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公办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分析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应研究思政课教学对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凸显思政课课程特色;健全思政课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MOOC的兴起催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传统课堂,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化与完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相关论述为指导,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传统教学优势相融合,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研讨紧密结合,完善"混合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6)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大数据优势,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冲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差异化教育理念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途径如下:依托大数据挖掘,激活思政课实践教学思路;借助大数据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实现形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动态化多维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桂捷 《学理论》2014,(20):234-235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延伸,探索形式多样的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课堂实践教学组织应主题具体明确;精心准备;以学生为主体;及时总结反馈。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6)
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思政课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心理调控等措施,加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对激励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投身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推进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把握好抗疫精神蕴含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元素,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彰显的人民立场、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要找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结合点,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各门思政课程的相应章节中去;要选对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用讲授法、案例法、专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抗疫精神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0)
运用"混合式"教学,是今后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构建模式的发展趋势。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思政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策略的要素构成、教育环境的营造、教学评价环节和反馈机制等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6)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开展其实践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由于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名无实,而且实践教学实效性明显不高。因此,通过认真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统一实践教学内容;统一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统一实践教学时间;统一实践教学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提升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应该做到:突出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互联网+"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创新考评机制,实现"互联网+"边疆民族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平台,目前已成为互联网的新信源。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5后高校大学生,更是已经成为网络直播最大的参与群体和面向群体。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直播时代已然到来。网络直播以其准入门槛低、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建构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危机,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思路,而且有助于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4)
与传统教学相比,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师生理念、角色、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转变为前提和支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研究型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贯彻三个"三"原则,即教学形式坚持三个强化;课堂教学坚持三种方式;教学和考核坚持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亟须提升。对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要想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学校人事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管理机构合作,在充分考虑学校长远发展和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有效机制,具体包括聘任培训、考核评价、薪酬激励、进修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具作用、价值引导作用和提升政治素养的作用,以培养掌握科学方法,具有良好个人品德、较高文明素质,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直面现实问题,并加以合理解释,消除人们对思政课的偏见,树立开展思政课教育的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系,对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南大学"一主三辅"实践教学为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和内容,以期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1)
构建教学协同机制,讲好改革开放,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尝试。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机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全面分析高校"思政课"构建教学协同机制讲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进而从顶层制度设计、教学契合点厘定、教学协同机制落实、评估反馈制度完善等四个维度上推进教学协同机制构建,推动各类教学元素同向同行,形成教学合力,这是高校"思政课"构建教学协同机制落实改革开放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朱振玉 《学理论》2013,(12):270-271
针对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时安排乱,经费落实难,三是组织和评价难。重点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分析其原因,一是思政课教师认识不足,二是学校经费机制上保障不到位。从思政课教师和实践教学模式、基地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1)
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落实思政课的实效性对国家和学生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衡量思政课实效性的依据。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足、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等因素影响思政课实效性。为此,应创设各种活动任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征服学生;用师生间的和谐情感打动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定位应是"文化自信"。文章基于"文化自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建构、形式选择、评价机制进行反思,提出建议如下:应依据"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凝练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抓住"文化自信"的核心与本质,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激发"文化自信"的统摄作用,增强实践教学的创造性。同时,提倡以践行"文化自信"为目标的"一课一品牌"实践教学设计,发挥本科思政课五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协同效应,积极创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思维方式、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拓展,提供了可以继承与借鉴的宝贵经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