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正在从传统政治学向现代政治学转变.李元书主编的《现代政治学概论》就是转变过程中一部有创意的著作,其主要特点是:1.理论体系新.该书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和主线,分为总论、政治主体、政治工具、政治行为、政治规模和政治文化5编.第一编分析和阐述了现代政治和现代政治学的内涵、特点,阐述了贯穿全书的两个基本元素:政治权力和研究政治生活的主要方法论——政治系统论.第二至五编分别阐述了政治权力的掌握和运用者:政治主体;政治主体实现政治目的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2.
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种位置是怎样获得的等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构成人类政治生活主要方面的政治权力的分配又是依据什么原则作出的,则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拉斯维尔的说法,政治学所要关心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得到什么。那么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结合,即研究社会地位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就是一个澄清处于一定社会位置的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和能指望得到多少政治权力的适当话题了。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分配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逐渐将权力当作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方向;早期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基于对政治象征与性情和情境这两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界定,为政治象征研究筑造了相对独立的心理学基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的研究者则以行政系统中的象征作用和象征意义的生成模式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体系性的政治象征分析框架。基于这些文献梳理工作,本文构建了一条象征政治学理路,以为拓展和深化政治实践范畴中的国家建设、政府治理和政治文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毅 《学理论》2012,(5):7-8
国际政治学学者从两个方面理解国家权力概念:第一,社会学意义上的权力概念;第二,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概念。运用类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国际社会中的国家权力特性,而场域差异是国际社会中国家权力特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逐渐将权力当作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方向;早期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基于对政治象征与性情和情境这两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界定,为政治象征研究筑造了相对独立的心理学基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的研究者则以行政系统中的象征作用和象征意义的生成模式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体系性的政治象征分析框架。基于这些文献梳理工作,本文构建了一条象征政治学理路,以为拓展和深化政治实践范畴中的国家建设、政府治理和政治文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治权力研究的当代凸显,是日渐突出的民族政治问题作用的产物,也是民族政治学学科不断发展的结果.目前民族政治权力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多侧重对民族村社政治权力的关注,对少数民族政治权力的实证性研究也逐步展开.在未来的民族政治权力问题研究中,还须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启发,西方政治学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三个主要流派为制度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觉,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三大逻辑,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工具性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的适宜性逻辑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关联性逻辑。三大制度创新逻辑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既要推进政治理念的更新,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也要理顺政治权力结构关系,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更要规范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为政治制度创新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8.
洛克在《政府论两篇》中分析了政治权力的内涵。他的学说对英美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学界却一直忽视了洛克的政治权力理论,仅仅强调了他的权利理论。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洛克分析政治权力的起点是享有财产权和自由的个体,这些个体构成了一个前政治的自由秩序。以此为基础,洛克通过社会契约解释了政治权力的生成逻辑,并在这一论证过程中赋予政治权力以特定的道德属性。他阐释政治权力内涵的另一个特点是他赋予了政治权力以一种特殊的存在形态,即"立法权力"。洛克阐述的这一政治权力有效地在理论上对抗了当时的父权理论和绝对主权理论,为他设计一个宪政国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于外在看是一种经济现象,究其质里则是政治在城市的空间投射,隐藏着权力与权利的张力逻辑。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异化问题与实现城市治理的社会回归,呼吁城市政治学的理论阐释。遵循权力与权利的博弈逻辑,西方城市政治研究经历了精英论与多元论、增长机器论与城市机制论、公共选择论与新区域主义论等流派,成为解构西方城市政治现象的理论工具。在借鉴国外有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城市政治研究开始了本土化创新,当前聚焦于城市空间政治、城市权力与权利、城市政治结构、城市抗争运动等多维论域,初步回应了城市化进程的理论诉求,也提出了中国城市政治学的建构愿景。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已经恢复 2 0年了 ,这是我们社会科学界 ,特别是政治学界值得庆幸的事情。这 2 0年政治学虽然也经历了坎坷、波折 ,总的来说还是逐步发展壮大的。他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大量事实证明 ,2 0年来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经过政治学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尽管还有许多不足 ,甚至有的地方还很幼稚 ,但总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政治学 ,将进入新的百年。在新的百年中 ,人类社会必将有新的突飞猛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将有耀人耳目的巨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科学的政治现象研究始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本质有许多精辟论述。文章认为 ,要建立政治学严密的科学体系应以国家为立足点。政治学的范畴分核心、基本、层次和思想四类。这些范畴可构成政治学体系 ,也可由此对政治作界定 :政治是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围绕着政治权力进行的有关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带有全局性的变革与协调行为。  相似文献   

