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体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女性主体性的议题更在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论述中相继出现.对主体性的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的角度,即要把女性及被殖民者的主观(主体)感情、反应和信仰,看成是与男性主导及殖民统治相对立的、信实可靠的和值得倡导的一种力量.女性主义正是女性追求自身主体性的运动,强调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主体而非客体.因而在女性主义及后殖民话语中,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传播由于视觉艺术传播的直接性、受众面广泛、影响大等特点,使它逐渐成为话语行使效力的重要区域。电视传媒中女性气质的主体身份和地位是被电视文本构建的。电视传媒所展现的窈窕的女性身段、独立自主的母亲形象体现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父权制和话语霸权;而女性则在具体的看肥皂剧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性别主体。  相似文献   

3.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伦理角度看,其根源在于女性在面临社会角色冲突、家庭权利义务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冲突时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问题家庭、贪图私利、放纵享乐则是诱发女性犯罪的直接动因.对此,在加强法制宣传的同时,应引导女性认同伦理道德的正确选择.首先,应高度关注女性个体道德社会化;其次,应建构家庭平等而非平权体系;第三,应增强女性个体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等问题关注不够。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看,小说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在追求女性主体地位、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融合了西方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两大要素,形成了矛盾性的艺术特质。究其原因可见,这正是“天使”和“妖妇”的内在统一性及贝娄的性别政治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价值具有解放与发展的基本意义,以人为本的价值优先为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女性伦理应强调包容性别差异与尊重个性发展之上的、扬弃男女二元对立的整体和谐。“核心”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体现,强调女性伦理的实体传统,重视家庭对于实体建构的意义。价值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把握女性主体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女性对于社会伦理具有独特贡献,应把握并体现其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女性电影蓬勃兴起,受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创作主体、题材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文化的宏观视角去进一步探究当代中国女性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使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帮助女性树立独立、自主、平等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国内网络上对激进女性主义的污名化现象日益显著。以反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女权吧吧”中的讨论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份样本编码,从建构主体角度探究激进女性主义污名化行为的特点和动因。结果显示,建构主体主要通过污名化的方式完全否定激进女性主义者争取女性权利的行为,这源于建构主体在男性“第一性”地位上所产生的两性基本平等论、两性不可能平等论以及平等无关性别论三种群体认同。因此,这种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污名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第一性”特殊利益的建构主体的网络共谋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法国的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和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时代的到来,传统上高等教育承载的精英属性被稀释。检视当下的高等教育,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并逐渐参与其中,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因素与利益主体的需求,将质量观念建立于价值诉求之上,建构"多维复合质量观"。  相似文献   

12.
五四至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的主体性变迁呈现为自我发现、自我失落、自我寻找和自我建构的认同过程,这表明女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是一个连贯性和永恒性的命题,是对外在奴役的挣脱和主体自由的寻求,其意义在于自我行动的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在当前中国,许多家庭中男女两性并未达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女性犯罪就是这种两性冲突的极端反映。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建构和谐家庭,是我们成功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当今主体性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目标,却忽略了师与生的关系问题。随着哲学主体性研究的转向,当代教育理论开始对主体间性加以关注。与主体性相比,主体间性对师生关系加以了更为完备的哲学阐述和实践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更好地映照了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性别特征,女性不仅在劳务市场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中,其覆盖率和受益水平与男性相比,水平明显偏低。老年性比例失调、老年高龄妇女和农村妇女生活非常艰难。老年女性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因其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与男性相差甚远,影响了她们晚年生活的身份认同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多元的养老政策背后是妇女被掩盖的劳动。因而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女性的养老保险政策,这类政策分三类:老年护理由私域向公域转化、基于引致性权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的家庭照料补贴。要建构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以及代际间的公正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以社会责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改进社会的治理方式,强调主体的多元参与,注重群众正当利益的诉求表达。女性表达自我诉求的心理影响因素包含女性价值的认知、传统文化的束缚、社会角色的扮演、关注重点的差异等。实现女性诉求表达的主要途径是:建立针对女性表达的服务部门,关注女性诉求心理,增加表达渠道以及增强女性自我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家庭文化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构新时代家庭文化是时代必然。新时代家庭文化建构与社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和多元性特征,既是继承与发扬的有机统一,也是独立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女性是新时代家庭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而新时代家庭文化的建构也对女性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性别平等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自主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的内外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由于系统复杂性和文化嵌入性,没有主体的创新实践和没有文化的创新主体皆不存在,自主创新生成于社会文化建构。创新文化类型、层次与具体内容各方面均内涵丰富,其建构旨在建设融合"责任心、宽容心、自信心、恒心"的创新文化支撑体系。自主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在于主体、制度、教育、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等层面进行系统推进,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向往创新"的社会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9.
与工业社会相适应,政策问题建构模式体现为一种线性模式。线性模式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贯穿于政策问题建构过程的力的方向单一,二是政策问题建构的主体隔离,三是政策问题建构的价值单一,四是政策问题建构固定为政策阶段论的一个环节。随着后工业社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快速增长,政策问题建构的线性模式被解构了。自上而下的决策流程无法真实、准确地建构政策问题;社会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对碎片化管理提出了质疑;单一理性主义受到挑战;政策阶段论也被迫宣布解体。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社会治理的机制导向应转向服务导向,政策问题建构的合作模式成为更符合情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母体,齐鲁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山东女性的精神深受儒学的影响:内向克制的个性修养、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构成了现代山东女性精神的主旋律.要建构现代山东女性精神,一要贴近山东的传统文脉:诚信、合作、奉献;二要赋予时代内涵:独立、开放、进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