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治理视野中公民的社区志愿服务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治理理论是当下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热点理论,为解决诸多公共事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野出发,分析了当下我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首先对网络治理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我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再次分析了网络治理对我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最后就网络治理格局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建设提出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场景出发揭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所在.实证研究最终显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动机是利他与利己动机的结合产物.因此,如若要实现中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幅提升,政策制定者应该从两种动机的共同培养做起,以便最终实现中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莹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107-116,143
网络世界随着中国民主治理改革的深入发展,利益结构不断分化,公民意识觉醒,民主程度日益加深,加强网络世界合作治理和网络公共服务职能将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各地展开了网络世界服务型政府治理的实践探索。本文以南京市服务型政府治理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对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之实践现状进行考察。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实践与居民的社区志愿参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应根据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应有的治理特征和价值取向,针对我国网络世界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培育居民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不断促进网络世界居民社区志愿参与和志愿精神的孕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4.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6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志愿服务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结果不受样本异质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社交能力、信任感和公平感,进而影响了幸福感;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幸福效应"不显著,而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和多渠道参与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多渠道参与。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区改革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社区的多样性不断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加,不同的社区利益主体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要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各类利益群体表达的有效性,必须整合信任与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文化观念等社会资本,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在社区物业中,凝聚一批有奉献精神,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凝聚物业力量实现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努力实现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完善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4)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深度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红木文化进社区"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发动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参与、密切高校与社区间的联系、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视野下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与社会支持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应顺应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我国志愿服务纳入到公民社会的视野之中,逐步转变目前"以政府引导的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着力扶持和发展民问志愿者组织,以民同志愿者组织为主体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规模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问题,可行途径如下: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4)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获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的渠道、参与志愿服务的效果评价四个维度,对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志愿者团队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对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和期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分析,力求反映出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概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奥运契机与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国的志愿服务还非常落后,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恰恰可以为中国志愿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为此,作者建议,国家应该借助奥运良机,推动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推动公民的志愿行动、培养志愿服务的种子与领导人才、促进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我国民政部倡导社区服务以来,社区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探索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区志愿服务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应从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必要性、管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后人深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0)
以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际状况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个体特征、社会外部环境氛围和志愿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等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动态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成立 7月19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正式成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是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央宣传部,设在中央文明办。基金会的宗旨是大力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5)
志愿服务有益于个人的技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国际上志愿服务包括:基于技能的志愿服务、虚拟志愿服务、微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学校志愿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国际工作营等等。虽然志愿服务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对驻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村)委会在其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逐渐从建国之初的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演变为现在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的基层"行政组织".居民对居(村)委会的信任度与居民参与社区社会政策的意愿以及居民参与精神的成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居(村)委会要利用其特殊职能充分调动并整合社区社会资本,即信赖、合作、规范、价值、信念、凝聚力等,从而促进居民对居(村)委会的信任度与居民社区参与社区社会政策之间良性互动关系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0.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由其动机支配的,不同志愿者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大学生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利他主义思想、政治面貌、年龄、学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高校学生成为志愿者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