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安医学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医家辈出,医著宏富;学术创新,影响深远;名医世家,经久不衰;学术交流,引领时尚;海外传播,广受关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微学文化这6个"有机统一与结合"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颖 《工会论坛》2006,12(1):125-125
当前中国民族器乐受到流行音乐的很大冲击,这既与民族器乐缺少创新的、优秀的作品有关,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导向、广大音乐爱好者缺乏应有的音乐素养有关。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民族器乐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富有朝气的民族。绥化地区的朝鲜族也不例外,一直以来,绥化地区朝鲜族人民用音乐装饰着民族的灵魂,用音乐点缀着群众文化生活。但是,近二十来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具特色的朝鲜族音乐几乎"消声灭迹"。而社会成员的大量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学校的消亡、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等就是导致传统的民族音乐流失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分析绥化地区朝鲜族传统音乐及文化现状,推断"现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提出关于传承传统音乐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美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外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美感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内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物质的反映,审美效应的前提是美育,而美育它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器乐学习与演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器乐演奏以它多变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在智力空间的开拓方面,手、眼、耳、脑的高度协调,对人的艺术潜能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在我们论述音乐审美的学习中,我们要在理论体系上理解和掌握什么是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婺源人文资源的角度分析婺源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旅游者展现婺源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总结出婺源人文旅游资源多,质量好的特点。通过对当地民俗的研究,期望能更好地利用民俗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革命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遂昌“昆曲十番”是全国罕见的一种用民间乐器演奏传统名剧昆曲曲牌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积极传教昆曲和创作《牡丹亭》有着密切的联系。“昆曲十番”经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衍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可观赏性,可谓是一项民间艺术瑰宝。本文从“昆曲十番”的起源、艺术特征、研究价值、生存状况及保护传承等方面加以探析,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健康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沿河县土家族音乐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种原因,现状堪忧。对沿河土家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建议对民间音乐进行摸底盘查;发挥好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增强保护意识;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展演活动,以活动促进保护。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而民族音乐更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普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是西乐教学的移植,民族音乐的立足之地少之又少.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及其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践行习近平同志宗教统战思想,关键在于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中国化与法治化的双重视野;深入挖掘佛教信仰"积极面"放大其社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方式;传承和弘扬新时期宗教"善"文化并加大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阳原县的"竹林寺寺庙音乐",发源于明万历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乐风格独特,具有"三教合一"的特色,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律为家传师授、口传心授、仪式性强及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为音乐艺术传人年岁已高,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音乐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变革,曲谱整理困难,政府参与不够,投入资金不足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坚持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与群众生活密切结合、与时代精神密切结合的"三结合"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儒家的"六艺"还是古希腊提倡的博雅教育,中外的先贤们都视音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备要素。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音乐教育地位的考察,以重估当前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位。在传承先哲的音乐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背景,对当前这门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冯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02-102,104
萧友梅和刘天华是我国近代教育家,在我国是为初出的音乐教育阶段的启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萧友梅把音乐和教育相结合,并成功的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保留了丰富的音乐教育上的经验。刘天华则开创了器乐的先河,把中国民族的器乐率先推上了世界舞台,以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民乐曲,提出民乐普及的观点。大大的推进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低收入群体处于社会分层结构的下层地位并且阶层地位代际传承的程度较高,城市低收入群体阶层代际传承主要受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阶层地位代际传承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增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流动能力、促进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健全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了大量陈忠实关于创作作品前后对于文化的思考文献资料,立足于《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传统礼教观,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对白嘉轩精神思想来源及发展进行分析,从文化的传承、对读书的反思两方面拓展,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特别是"礼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潮州音乐是由唐宋宫廷音乐而流归儒家,保留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基因,被称为‘华夏正声”。潮州音乐扎根在潮州母语的深厚土壤之中,是潮州人的第二语言。改革开放30年,潮州音乐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传承张扬和激情四溢的当代显现,现时潮州音乐已如韩江人海,流向全国,流播世界。潮州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代显现,有助于建立多元的综合音乐观;有助于建构开放的音乐文化大格局;有助于造就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有助于促进潮乐史诗性作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区区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综合性艺术的湖湘地方戏曲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特征。其戏剧语言主要从民间音乐美术、民间歌舞特技、自然?与社会环境资源等三个方面吸收营养并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长期以来,戏剧的教育性和艺术性如何有效统一的问题一直为人关注和争论.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教育剧场"(Educational theatre),将为我们解决戏剧教育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教育剧场中的"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D.I.E)和"教育剧坊"Theatre in Education(T.I.E),对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和推进的学校素质教育不无启发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仪式一直被视为民族志研究者阅读和诠释社会的一种"文本",也是文化的整体表达。音乐是人们用来进行仪式的特定符号,它的意义和功能存在于特定的仪式结构当中。在云南德宏地区户撒阿昌族的南传佛教仪式活动中,音乐和非音乐的音声因素组合而成特定的符号,其自身特点在仪式中突显,并成为族群记忆延续和传承的时空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