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绕官办慈善组织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线索,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慈善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官办"慈善"垄断与民间慈善消失阶段(1949~20世纪80年代末)、官办慈善主导与民间慈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011年)、官办慈善危机与民间(网络)慈善壮大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以后的慈善变局,是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的历史纠葛在网络化时代的集中爆发,是机会建构的产物。通过雅安地震灾后官办与民办两种慈善组织的募捐行动对比,能够管窥这一变迁过程。面对线上新格局,中国慈善事业将向何处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两种慈善组织的互动中,可以探索"三步走"的规划,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首例“慈善捐款失信案”日前在宁波江东区法院一审宣判:浙江三江拍卖公司胜诉,被告宁波世纪汽车城服务有限公司须履行承诺,将慈善拍卖所得1%即27310元捐给宁波市慈善总会。世纪汽车城代理人、浙江盛宁律师事务所谢俊鸣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诉书已起草完毕,并提交给了法院。  相似文献   

3.
双周观察     
《今日浙江》2014,(5):6-6
正第四届"浙江慈善奖"2月27日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省委书记夏宝龙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荣获"浙江慈善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黄曙林摄省政府部署今年城市治堵省政府部署今年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要求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城市路网和停车系统,引导小汽车理性出行,大力实施全省治堵"二增三建一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4.
近来发生的"炫富"等危机事件,对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事实上,公众对慈善的拷问,表明了公众慈善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慈善的要求,也就是慈善组织的发展动力和工作目标。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慈善捐赠在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民生底线、彰显民族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频频曝光的慈善捐赠失信行为给慈善事业的稳健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了慈善捐赠行为的公信力。要通过健全慈善捐赠法治体系、优化慈善捐赠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慈善捐赠舆论导向等措施,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失信行为治理机制,保障慈善捐赠活动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6.
汪博 《今日浙江》2007,(13):54-55
她的家庭是全国文明之家、又是党员之家,她的身上有着诸多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十佳标兵,浙江十大慈善之星,"爱心中国"首届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评选公益奖,2006年浙商社会责任奖,2006年浙江慈善奖,2007年浙江省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不断加强慈善政策创新,多方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共创美好生活,让慈善阳光普照铜都大地。目前,全市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7家,慈善资金总量达3500万元;累计开展各类慈善公益项目80个,惠及困难群众4万人;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22万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周中之 《求索》2022,(1):50-57
作为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中有重要价值。慈善的本质是伦理的,慈善伦理通过"柔性调节"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支持共同富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大慈善概念立论,慈善伦理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是全面而有力的,它为共同富裕创造了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念是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走过来的,它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传统的"仁爱"理念在新时代要变革与升华。共同富裕呼唤构建21世纪中国慈善伦理理念体系,这一慈善伦理理念体系应以"新仁爱"为基本原则,包含平等、尊重等重要内容。在操作层面上,要建立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基础上的"效果优先、兼顾动机""分类分层次"的方针,以有利于慈善伦理推进共同富裕的事业,并重点研究通过法治建立慈善伦理支持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大》2015,(1):2
"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安全第一友好环境,关爱员工奉献社会",这是康恩贝品牌发展的四座基石,是康恩贝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康恩贝践行企业公民责任、全面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真实写照。截至2014年底,康恩贝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已逾2.6亿元,先后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以及"社会责任优秀企业"、"浙江慈善奖"、"爱心奖"、"浙江省红十字博爱功勋奖"等各类公益奖项。  相似文献   