12.
马基雅维里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君主论》是其最为有名也颇具争议的代表作。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及其政治思想表现出他"不择手段"的"恶",实则是他以"恶"达"善"的政治手段,其主张的君主制只是为实现共和制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3.
技术、空间和权力——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学校等空间单元讨论了技术与权力的特定关系,其政治批判直接指向的是任何情景化的技术都是对人体的权力控制并由此造就了作为技术权力效应的“肉体-机器”这一“敌托邦”。沿此政治批判线索,其追随者和其他学者更是把全景敞视主义方法拓展到了对实验室、工业区域、互联网络和基因技术等的政治哲学分析,从“生物-权力”视角提出诸如“半机械人”、“半生物人”等概念,由此显现新兴技术对人体产生的权力控制效应。为了激发对这种技术控制的有效对抗,福柯试图复兴一种具有“生存美学”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或技术,以摆脱占据统治地位的技术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完满地度过了“补课”的 2 0年。在激情热烈地举办了各种庆典之后 ,人们正在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 :我们的学科在新的世纪里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而有所进步和发展 ?中外政治思想 (学说 )史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治学理论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包括对中国、西方和其他各民族的政治思想 (学说 )的研究。这门学科揭示了各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各时期认识政治现象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各种思想、观点、学说和策略、方法等 ,体现了政治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它的核心问题也如政治…  相似文献   

15.
荀子认为孟子以性善预设在人性和人本质间建立的同一性关系,有导致藐视外在权威的危险性,故提出“性恶论”,在人性与人本质之间预设了对立状态,这不仅使他有可能将化性起伪的宗教性义务强加给每个个体,也使他顺理成章地否定了个体在履践这一义务过程中利用内在性资源的可能性,从而自然地引生出人存在合理性的获得对礼义、君师、圣王等外在的政治性权威的天然依赖。君主在化性起伪中所担当的宗教性使命,使其最终赢得了全方位控制社会资源乃至每个个体精神世界的权力。在先秦诸子中,对君主专制权力合理性的论述,无人能与荀子比肩。  相似文献   

16.
白虎 《理论视野》2023,(10):89-95
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是一种诞生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命治理技术,他在生命政治批判范式建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思想史的考察方式,以谱系学为方法对权力作用于生命的机制进行分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命政治批判路径。一方面,这一路径承袭了法国认识论传统中的“断裂”与“非连续性”逻辑,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认识论色彩;另一方面,这一路径基于知识、权力与谱系的分析确立了微观权力批判的范式。但它并未真正在差异化或者断裂性的总体性中找到一条主体的解放之路,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判范式展开认识论反思,而这一反思必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后者的批判逻辑中,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17.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此 ,国外学者从网络空间的社会方法论基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方法、虚拟现实的政治学影响以及网络社会的权力转移、数字民主、电子政府、政治控制等方面 ,对网络政治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权力制约·民主制王建华现代政治学认为,一切政治斗争都不过是现存权力体系的配置运行和制约状况的曲折反映。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不仅使党意识到“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而且它必将促使人们对权力运行及其制约的深层次机理做...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新的政治实践,需要构建政治学话语来总结新经验、供给新知识、产生新理论、推动新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方政治学在带来新概念、新话语、新方法、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仍需反思和解决的本土化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话语体系是推动中国政治学本土化和科学化的需要。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并不意味着拒斥西方政治学话语,而是要立足中国的治国理政、改革开放、民族国家建构和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政治实践,着力增强中国政治学自身的概念传播力、知识创造力、理论创新力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范畴     
“政治”是全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确科学的政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项基本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但要研究一般的政治,尤其要研究无产阶级政治,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不仅把政治学的研究推向深入,而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党性立场和实践意义。一、政治的规定性尽管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生来便是政治的功物”,而且还写了颇具规模的《政治学》,然而,政治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