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喝酒     
在咱们中国的一些地方,会不会喝酒,有没有酒量,绝对是衡量干部、发现人才的重要指标。谚曰: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白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是否善饮,不仅关乎个人升沉,还涉及事业  相似文献   

2.
刘书笙,个头1米83,标准的山东黑大汉,熟悉他的人称其酷像少年毛泽东。好友,做事为朋友“两肋插刀”;豪爽,喝酒能喝八两不喝半斤,喜欢辣椒、大蒜和大葱蘸酱;文人气息浓厚,喜爱文艺,酷爱毛泽东诗词;果敢、刚毅,大将风度。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10,(22):F0004-F0004
2001年2月,磐安县胡宅乡在农村“学教”活动中,了解到群众反映到乡政府办事环节多、事难办、人难找等意见,乡党委、政府决定把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相关职能,采用“一人掌管六个印,天天服务老百姓”的方式。设立了“365办事窗口”。即变过去群众找干部办事为干部等群众办事;过去办事要多次、分散找人为一站式服务,找一人即可:过去干部“一人一岗”,现在要求干部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干部;过去办事讲人情,  相似文献   

4.
乡镇干部进了村,入了户,然而功夫却没下在为民办实事上。如何对下村干部的行踪进行监督,山东省泅水县实施“人村工作卡”制度,一张小卡片解开了这道大“难题”。过去,群众到乡镇政府办事,很难在办公室找到干部,一问都说是下乡进村了,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个别干部说是下乡“忙”走了,实际上并非真的下村入户,很可能是去喝酒、打麻麻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6月份始,该县在各乡镇实施了“入村工作卡”制度。“工作卡”的具体内容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表现、工作效果、意见建议等。各村及时将…  相似文献   

5.
学会妥协     
一位首长在干部集训班上,语重心长地讲了这样一番话:“一个干部不怕他有缺点,最怕的是他没有责任心;如果一个干部没有责任心,那么,这个干部也就没有培养的价值,成就不了什么事业。”这话的确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在群众眼里,他是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在下属眼中,他是不事张扬、严谨平和、颇有人缘的“好领导”;在开发商眼里,他是办事爽快、雷厉风行的“好朋友”,以至于他案发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县里谁出事,也不会轮到他。”  相似文献   

7.
风月有边     
案子破了,让辰溪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吃一惊的是,杀人凶手竟是县委县政府的执勤队队长,一个平时对工作认真又肯助人为乐的人。更让人们跌破眼镜的是,执勤队长竟是因喝“花酒”喝出麻烦而杀人的。  狎妓之风,古来有之,如今又甚嚣尘上,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腐蚀着人们的道德长堤。文中的陈宏湘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女香风面前倒下去的反面教员,几天不喝“花酒”,心里就像猫抓挠一样;不仅喝“花酒”,还要充大个,要欢场女子和嫖友称他“老大”;囊中羞涩,他就东挪西借,打肿脸充胖子。就是这样一个灵魂龌龊的人,工作上却伪装积极,甚…  相似文献   

8.
姚峰 《现代领导》2009,(1):11-11
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已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然而,这一原本体现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的良好举措,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走了形、变了味,“博士大跃进”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0):35-35
在官场中,最容易导致腐败的是吃喝,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吃喝。找人办事,要吃喝;公务应酬,也离不开吃喝。通过吃喝散发出来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令人汗颜。读了2013年第14期《民主与法制》《约束机制式失灵,“嘴上腐败”依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时下“一阵风”式的软约束,很难管住“嘴上腐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春耕生产已到来,各村都来了一些挂点干部,领导生产,发展生产,这是好事。但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们对干部下乡提出如下四点建议:一建议干部下乡莫走近不走远。农民反映现在有些干部下乡只走大路,坐小车,不到只有小路、不通车的地方;只到干部家,不深入农户和边远地区。农民们要求干部下乡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不要怕苦,更不要嫌弃农民没有好的招待。否则,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  相似文献   

11.
竞聘录用干部是当前人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合理用人、科学用人的发展方向。然而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一、竞聘用人,使部分干部变得明哲保身;工作瞻前顾后,原则性不强。竟聘用人后上任的部分干部为了稳固“江山”;往往多栽花,少栽刺 而落聘的部分干部为了多得民意测评选票,以便 “东山再起”,也是办事一团和气,当 “老好人”,工作原则性不强。 二、落聘的部分干部不思进取。有的干部自认为落聘下来就等于政治生命基本划上了句号。因而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缺乏锐意进…  相似文献   

12.
精于业务的形象。统战干部不仅要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工作业务能力;不仅能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能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到说话准确清楚,办事干净利落,成为一名“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干”的多面手、全能型干部。  相似文献   

13.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下乡调研,在一农民朋友家里闲聊,听说了这么一番话,引起笔者的深思。这位农民朋友说“:现在的领导干部尊贵得很,带着高级茶杯下乡,有的还盛满了用高档茶叶或人参、枸杞泡的茶水。对这样的干部,我即便是有实话、心里话,也不愿或不敢跟他们说。”干部下乡途中难免要喝点水,  相似文献   

15.
走进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人事劳动局,感觉上便耳目一新。墙壁上政务公开栏内容丰富,办事程序一目了然;各项制度规范有序,清楚明了;公开身份牌别致新颖,引人注目;各种奖牌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工作人员精神振奋,对前来办事的群众真正做到了“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结果有回声”,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全局形成了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机制。熟悉该局的群众很有感慨:“大祥区人事劳动局真的是从一塘烂泥变成了一池清水,机关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年前的大祥区人事劳动局可不是这样,由于受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下乡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结对扶贫”活动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并需加以纠正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只局限于给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指点钱、送几件旧衣物或买百十斤米、一两袋化肥S有的领导干部捐钱送物时,往往还有意无意地引导接收钱物的贫困群众讲几句感激不尽之类的话,安排地方新闻媒体及时作宣传报道。至于如何帮助贫困户实事求是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寻找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门路等工作却做得很少,有的则根本没有打算去做。无怪乎,群众批评说:“这样的‘结对扶贫’,表面着轰轰烈烈,实际上是搞形式主义!”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关键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首先要下去,倾听农民的意见。农民和干部互相理解,首先是干部理解农民,要农民支持干部的工作,首先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干部下去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理解的开始。各地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促进了大批干部下乡。多年来,许多干部已经生疏了这种工作方式,他们以为没有必要了,但…  相似文献   

18.
新春伊始,闻听某地规定干部下乡必须自带被包,吃住自理,顿感清风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自带自带被包下乡”的做法值得为之叫好。干部下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鸬鹚沉水底,另一种是鸭子浮水面。自带被包下乡,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常见、一则那时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二则那时的干部作风普遍朴实,能够沉下心、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心态是水     
本刊“人生感悟”栏目自2003年第一期问世以来,至今已走过三个年头。其中不乏一些生动、深刻之作,但有一些并未能完全体现栏目要旨。热心向“人生感悟”投稿的读者也不少,但大多稿件因为没有联系干部自身成长的一段经历,没有联系自己生活实践中感悟最深的一点来写,故未采用。  相似文献   

20.
干部怎么考核?通常我们会看到:快到年底的时候,干部们都忙着写总结,然后向考核小组口头汇报一年的工作,再走走群众评议的“程序”。这样一年到头“秋后算账”的考核方式,易于操作却往往也使考核流于形式、表面,于是客观上导致了评定优秀等次“轮流坐庄”、考核结果“千人一面”、考用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