10.
史竞艳 《思想战线》2012,38(3):45-49
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力弘扬慈善的时代,虽然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慈善"一词,但在当今语境中,我们究竟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慈善"一词?现代慈善又具有哪些区别于传统慈善的特征?这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代慈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历程,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对总结现代慈善的特征有积极的助益。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导中心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核对工作与慈善工作的融合点,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慈善救助核对工作新亮点。找寻开展慈善救助核对工作的切入点。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为帮助低收入家庭青年拥有一技之长,使低收入家庭获得自主造血功能和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发起了"‘爱联网’暖心行动——低收入家庭技能提升帮促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核对部门通过线上大数据核对平台,将分散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汇总,来反映救助对象的经济状况。建立慈善组织"线下入户调查"和核对部门"线上平台核对"相结合的认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省慈善总会工作做得如何,不在于募集善款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从宏观上提高全省人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各级慈善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推动和引导市县慈善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全省慈善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高达64%的港人曾做出慈善捐款。香港社会的慈善氛围不是突然形成的。经济的先发优势,"仁者爱仁"、"乐善好施"的中国传统观念,西方慈善捐助的机制的引导,香港慈善事业发展得早且远。北京的经济发展能力近些年来一直位于内地城市之首,慈善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来曾做远。直位了长  相似文献   

15.
"有偿社工"作为一种新的募捐模式,一经推出后,引起许多人的质疑。本文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有偿社工"募捐模式,深入挖掘了产生质疑现象的思想根源,认为"有偿社工"模式是合法合理的慈善模式,应当予以鼓励,且应当藉此建立新的慈善伦理,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国亮 《长白学刊》2015,(2):132-139
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慈善文化进学校是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超越,更是构建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文化和推动慈善事业进步的战略之举。慈善文化进学校将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育人的手段和途径;通过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促进持续性慈善行为的产生和人人慈善的实现;将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研究有机统一,推动慈善文化的繁荣发展。慈善文化进学校作为新生事物面临着操作层面和顶层设计层面的诸多挑战,前者主要包括慈善文化是否应该进课堂及如何进课堂、慈善的非正式教学如何开展、慈善教育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后者主要涉及慈善文化课程如何嵌入现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堂教学和非正式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统一的顶层设计如何为地方留足自主性的空间、慈善文化教育如何与慈善专门人才培养和慈善研究相互推进。  相似文献   

17.
慈善动机关系到慈善的行为模式和效率,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从内在动机来看,在经历了长期的利他与利己争论之后,西方富人慈善更多地被看作是通过个人财富表达对公共事务理解的方式,并由此确立了慈善的多元化发展原则和有效慈善模式的标准;之后学术界的关注点逐渐由内在动机转向外在动机,寻找影响动机的外在因素并建构定量化的动机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富人慈善的行为方式。受具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西方富人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不尽相同,但西方学者对动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探索仍然有可借鉴之处。比较中西方富人慈善动机的差异,对探寻适合本土社会文化背景的慈善模式和慈善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慈善事业面临着转型的关口,我国公民慈善观念存在局限,宗族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差序性,求现报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狭隘性,施舍观使慈善事业具有不平等性,平均观使慈善事业具有强制性,无私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难以仿效性。但我国公民传统慈善观念转型为现代慈善理念完全是可能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来文明,以先进的制度诱导人们观念的转变,以现代性的观念推动制度改进。主要措施是借鉴国外现代慈善公益制度,促进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普及现代慈善理念,践行传统文化中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事业中,慈善捐赠的作用日渐凸显,需要明确慈善捐赠与政府拨款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站在筹资立场,以公立高校慈善捐赠为例,对慈善捐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中国1998-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发现:慈善捐赠与政府拨款之间在短期存在"示范效应",在长期出现"挤出效应";有偿服务对慈善捐赠在短期存在挤出,在长期存在正向影响;收入因素是居民做出慈善捐赠的动力来源;税收负担为居民慈善捐赠提供信号;储蓄行为对慈善捐赠产生替代效应。因此,中国引导慈善捐赠的发展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居民收入、规范慈善基金会发展和通过地方税体系建设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资金。  相似文献   

20.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大多属于官办慈善,或者是在官方默许下的民办慈善:欧洲古代慈善大多是在宗教活动支撑下开展的,或者晚近时期国家主导下的宗教慈善:美国慈善活动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建国史一样长。尽管慈善的诞生地不在美国,但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美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无疑最受全球瞩目。本文主要以美国为标本,从慈善组织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国外慈善事业如何围绕慈善组织的理论、法律、监管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