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人事干部与人际关系郭晏林人事管理干部,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负责考核、任免、调配、录用、培训、奖惩、工资、福利、离休、退休等工作,要懂得政策,要熟悉业务,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人事干部普遍感到“干这行不容易”。人事管理干部“最伤脑筋的是什么”,不少...  相似文献   

2.
干部“干”字当头,就要干事。干事是干部的本分和天职,不干事就不配叫干部,不配当干部。可时下确实也有一些不作为、不干事的干部。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人都不敢得罪,什么事都不敢担责,像泥鳅,见缝就钻,碰硬就让,遇难就溜;有的专练唱功不修做功,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不见真落实,像鹦鹉,全凭嘴上功夫,只会夸夸其谈;有的把干工作当成混日子,懒于做事,得过且过,像懒猫,既贪玩又贪睡,吃了鱼食却不干抓鼠活。此类干部犹如河堤之蚁、害群之马,应举黄牌警示、管束。  相似文献   

3.
充分认识推行公示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坚持公示制的自觉性。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研究使用干部 ,一直是坚持下级组织没有推荐的不上会 ,政治机关没有考察的不研究 ,选拔程序不全的不通过 ,有争议的干部不轻易拍板 ,较好地落实了干部任免工作的有关规定 ,群众反映也比较好 ,再搞公示制 ,是不是“多此一举”,有点“绝对民主化”和“群众配班子”之嫌 ;也有同志认为选拔干部时知道的人越少跑官要官的越少 ,参与的人越少出现复杂情况的机会就越少。其实 ,选拔干部时 ,搞得越神秘越容易出问题 ,越搞“暗箱操作”越容易出现“怕见光”的事情 ,…  相似文献   

4.
干部民主推荐得票结果只能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而不是“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实现“在得票多中选人”的目的,避免仅仅是“选得票多的人”。 科学规范测试、测评,做到干什么考什么,切实引导干部在实千、实绩上竞争,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出干部真水平、真本事。 要坚持标准、同等使用,做到以老带新、良性循环,从而使每个年龄段干部都有干头、有奔头。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干部必须解放思想一些国有企业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愿意联合,不愿意合作。资产重组搞不起来,宁可“嫁”给洋人也不“嫁’给自己人。“宁赠友邦,不赔家奴”,是影响国有企业重组、优化组合的一个很大障碍。这种思想干部有、群众有,但干部更严重。许多同志...  相似文献   

6.
<正> 在干部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提拔使用一个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表现很好,大家公认的干部,一般没有什么争议或异议.但是,对于那些优点很突出,缺点也突出;本事大,毛病也不少;或者犯过错误,受过处分;或出身、政历、社会关系有一点什么问题;或某些领导同志有“看法”的干部,尽管他政治素质比较好,有能力,有才干,符合任职条件,但要提拔使用起来,往往争议甚多,意见不一,很不容易通得过.许多有才能的人,就因为有“争议”而被“挂起来”,或被打入“冷宫”,使他们无法施展才能,为四化效力.如何在坚持政治标准和干部“四化”条件的前提下,正确使用这些“有争议”的干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确是干部工作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化干部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孤东采油厂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本着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实行“三干法”(即个人申请干、群众拥护干、组织批准干)干部聘任上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起在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起监督制约作用的纪检工作 ,一些人马上会联想起诸如“内部检察院”、“监督制约”、“整人(处理人)”等一系列相关词语 ,给纪检干部画一个“铁面无情”形象。但有相当一部分纪检干部很难做到“铁面无情 ,秉公办案”。不能秉公办案 ,违法乱纪的民警就得不到处理 ,这必然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消极作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二 :一是“婆子”干预。公安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 ,由于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还存在 ,在组织中就难免有“家长”说了算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纪检干…  相似文献   

9.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7,(9):35-35
★2007年7月6日《云南日报》一版“大观漫笔”专栏《“外号”如镜》(作者杨润):在基层,会见到有群众给有的干部取外号。那些外号往往蕴含着民意,表达了群众对干部的一种评价,甚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我们不提倡随意给领导干部取外号,反而说有的外号会像一面镜子,反映出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些语言,有时不太容易搞懂它的意思,像“官”与不像“官”就是一例。一个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工作失职,人们就会说;“这哪像个共产党的干部?”这似乎是说,当干部就要像干部,做“官”就要像“官”。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群众又会表扬那些像老百姓的干部说:“他呀,当官不像官,行!”如果把上面的两种情况时照起来,就不大清楚,当官究竟应该像“官”,还是应该不像“官”?  相似文献   

