迷不醒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叫着一个名字“何薇”,我想那一定是他的女友。醒来后我问他要不要通知一下那个叫何薇的女孩子,那一刻沈宜看我的目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拒绝回答我的话,把脸别转到一边,眼神很冷漠地看着窗外的一棵老槐树,那是一种心碎之后的绝望和痛,我想一定是这个名字叫他伤心。  相似文献   

15.
我去了,他来了,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他来了。他见面第一句话是:“车太挤了!”我呆住了。我要采访他,他却一定不要我去,非要自己来,他知道我的腿不好,怕我受不了这样的挤。可我没想到他是侍公共汽车来。在今天的北京,一个乡村干部,一个中学校长,都有不叫“专车”的专车,而他,这个中国最高层次的学衔拥有者——中科院院士,却“出无车”,甚至连个“面的”都  相似文献   

16.
流星梦     
两个天南地北的人通过网络相识了。从键盘语言的交流中我也能感觉到他的沉静。他与其他网友不同,显得很有教养从不胡说八道。我逐渐被他吸引,他后来占据了我网友的头牌。最终还占据了我的心灵…… 他用英文,因为他的机器没有装中文,况且他也不会输入中文。但这没防碍我们之间的交流。他打不了中文但能看中文,他用英文我用中文。 我说你很“gentle”而且还很“good nature”,这是他给我的第一感觉。 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们生长的历史背景是多么的不同。越是不同越具  相似文献   

17.
主人翁——这样的村这样的官朱才元是一个“村一级的官儿”,也是苏州市人民代表,他和我在一个代表小组,我们就这么认识了。虽几次一起开会,但由于我不善交际,他更加少言寡语,所以他大概知道我写过的文章,我却不知他的业绩。后来代表到他所在的石浦村活动,我才知道,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张嵘对我说,他又有一部报告文学集要出版了。我眼前一亮,正要向他道喜,没想到他紧接着又说,让我为他的书写一篇序。我先是愕然,但随后便释然。我明白他的意思:与其找一个并不了解自己的所谓名人讲一些着三不着两的话,倒不如找一位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交谈。有时我也上前插上两句嘴,他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位老人年少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不料不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之后病逝,从那时起,他便既当爹…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18)
我认识云晓同志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了。那时我在北京军区任文化部长,他在沈阳军区任丈化部长,每逢总政开会就有相聚的机会。我们年龄差不多,我却特别敬重他,因为他是文化部长中唯一的老红军了。他出身很苦,年纪很小就参加了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中当过宣传员,做过各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斗争经历。我只听人说他会作曲,却不知道他还善诗。当年他把他的一大摞诗稿——就是《一个红军战士的诗》——捧给我,我颇有点惊讶,我把全诗细细地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