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张立群 《求知》2023,(2):34-36
<正>一、2022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2010—2019年,GDP增速从10.3%降低到6.1%;之后,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三年的冲击。2020—2021年,年均经济增速为5.1%;2022年为3%。总体看,2022年是中国经济受多重因素冲击持续下降的谷底。经济增速下降,从微观看就是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这也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和财务收支困难的根源。历经十几年的经济增速下降,企业特别是众多小微企业,其累积的困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疫情冲击之下,企业生产经营面对的困难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5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超过30%,而此前五年,我国的年均投资增速高达26.67%, 即便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也达21.4%,比1985-2005年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多9个百分点。较高的投资增速,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刚刚开启,各省份已陆续公布各自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数值。其中,广东、海南提出"年均增长7%",河北提出"年均增长7%左右",宁夏提出"年均增长达到7.5%以上",云南提出"年均增速8.5%左右",贵州提出"年均增长10%左右",西藏则提出"保持两位数增长"。未来五年,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级的省市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3646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增速达8.1%,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就是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而经济结构优化的最大明证就是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的同时,新增就业人口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持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是继住房、汽车之后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通过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2010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回归正常,同时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这一政策转变,虽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一定回调,但为未来五年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潜在增长能力的测算,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预计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速为9%左右。未来五年应把注意力聚焦在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适度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7.
<正>股债汇全线波动的金融现象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系统性风险问题2016年前三个季度,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都是6.7%。3个"6.7%",体现出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平稳的态势。然而,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国经济什么时候筑底、会不会硬着陆?目前存在哪些风险?明年经济形势会怎样?就  相似文献   

8.
王正忠  王圣志  程士华 《瞭望》2020,(17):39-41
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安徽经济指标却分外亮眼:去年安徽省生产总值37114亿元.增速7.5%、居全国第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超18%。尤其电子信息产业最亮眼,2017年增长为15.1%,2018年、2019年增速超20%o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加速推进新经济发展,安徽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由弱到强,进入全球市场竞争领先行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先进技术为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仅大企业“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9.
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来发展经济──与安徽省副省长汪洋一席谈王正忠安徽省近三年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8.6%,超过前10年年均增速9.7%的一倍多,大大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增速,被一些舆论看好为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一匹“黑马”。安徽今后能否保...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2008年中国经济可能面对的外部环境时,分析师发现绝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趋势将成为明年全球经济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并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的出口很可能因此受到明显打击。一个典型的证据是,中国出口增速从8月以来就一直在23%以下,低于今年以来的整体增速。  相似文献   

11.
王静 《理论参考》2010,(5):21-21
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对世界上48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评分和分类中,中国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我国2007年的R&D经费强度为1.49%,虽然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首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5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根据测算估计,若2020年以前中国GDP的年均增速为8%,  相似文献   

12.
<正>就在突然之间,中国的GDP增速下了一个台阶,从保持了十年之久的10%左右降到了8%以下。当下,徘徊中的中国经济正在苦苦寻觅走出谷底的路径。如何求解?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道出了他的"解题思路"。求解经济突然减速背后原因中国的经济增速2012年之后猛然下降到8%以下,现在维持7%也出现困难。张军教授说,这个现象在文献中也极为少见,只有日本出现过。从中长期来讲,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我国很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遭遇发展困境,全球经济低迷使得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2)
<正>一、经济增速回调初步触底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平稳态势,第一、二、三季度GDP增长率均为6.7%,从10月、11月的经济数据看,第四季度预计不会低于这一水平,全年增速预计不低于6.7%。观察2016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到支持经济增速触底的因素明显增加。第一,消费持续保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增长。2016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相似文献   

15.
厦门终将成为走向国际的“中国特区”,以及拓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支点厦门在12月22日将迎来“特区建设25周年”庆典。25年回眸,厦门为中国的特区试验中贡献了什么。厦门市统计局目前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厦门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1160亿元。在以年均18%的增速快速增长25年后,厦门已从中国经济版图中一个无足轻重的海岛小城,崛起为初具雏形的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陈文华  刘毅 《团结》2008,(4):45-47
江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2001—2007年.外出务工农民由400万增长到681.8万,年增长9.3%,但增速较1988—2001年间的年均增速23.8%已降低14.3%。80%以上的江西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动密集产业出现区域梯度转移的背景下,江西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低成本的优势和紧临“长、珠、闽”的区位优势,吸引着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江西的工业园区落户。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1月26日,全国已有29个省级地区公布了2015年的经济数据,各地的经济"成绩单"有喜有忧,天津、重庆、江苏等23个省级地区的GDP增速跑赢全国总体增速,辽宁和山西两省的GDP增速则下降到3%和3.1%,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省级地区中"垫底"。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了 2 1世纪世界经济的走向 ,而知识经济正是缘于高新科技广泛应用的富有活力的经济 ,高科技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象征 ,当前 ,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这种新型经济 ,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近 10多年来 ,一些科技大国在投资上都体现了“科技优先”的原则 ,科技投入都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率。 1985— 1990年 ,西方七国的R&D费用年均增长8%— 10 % ,而相应的GNP和总投资的增长率只有 3%— 5 % ,韩国R&D费用近 10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 30 %以上。我国目前不足 1%的投入水平不仅与…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7,(6)
<正>一、天津经济发展的潜力与现实1.我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十一五"最后一年2010年我市的经济增速为17.4%,高于全国经济增速7个百分点,属于"超高速"增长。进入"十二五"后,我市经济增速一路下行,由"超高速"进入"高速"。与全国经济增速相比,"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我市经济增速为9%,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已经见顶,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会出现GDP季度增速跌破9%的次萧条局面,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振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