11.
基层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最终践行者的角色,党和国家多次提出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但由于基层财力不足,上级出台的好政策,始终是水中月、镜上花.可望而不可及。因而,有人说基层干部干的是“骡子活”,取的是“杯水薪”;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干部破格提拔,群众特别关注。在“围观力量”的作用下,一些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偃旗息鼓,有的还牵连工作人员受到处分。事实说明,原则不能破、民意不可违。干部是干出来的。干部必须实干为先.提拔干部必须实绩为重。亮实绩才会赢得公认。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但有些“特别优秀”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由此,群众视“特别优秀”为“软指标”。  相似文献   

13.
1、改造中具有不计后果的野蛮性、冒险性。流窜犯在社会上过惯了放荡不羁的生活 ,收监后处处受约束 ,感到无法忍受 ,因而常常违反监规纪律、殴打他犯、伺机逃跑 ,并不计后果 ,不惜冒风险。信奉“人生在世 ,吃喝玩乐”的腐朽人生哲学 ,向往犯罪生活。他们的信条是“跑出去是我的 ,跑不出去是你的”。2、行动诡秘 ,善于伪装。经过政法机关的打击 ,流窜犯往往变得狡猾、隐蔽与诡计多端。他们劣习较深 ,不仅没有悔罪之意 ,反而悔恨自己一时不慎 ,或手段不高明而“翻了船”。在被判刑之后 ,则有意伪装粉饰自己 ,故作姿态 ,对管教干部毕恭毕敬 ,干…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干部队伍建设,导致“下”的管道不通畅,相应机制也一直不健全。通常,干部“下”的渠道往往采取“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等方式,一些乡科级领导干部不到50岁就被“一刀切”。虽然能给干部配备腾出点空间,却挫伤了一些年富力强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和事业难免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认真做好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性任务.但目前不称职干部难“下”的问题仍很突出,其主要原因是:1、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调整不胜任干部缺乏正确的认识,决心不大,态度不坚决,存在着等待、求稳和应付的消极心理;2、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上、下观”、“荣辱观”及“无功便是过”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3、“下”的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硬性的量化指标,不便于操作,容易导致工作上的随意性和不  相似文献   

16.
发扬我党实干精神的优良传统,干部实干需跨过“空喊口号”的坎、“借口托辞”的坎、“迟疑观望”的坎、“但求无过”的坎、“自说自话”的坎、“平均用力”的坎及“自以为是”的坎,学会务实于、不说不能干、认准了就敢干,全面理解干、重点突破干和集中智慧干.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这种"为官不为"的消极心理在干部队伍中有滋生蔓延之势。由于心存顾虑、不敢担当,一些干部在改革创新路上步履迟缓,甚至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畸型势态。(一)自我意识增强,而整体意识淡化。有的干部缺乏全局观念。执行上级指示往往从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处理、决定问题喜欢以“我”为核心,对别人的优点嫉妒,对别人的缺点指责,对同志缺乏信任、理解和支持。(二)民主意识增强,而集体意识淡化。一是有部分干部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的决定的执行不那么情愿,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已有利的就执行,对己不利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二是少数干部工作中只  相似文献   

19.
“九五”干训规划实施以来,沙湾区坚持“育用结合,以育促用”的工作方针,把干部高学历教育作为干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九五”期间,全区干部参加本科以上学历学习并毕业的有585人,占干部总数的23.5%;其中参加研究生学习、毕业的有27人。特别是今年选送了11名干部报考省委党校研究生,通过认真组织复习考试,11名干部全部被录取,录取率高达100%。具体做法是: 一、区委重视。宣传有力。一是区委成立了干部高学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区委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牵头抓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具体抓,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劳动局、区委党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协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党管干部”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但是,在对“党管干部”的理解上却存在不少误识。这些误识,是导致实践中干部任用不科学、甚至同人民公认原则相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管干部”不能同公众对干部的选择权相违背。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来任用干部,才能使“党管干部”科学化。“党管干部”管得是否科学、有效,在于能不能既保持党对整个干部选择过程的有效控制,又不使公众的选择权失去意义,而不在于要么为了控制而架空公众的选择权,要么为了保证公众的选择权而架空党的领导。这是我们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让“党管干部”科学化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