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下,提供低保是政府无条件的责任,而享受低保是受助者无义务的权利.权利义务对等或权利义务相结合的观点并不能为低保人员应该参加公益劳动之规定提供法理依据.地方政府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不能走偏,应充分贯彻中央"应保尽保"的低保政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低保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必要使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到城市低保工作中去.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工作的途径是使低保管理与服务工作分离.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低保资格,对低保群体进行动态管理,而非营利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则对低保对象提供专业的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城市低保中的职责,一是围绕改变低保群体个人而开展的直接助人活动;二是围绕改变低保群体的社会环境而开展的间接助人活动.  相似文献   

3.
农村低保运行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而当今低保资金短缺,来源渠道单一,已成了困扰湖南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的核心问题,由此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合理筹措农村低保资金,拓展筹资渠道,实现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做到七个确保。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行政程序的构建有着一些中国特色,但法制化程度低、操作性差、偏重管理忽视正当程序;实践中,农村低保政策的变形不仅折射出正当程序的欠缺,而且反映出实体性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行政程序亟待完善,但应与实体法的构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成都市农村低保制度有了较大发展,但无论是低保人数还是低保资金都与城镇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市与农村低保的差距,需要在资金保障、法治和管理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将"弱有所扶"上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目标。农村低保政策作为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和"安全阀"功能。剖析各地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发生的一系列偏离问题不难发现,根源在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体制,政府有时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忽视民意,村民被拒之于决策"门外"。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和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基层政府与村民充分的讨论、评议和协商,可以最大化限制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培育公民精神,打造协商共治的基层公共治理新格局,并为建立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纠偏机制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低保是贫困群体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网.把有限的低保资金分配给最有需要的人是制度设计的根本初衷.但依赖于上门走访、干部评价和群众调查等传统方法很难真正评估出低保申请者的真实个人和家庭收入.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为低保户的个人和家庭收入核查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上海市在2009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居民收入核查对比制度,取得了突出效果.文中根据上海市的实践,对上海的大数据信息核对制度做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上海市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与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上海市实践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低保户收入核查对比机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低保“工作绩效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生活保障的目的是克服现实中的贫困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不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此开展工作.为配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于1999年9月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了以城市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就几年来的执行情况看,"低保"工作的目标已基本达成,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促进"低保"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南人大》2009,(8):20-21,24
为配合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就我省自2005年以来城乡低保工作情况,于5月5日至20日到海口、三亚、琼中、屯昌、临高、昌江等6个市县进行调研。之后,学习考察兄弟省城乡低保工作经验,并通过听取省民政厅和市县政府的情况介绍,查阅低保审批资料,召开部分低保对象和村(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到村(居)委会、社区进行走访,深入低保对象和村(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等方式,对全省城乡低保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刊摘要刊登调研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但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农村低保制度体系自身不完善的表现,也是该地区农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环境不足的集中反映。推进该地区农村低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宗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体系和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长期存在,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城乡发展失衡的情况。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与人民共同关心并积极从事的重要工作。文章从泰安市城乡救助制度完善层面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农村低保的发展,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构建梯度式低保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在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低保标准偏低、各级财政分担比例不够合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尚未形成、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运行机制,应建立低保标准动态增减机制,健全各级财政分摊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努力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促使利益主体的重新整合与分化,社会财富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日益明显,贫困开始成为困扰社会稳定的因素。为此,救助贫困和提高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政府通过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城市困难群体发送社会福利。提高低保工作的质量,关键是培养低保工作的专业人才,由此形成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呼唤,文章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社会福利人才培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扶贫攻坚期应聚焦农村低保群体的稳定脱贫。但扶贫开发出现不稳定脱贫倾向,如贫困对象识别行政化和非动态化,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率高,村两委脱贫带头能力建设滞后等。农村低保标准已超过贫困线,但不能用低保替代扶贫开发,应根据贫困群体类型相机选择低保与扶贫融合方式。建议建立贫困群体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分类下放扶贫开发资源分配权限,分类识别扶贫对象;统筹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程,加强本土人才集聚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盘活贫困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促进社会精英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4年对成都市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成都市低保对象人力资本存量低、脱贫困难,现有社会救助虽然对低保家庭有所帮助,但还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难以提升其能力与人力资本,低保家庭已经出现了"福利依赖"倾向,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该改革现有社会救助并积极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要从"消极"转向"积极"的建制理念,并提出了制度设计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自1996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随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该制度作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在保障城市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保覆盖面有待扩大、低保标准有待提高、工作机制还需完善等问题开始凸显,因此,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如何确保城市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适度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建设以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应该进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决策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和农村双轨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并行。农村低保制度与城市低保制度在救济内容、方式、标准、周期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存在法律规范缺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制度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施恩观念依然存在以及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畅等问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救助义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资金来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各项专项救助的关系、细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明确保障标准的确立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市秦淮区低保对象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低保对象未就业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从搞好就业宣传、开发低保岗位、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多方配合、完善低保制度等层面对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读懂父亲     
去年春节回家探亲,看见父亲笑了,笑得如此开心,如此轻松.或许是父亲喝醉酒的缘故吧,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坐在茶几旁和我畅谈了许久,从过去谈到现在,谈到未来.母亲说父亲这阵子过得比以前轻松了许多,穷,但快乐着.我笑着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20.
适度水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精准救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1.对于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及路径选择,学界尚有争议。2.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我国的低保制度尚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3.国内忽视了对低保供方道德风险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精准救助的效果及政策实施偏差。建议如下:低保制度应当"精准定位",回归救助制度的功能本位;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精准扶贫以及民间慈善救助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合理的政策网络;通过舆论引导,使社会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