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12月4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不仅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执政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化,而且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外在感染气质,它的入宪还为新时期中国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南,贡献了适宜的宏观框架--规定了科学的主旨,创设了妥善的模式,确立了恰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何贵忠 《理论月刊》2005,2(3):10-12
文章首先认为把"三个代表"载入宪法是这次修改宪海的核心内容,统摄了宪法修正案的其他内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三个代表"载入宪法的精神实质,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和体现;发展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三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翟永冠  白靖利  杨丁淼 《创造》2014,(12):22-23
正12月19日,"2014年年度热字"评选结果揭晓,"法"和"反腐"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法治"一词在2014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文件之——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50余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宪法权威的宣传教育活动。一个"法治中国"形象正映人全世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叶坚 《浙江人大》2012,(12):24-26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宪法精神逐步落地生根、发芽长枝。30年里,发生了不少引人瞩目的"宪法性事例"。生活中的宪法性事件或大或小,有悲有喜,但在点滴之间所闪耀的宪法精神和公民的宪法诉求,却对我国的法治进程影响深刻。"孙志刚事件":以生命代价换人身自由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外出上网时,  相似文献   

7.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迎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我院科研处、法律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及辽宁省宪法、行政法研究会于2014年12月4日下午1:30,在我院多媒体会议室召开了以"树立宪法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4,(12):F0002-F0002
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升全民守法意识,四川省妇联、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于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在广元市举行了四川省“弘扬宪法精神 反对家庭暴力”法治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设定国家宪  相似文献   

11.
梁银湘 《传承》2015,(3):118-120
中国宪法序言的历史记忆隐含着三种政治修辞:革命叙事、治理叙事和宪治叙事,不同的叙事隐藏着不同的历史记忆。这表明中国宪法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的特征,它是一部兼具政治功能和法治功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赵克志书记明确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违宪审查制度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然作出了明文规定,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保证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通过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渊源和运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进而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了实际践行构想,以期对我国的宪政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14,(12):6-7
12月4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贵州”座谈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张德江委员长在“深入开展兜法宣传教育 人力弘扬宪法精神”序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首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税收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促成宪法的产生,税收奠定了西方宪政的基础.现代国家是租税国家,国家与公民的基本经济关系即为税收关系,税收牵涉到公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宪法应该规定租税国家的税收方式和使用方法.税收入宪既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税收未能入宪既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税收观念的影响.税收入宪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选择,宪法对税收规范的内容设计应当采用集中加分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现实表现:2013年,"宪政"、"宪法政治"成了新的敏感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言论"禁区"。一股反改革、否定82宪法之风袭来,火药味十足,引起知识界理论界的惊诧和反弹,群起质疑、反驳。围绕着宪政是否特指"资产阶级宪政"话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核心观点:宪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遵守宪法(守宪)、维护宪法(护宪)以及发展宪法(修宪)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宪法的地位及当前我国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全面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的前提是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因此,必须要加强宪法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法治梦"也是"中国梦"。让一切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勇于投入法治中国的时代热流中,盛世需要娱乐之作,更需要警世警心、黄钟大吕之作。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看到这条新闻,我激动不已。在去年的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每年12月4日确立的"法制宣传日"改为"国家宪法日"。使之成为宣传宪法、普及宪法、实施宪法的全民宪法节日。后来我得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5周年。这部宪法被公认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宪法"。25年来,这部国家根本大法的实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本刊特邀请著名宪法学专家周叶中教授,为读者详细评述这部宪法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