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声回放     
《廉政瞭望》2007,(9):7-7
日理万机,这话不假。但是,这第一机就是百姓生活,第二机还是百姓生活,万机加在一块儿,全都是百姓生活。干部日理万机,就要从早到晚都想着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品大百姓     
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而万千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级。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一品百姓”中的“品”就是人品。人品是每个人处世的精神支柱。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且益坚,富而愈俭,凭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邪恶,这一切都需要人品来支撑。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义务。“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3.
罗永常 《党史纵横》2008,(11):22-24
毛泽东和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一位是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情厚谊。建国后,尽管毛泽东日理万机,对白石老人仍然在政治、身体、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激发了白石老人在古稀之年的创作热情。他们两人时有书信来往,互赠礼品,特别是“争画”、“改成份”这些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在艺坛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4.
元帅回故里,次数都不多。少回去甚至不回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是相似的:即一个“忙”字、一个“怕”字。忙:身兼要职,目理万机,加之晚年多数身体不好;怕:既怕给家乡添麻烦,同时也怕让家乡搞了特殊化,坏了党的名声。  相似文献   

5.
元帅回故里,次数都不多。少回去甚至不回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是相似的:即一个“忙”字、一个“怕”字。忙:身兼要职,目理万机,加之晚年多数身体不好;怕:既怕给家乡添麻烦,同时也怕让家乡搞了特殊化,坏了党的名声。  相似文献   

6.
《党建文汇》2011,(3):3-3
“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恋家的人” “很多百姓都好奇,作为总理,生活跟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除了国事,网友们也很想了解我们的总理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7.
元帅回故里,次数都不多。少回去甚至不回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是相似的:即一个“忙”字、一个“怕”字。忙:身居要职,日理万机,加之晚年多数身体不好;怕:既怕给家乡添麻烦。同时也怕给家乡搞了特殊化,有损党的名声。  相似文献   

8.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9章,原句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把满足人民大众的内心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它内含崇高的为民思想和民本意识,不仅劝导人们向圣为善,而且明确提出品德高尚的标准是“以百姓心为心”,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相似文献   

10.
杨冰 《当代党员》2010,(7):72-72
6月15日,市委书记薄熙来召开专题会,集中研究全市群众吃粽子的事儿。薄熙来说,咱重庆是个大家庭,“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更要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端午就是要让全市百姓,不论贫富都能舒舒服服地吃上粽子。  相似文献   

11.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用各种爱好充实丰富人生。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那天,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在商务印刷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们交流时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渎书。”作为大国的总理,无论工作多么忙,他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堪称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正气》2001,(3)
心中有百姓 才能为百姓中共新绛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峰 撰文认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深深体会到“百姓书记”梁雨润事迹的核心就是心系百姓,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梁雨润精神的实质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学习先进,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百姓。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是摆正位置。我们共产党人不论干什么工作,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第二要善待百姓。接待群众要热情周到,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联系群众要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克服高高在上、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13.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14.
赵亚兴 《奋斗》2004,(8):55-55
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百姓书记”的梁雨润,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梁雨润,为什么“感动中国”?是以他心中有百姓感动中国。他把百姓的疾苦、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把百姓所盼、所怨、所恨记在心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讲: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视百姓之疾苦为自己之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毋庸置疑,领导干部需要管全局,抓大事,但能不能为群众办“小事”,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感情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党历来有着优良的传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总是经常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到群众家去嘘寒问暖。农民的负担,贫困地区人民的衣…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一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日理万机,但总是记挂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冷暖,从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到安排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时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一次,因为一分钱的小事,周总理召开了紧急国务会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周总理一生节俭,每月都要过问他家的伙食帐目,要厨师定期向他详细汇报。一天,总理从头到尾认真听完了厨师念的食品采购明细帐,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大?”厨师回答宇宙最大。总理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摆了摆手说:“不对,宇宙算得了什么?正确答案是: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子产的善政     
安立志 《唯实》2010,(2):95-95
作为地方官,为官一任,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是善政抚民,庸政扰民,还是恶政害民,表现各异,但对当地百姓,却是身家性命所系。且放下古今官吏的执政宗旨不谈,地方官的主要政务,无非是与百姓的互动问题。近来网上曝出的“屁民”、“屎官”以及“替谁说话”事件,其实都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谋位与谋政     
古人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够,而耻智之不博。”纵观历史,正是这种患德不崇,耻智不博的思想情操,铸成中华民族谦恭礼让、贤德厚道的优良传统美德。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一个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鲁迅先生一生无品无级,却常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解放冲锋陷阵,为睡狮猛醒摇旗呐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惜毁…  相似文献   

19.
滋润生命     
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如一品宰相,一品大学土。一品大员,等等。而万千的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无级。可在半卜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一鸣惊人,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20.
程煜佳 《求贤》2012,(3):34-34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说这话的那位佛山市人大代表大概不会想到,寥寥数语几天来掀起轩然大波,绝大多数闻者都认为此言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