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质能源破解中国“世纪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能为中国缓解“三农”、环保及能源问题发展生物质能源,直指中国三大世纪难题:“三农”、环保、能源问题。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可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在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拉动农村经济、促进捉民增收,推进新捉村建设,发展潜力巨大。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韩鹏 《学理论》2012,(19):83-84
生物质能源是指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生活垃圾、能源型植物等生物质内能量的有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既有利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还能有效保护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从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入手,分析了哈尔滨市开发农村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编制哈尔滨市农村生物质资源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艳  王薇 《瞭望》2007,(12)
一车车粉碎后的秸秆进入生产区,顺着传送带被传送到锅炉里,一系列燃烧发电程序,源源不断地将绿色电力并入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2006年12月1日,社会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作为国内首个投产发电的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BE)1×2.5万千瓦机组正式建成投产,生物质直燃发电终于在我国变为现实,揭开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神秘面纱,为我国绿色电力谱写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黄蕙 《瞭望》2004,(17)
未来20年,中国将努力做到能源结构多元化,进一步开发水电、发展核电,激励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为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在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无论从当前发展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文章具体分析了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配套技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突破、市场突破、产业化突破,都需要国家政策的长期扶持《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据测算,2005年,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总计为1.66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以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总量的7.5%。其中,水电为1.3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2800万吨标准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通过大幅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按照我国中长期能源规划推算,预计到2050年将提升到30%~40%。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7,(19)
以农林剩余物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国家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是变废为宝资源化综合利用农林剩余物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解能源供应紧张、改善环境质量、服务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和可再生资源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产业近年来成为综合效益看好、在可再生能源中现实可行的成熟产业。生物质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废弃物为原料,也可以将城市垃圾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36)
<正> 理想的生态城应有一套崭新的交通系统;所需要的能源靠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燃料来提供;所有的食物从附近就能获得;建筑都是节能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循环使用和可回收再利用的  相似文献   

10.
因农村人口的增加而使国土资源环境受到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燃料需求的不断增加所造成的后果。在我国农村的总耗能中,70%是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的生物有机质能源,其中绝大部分用来烧饭、烧水。故生物质能要占农村生活用能的90%。全国每年在农村烧掉的秸杆、薪柴数量惊人,共要烧掉5亿吨以上。估计全国一年大约生产秸秆4  相似文献   

11.
闫硕 《学理论》2011,(13):54-57
发展绿色技术在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枢纽与支撑作用。生物质能作为当代高新技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这将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选育良种、栽培饲养、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各个环节。这样就为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周庆  唐旬 《瞭望》1989,(24)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柴被排在了第一位。能源专家则把柴称作生物质能源。现在每天,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灶膛,正在把无数的绿色植物化为青烟,其热能却仅被利用了10%。而另一个后果是,山在变秃,水在变浑,绿地渐渐成了沙漠。 柴不仅和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清华大学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的教授们指出,真正的能源危机,是在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占85%,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13.
以钱纳里模型为依据,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修正,利用GDP及其他6项经济结构指标判断得出,湖南目前处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的门槛上,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瓶颈是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供给紧张和用地指标缺口巨大。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调整方向应为:从存量和增量上推进产业结构轻型化;开发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引黔煤或黔电入湘、开辟运煤新通道、争取更多的长江水电份额;建立符合湖南省情的地票交易系统等,以破解三大瓶颈。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7,(12)
回首2006,从站在国际电网技术最前沿的输电技术,到惠及数百万农村人口的户户通电工程;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到加快生物质发展;从扶贫济困设立“爱心基金”,到抗灾救灾用责任铺就坚强电网。一系列务实之举的高效推进,将国家电网带入快速迈向“十一五”发展目标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依赖生物质能——农作物秸杆和薪柴等,并且正在以超过这些地区生物生长的数量。过度地消耗着这一资源。在我国农村用能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如何解决好农村用能的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农村用能的发展与能源危机的影响 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以体力作为能源,以后逐渐发展到使用畜力、风力和水力。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项能源消耗很少的生产活动。随着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曾长时期以人力、畜力和柴草等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及燃料,直到19世纪中叶,煤炭逐渐取代柴草等传统能源,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机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结构体系的重大转变,它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后,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日趋增加,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已超过了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实现了能源体系的第二次转变,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世界能源结构开始新的转变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开始经历一次新的转变,即由矿物燃料向干净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过渡。起始于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当时石油价格的飞涨向世界能源结构提出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它表明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石油并不是可以廉价、无节制消费的能源。接着,8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向世界能源结构提出了又一次挑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因素有一半以上来自于世界能源的消费体系,它每年除向大气层排放210亿吨的二氧化碳之外,还大量排放其它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造成全球区域性的酸雨危害也是来源于矿物能源的消费,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和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广泛的环境酸化。因此,70年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4)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特别是集煤、气、油、盐四大资源于一地,是21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之一,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而榆林经济开发区就是榆林这颗塞上明珠的集束闪光点,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这里的人们创造着治沙拓荒、沙海变新区的奇迹,谱写了一曲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雄伟乐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19.
吕健华 《理论视野》2007,(12):36-38
20世纪70到90年代,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争议达到共识经历了20年之久。从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也认识到科技进步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但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阶段,能源与资源危机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从而激励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由能源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我国的能源供给已经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形成需求约束.要根本解决这一矛盾,既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又需要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和管网建设,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以改善能源结构,扩大总量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