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突与纠纷是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表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在我国,对群体性事件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称谓和认识,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法律的手段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在分析了学者已有的对于群体性事件概念、分类和原因以后,提出从行政执法的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包括失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或者扩大了群体性事件,得当的行政执法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执法是预防、化解、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徐琛  徐中 《党政论坛》2010,(7):21-23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深入研究基层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责及面对的难题,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处置、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是当前现实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趋势。纵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之后,都由政府牵头处理,政府是治理群体l生事件的主要主体。纵向观之,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皆发生在基层社会,因此,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任务便显得格外繁重。那么,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任务和要求相匹配?这关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研究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从潜在危机发展为群体性事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酝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介入防止事件的最终发生.本文由此构建了群体性事件发展过程的一般路径.而另一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又与政府目前的体制和利益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从利益冲突和行政吸纳体制的角度,提出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体制原因.为此,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危机预防体系,既需要遵循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规律,又要考虑目前政府的体制结构的影响.本文为此提出从短期策略和长期战略两个阶段,构建危机预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骆家林 《学理论》2010,(27):72-74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群体性事件更是直接关涉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对其进行学理分析有必要更有价值。以L村一起群体性事件为例,探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过程。从参与缺失、怨恨动员和熟人网络、利益纠葛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是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指标,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本文以西部C市为例,在分析其近年来突发群体性事件总体状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产生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行为由群际行为决定,有自己的行为特征。从群际行为的角度看,主导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弱势群体的范畴化;二是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群体行为一致性,从众现象出现。了解群际行为的特点,从群际行为的角度去理解群体性事件,有助于愈合社会的伤痕,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减轻群体性事件烈度,使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代玉启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作用一文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是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某些机制以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使群体性事件可能对社会秩序、人身安全和财产权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可以从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两个层面着手。所谓微观作用机制,指对于具体的群体性事件,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作用机制;所谓宏观作用机制,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着眼,在观察一般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脉络基础上,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群体性事件演变的基本态势是:群体性事件类型格局从过去单一的物质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转向多元类型并存的格局;发生的动因从在过去共同物质利益受损粘合点走向共同群体意识粘合点;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方式从被迫性转向主动依法抗争性;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助推作用更加凸显等。根据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态势应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包括群体性事件分类治理的方针;动态追踪人民内部矛盾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以构建公民权利平等为核心路径化解社会不公平感的冲突源;根据非线性的演变特点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和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诚然,这类事件大多与某些党政机关处置不当,漠视群众利益有关,但笔者认为,除了人为因素外,制度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与现行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群体性事件的激增是公民“话语权”在制度内失效的某种回应。因此,从制度的角度来探讨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对于解决“非制度性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艳 《学理论》2013,(13):68-69
农村群体性事件指那些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由农民组织参与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事件。通过对"乌坎事件"的解读,从民众和政府两个角度揭示社会资本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运作逻辑,最后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对农村群体性事件防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群体性事件,但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从社会学价值累加理论的视角对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可为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强.要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多个途径进行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在近几年的社会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暴露了社会改革中的摩擦,从不同程度展现了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原因及影响的深入剖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频率逐年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对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对于维护政治安定、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动因进行分析,从风险控制、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角度,探究有效引导群体性事件中非理性行为的方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以及网络普及率上升,群体性事件与网络之间的交集范围日趋扩大,对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借助CNKI全文数据库.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类型、涉及领域、研究议题、切入视角、观点立场等维度,对我国2000—2010年期间群体性事件及其网络介入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进程,展开相应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其波  张丽红 《学理论》2012,(19):254-255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特殊的社会地位,使高校群体性事件不再单纯是校内事件,极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而演变为社会事件,因此,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预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着重从高校自身建设、学生素质等方面出发,探求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心理五种维度分析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探索并构建有利于防范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及时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的状态,降低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