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丽江无疑是今天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宁静的古城 ,清冽的河水环绕四方街。在街巷的深处 ,小院人家的生活处处透露着亲切和谐的氛围。在丽江如画的风景里 ,那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趣味 ,你只有进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得到。那么 ,何不试试当一天纳西人 ,体验一下纳西人最平常的生活 ?丽江的很多乡村 ,至今仍然民风淳朴 ,古意尚存 ,并较好地保留着纳西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 ,旅游者能够真切感受丽江独特的古风民情。走进丽江美丽的田园风光里 ,到纳西人家去做一天纳西人 ,算得上是一…  相似文献   

2.
论纳西象形文东巴经《鲁般鲁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般鲁绕(以下简称鲁诗)是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名著之一,是后期东巴文学中的划时代的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因此,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和作家们的注意。国内翻译整理成汉文公开出版或进行研究而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银棠先生的长诗《鲁般鲁饶》,(1957年《边疆文艺》第10期)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队编写的《鲁般鲁饶》,(1960年《纳西族文学史》第五章第二节)牛相奎、赵静修同志整理的长诗《鲁  相似文献   

3.
韦思萍 《今日民族》2006,(11):42-43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纳西人创造了独具风采、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舞蹈,它是祖国民族艺苑中一枝芳香艳丽的奇葩。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庆典及民族传统节日,男女老少纷纷汇聚街头巷尾、广场闹市,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人们或三五成群,即兴对歌;或围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圈,跳起欢快的纳西族歌舞《阿哩哩》、《哦热热》、《打跳》……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就连中外游客也毫不拘束地乘兴加入到歌舞的海洋里。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  相似文献   

4.
寻访绿雪斋     
我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去年11月,我又回了趟古城。让我惊奇的是,在小城里,我发现了“绿雪斋”,一个让你感觉比古城更为古老的地方。绿雪斋其实是一个茶馆的名号。丽江的茶室、茶楼很多,但绿雪斋在文化圈里很有名气。我此次回到丽江,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丽江县民委的和洁珍老师建议我去绿雪斋采访一下茶馆的主人于涌先生。她告诉我于涌先生收集了许多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前段时间还举办了一次“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收藏展”,不知是否已经结束。民间传统工艺当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5.
纳两族是我国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川西南的盐源、盐边、术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丽江是主要的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中甸、维西等地。其古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标音文字。余庆远所谓“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见《维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6.
梦幻丽江     
“离开丽江的念头或许是永远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在任何地方享受过像丽江那样的宁静、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 这是40年前,旅居丽江的俄罗斯学者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中的一段话。在电视片中初识丽江,我就对她非常向往,那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古朴典雅的石板小巷,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读了顾彼得的那段话,才使我终于下定决心去探访丽江,了却一件许久的心事。  相似文献   

7.
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都讲到当人类遭受洪水浩劫时,人间只剩下一对兄妹,后来由于兄妹结婚才得以重新繁衍人类。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则把兄妹结婚视作导致天神发怒而发动洪水荡灭人类的原因。洪水后人间唯一剩下的男子从忍利恩,寻找天上的仙女衬红褒白作配偶后,人类(民族)才得以重新繁衍。天界与人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丽江纳西族洪水神话特点的形成与纳西族先民  相似文献   

8.
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曲调极为丰富。《谷气》是纳西人百唱不厌的传统曲调之一。它节奏自由舒缓,旋律独特奇异,曲调韵味浓郁缠绵,可在山间和田野自由抒情地独唱或对唱。声腔婉转动听,唱调精彩感人,使歌迷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喂莫达》是纳西老人最喜爱的民间调子。您到丽江旅游,在公园的树荫下,在幽静的环境里,都会看到老人们围成一圈,边唱边缓缓起舞的情形。《喂莫达》曲调哀婉、浑厚古朴,唱词优美生动,是旧社会纳西人民苦难的生活境遇在民歌中的反映,后来演变成为《喂莫达》的曲调名称。《阿哩哩…  相似文献   

9.
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仅从服装上看,你能知道他们是麻里麻沙人吗?”向导指着一个藏族模样的人对我们说。麻里麻沙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居住于迪庆高原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10.
和文光 《创造》2016,(8):52-53
自古以来流传于丽江西部玉龙县塔城、巨甸、鲁甸—带的纳西族传统舞蹈——勒巴舞,于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有些人一直把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混为一谈.对此,笔者作为长期从事保护传承弘扬纳西族勒巴舞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谈谈有关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的区别及其它,不对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有二十三万人,分布在云南省的丽江、宁蒗、永胜、中甸、德钦、鹤庆、剑川、兰坪、贡山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金矿、木里、巴塘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察禺、芒康等县,其中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为最多,约有十七万人。纳西族的名称较复杂。自称、互称和他称共有十多个。解放后本民族的土司头人,曾利用这种情况自立名目,造成混乱,在有些学者笔下,也往往将不同称谓混为一谈,引起歧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和语言的角度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14.
东巴文化是我国纳西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了几万卷东巴经书,不同者约计一千种左右。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外搜藏东巴经书共达二万多卷,主要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美国、西德、日本等地。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蕴藏着纳西族人民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一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宝贵资料。东巴文化曾引起我国刘半农、章太炎、傅懋勣、  相似文献   

15.
浅论纳西族先民的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古籍被誉为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族先民社会生活在东巴古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自然,东巴古籍中也反映了债权债务这一社会现象,这表明在纳西族先民的意识中已经产生了债的初始观念。当然,东巴古籍毕竟是宗教籍典,所描述的无论是债的观念,还是债这一社会现象,都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只有将这层宗教色彩剥离开来,才能窥视到真实的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是债得以产生的终极原因。那么,在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是否有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一社会现象呢?我们知道商品流通和交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分工。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麒麟、凤凰是纳西族人民理想中的吉祥动物,新春表演麒麟凤凰舞,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行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麒麟、凤凰舞是以麟、凤为主的大型民间舞蹈剧目。演员有跳麒麟的两人,一人舞麟头、一个舞麟身,舞凤凰的一人,  相似文献   

17.
"热美蹉"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一种原始习俗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在丽江境内的大东乡、鸣音乡、宝山乡、大具乡、奉科乡以及太安乡等地。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文明村位于丽江坝子东北角,全村60余户,约400余人,均为纳西族。据传承人和红亮(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正强长子)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丽江商界的纳西族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近代丽江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丽江纳西族妇女积极参与了丽江商业的发展进程,她们如火如荼的商务活动不仅为丽江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而且这些活动还有机地构成了纳西族经济史研究中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纳西族商妇成...  相似文献   

20.
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她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其银装素裹,十三峰连绵不断,宛若一条“玉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