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四维度"分析框架,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作用机制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能够很好做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融合,并充分考虑时间、空间、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的作用机制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和因人而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判断"四维度"因素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作用机制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困扰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凸显,并呈现出代际传递的特征,最终加剧社会结构固化的趋势。根据社会流动理论,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包括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与社会条件。割裂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发挥辅助作用、贫困人群自身发挥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阶层地位获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个人自致性因素对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日益突出。在众多的个人自致性因素中,职业技能培训是最重要的个人自致性因素之一,其对阶层地位获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阶层地位的获得存在显著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个人等各个方面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建立社会协同培训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频繁剧烈的社会阶层流动,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未来的政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体制转轨进程中的制度政策变革、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经济社会结构演进,以及个人的先赋性与后致性因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阶层流动机制呈现出市场机制与再分配机制并行、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职业为基础,结合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作为农村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梳理出农村社会 分化的各阶层。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对干群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干群关系的子盾运动中,干部始终处于矛盾 主要方面。因此,从作为基层干部的农村管理者阶层微观角度出发,对农村社会各阶昙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使之实 现合理流动,实现干群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我国边疆主要是新疆局部地区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区域分化与领域分化等。鉴于新疆地区多为穆斯林群众,可以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通过价值观念整合、制度组织整合、礼仪规范整合等实现对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同群体的整合,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农民阶层逐步分化,内部结构多样化;工人阶层内部解体,实现整体重构;知识分子阶层内部分化,"智产阶层"迅速成长;非公经济人士代际交替,身份日益复杂。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固和阶层固化;新底层群体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自我矮化倾向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趋势。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夯实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增强党的执政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和谐协调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多年来市场化趋向的改革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位置和所扮演角色不同 ,出现了分化与重组 ;新的利益群体在原先的阶层中酝酿与形成。出于对自身既得到利益的维护和预期利益的获取 ,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渐显性化 ,伴生出一系列与传统社会中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些问题 ,对我国社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阶层、群众的分化重组与冲突的产生尽管我们对阶级的划分在理论上仍然以“两阶级一阶层”为基本提法 ,但社会阶层在频繁而活跃地分化重组却是客…  相似文献   

9.
阶层分化现象是文明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尤为明显。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在转型期呈现出分化加剧、分化结构不合理、阶层流动频繁、阶层矛盾加剧等特点,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面效应。一方面,阶层分化推动了中国从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通过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其参政的热情,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阶层分化对政治体制、政府管理机制提出挑战,不合理的阶层结构扩大了贫富差距,破坏了社会秩序,过于频繁的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引发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和地位形成的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从资本因素看,主要是经济资本、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缺乏,其进行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和能力缺失;从结构因素看,因其处于社会底层,受到社会排斥,社会关系的达高性低;从文化因素看,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容易形成自我排斥,形成贫困循环;从制度因素看,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公,导致社会资本积累的先赋性因素起主导作用,削弱了弱势群体后致因素的作用;从组织因素看,我国的弱势群体严重缺乏社会参与和提升自我的组织资源,社会资本的拓展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阶层分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时,住房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CGSS2006调查数据,在区域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价值与住房数量的分化机制。研究显示:地区间的制度性差异在住房资源分化研究中不可忽略;地区市场化程度能有效提高整体住房资源的供给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现住房的价值和住房数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资源分配遵循市场与权力两套分化逻辑,再分配权力在多套房的获得上仍保持优势回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整合视角中的非公经济统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是我们国家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新重点。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需要发挥非公经济统战工作的社会整合功能。非公经济统战是实现社会整合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和认同性整合贯穿于整个非公经济统战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群体的分化不仅表现为职业上的多元化 ,而且在农民群体的阶层变化中还出现了一些质的分化。当前 ,由于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农民群体的变化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阶层整合带来负面效应,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转型期,以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资本缺失给阶层和谐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阶层分化的逻辑关系,并从整合政府与公民社会力量的新视角上培育社会资本,对重构社会整合机制,优化社会结构并促进阶层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代表中国社会最基本结构的农民阶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转型时期大陆农民的分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改革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试分析农民阶级的历史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解析其分化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干部成长中的"天花板"困局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天花板"困局形成的主要肇因可分为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大类,它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制约干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干事创业,导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疯狂腐败,助长"跑官、买官、卖官"的官场歪风等。破解"天花板"困局的基本"药方"是:树立"干实事而不是当大官"的人生观,灵活正确运用年轻化方针选配干部,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立干部正确的职业预期,提升干部"天花板"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20多年来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阶层结构,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是阶层的分析方法与群体的分析手段,应采用以职业分化为主的多元标准来划分、描述、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研究操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8个阶层和30个群体,由此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基本图谱。这一新的图谱、框架的形成,孕育、积累、发展了20多年,表现出了8个特点,目前它仍处在强烈的分化与重组之中。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中国农民开始由一个以农业为本、缺少层次变化的"整体性阶级"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且这些"不同阶层"间的差异愈加显性化。目前,学术界对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深入,集中体现在对农民阶层分化的概念、农民阶层分化的动因、农民阶层划分的标准和类型、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现阶段农民阶层分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变迁要求我们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工作中转变理念,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的思维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的思维。中国目前社会各阶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争夺生产资料占有权的阶级关系,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群体,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阶层分化导致执政基础更加复杂,表现在:原来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的同质性特征越来越弱,异质性越来越强,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阶层位序排列与传统的阶级位序排列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些阶层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有些错位;阶层分化中的阶层利益冲突初步显现,阶层的心理隔阂初现端倪。应对阶层分化,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掌握阶层分化态势,控制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产生阶层心理对抗,构建阶层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代中国人的职业流动状况,基于对大型调查数据的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人职业流动的一些新特点:1.中国社会的开放水平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2.职业地位获得的路径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相对而言,越是开放的地区自致性因素对职业地位的影响越强。3.教育是最为突出显著的影响因素。4.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也没有证据证明家庭对性别的影响有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