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凡爱好京剧的朋友,都知道抗战时期重庆有个“厉家班”。该班以阵容强大、角色齐全著称,所上演的连台戏《西游记》,连演数十场上座不衰,在山城红极一时。抗战胜利后,许多剧团都先后离渝,唯有厉家班原地不动,在重庆扎根落户。直到解放后由国家接管,现名重庆市京剧团。 若要说到厉家班的建立、发展史,首先要从班主厉彦芝说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先父俞汝霖曾在重庆军统电台工作。数年前,他在看了电视剧《张露萍》后,对我讲了一段往事。因先父已故,笔者对那段历史也毫无研究,难以辨明真伪,所以就只能作为一则轶闻来讲。 故事还得从头讲起。1937年夏,父亲从杭州浙江省立杭高毕业,并以第一名的资格被保送进上海同济大学。已参观过同济校园,正准备高高兴兴地入学了。不料,“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了,同济大学停止招生。父亲是独子,而当时谁也不知日本人来后会怎么样。于是祖父就把积蓄起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带着1950年5月7日毛泽东给王汝霖的亲笔信,访问了王汝霖的儿子王漠仁、王漠礼,他们高兴地对笔者说:先父王汝霖,于1892年出生在江永(原永明)县桃川镇上圩王家村。先父生前多次和我们讲起他与毛泽东的交往。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学习时,与毛泽东是同班同学,且同住一间寝室。先父曾用名汝之,毛泽东字润之,都有个“之”字,汝之比润之大一岁,所以他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如何展示应有的风采,全面体现“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既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还应有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融世博会于上海独特而优异的“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精彩之笔。一、实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同步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城市本身创新。“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独特资源,也是未来上海能够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上海文化创新要注重在“海派”上做文章。借鉴历史,对今天上海“海派”文化创新很有意义。现在上海“一城九镇”分别进行不同国际风格设计建设,是个很…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就是曾山同志。 曾山是江西省吉安县人,于一八九九年出生在白沙曾家一位乡村教师的家里。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日,他千里迢迢回故乡,为自己家庭题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难一死为人民。”另一副是“念大嫂继夫志坚持革命留青史,赞桂香不人后困守家园待高慈。”(独子指曾山同志,他的父亲曾采芹,是我党地下交通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9):105-107
曾几何时,有关上海男人的说法不少,但总的来说似乎多倾向于负面的说法。其实,说上海男人“精明”也好,“小气”也好,“怕老婆”也罢,基本上都是以讹传讹,真正的例子并不多。而且,也难说不是因为其他地方的人因为嫉妒上海男人,所以才会拐着弯儿“编排”出上海男人的这些“故事”。其实,上海男人还是很不简单的,不信,快乐大叔就给你找几个上海男人来说说。  相似文献   

7.
散木 《党史博览》2006,(7):30-32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此团体亦即后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一大的发起组)的前身,其中的主要成员大多是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浙江籍知识分子,而在中共成立前后,他们中间产生了急遽的思想分化和组织分化。活跃于上海的浙江先进知识分子悉数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绝非偶然。上海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为交通枢纽、经济和文化中心,无产阶级的人数和集中程度为中国乃至东亚之首。虽说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北京,五四运动也发生在北京,其政治辐射作用不容置疑,但以其容…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也是这家企业的党支部书记!”投资开发多处高档房产的上海宏泉集团“老板”王岳祥“语惊四座”。“我本人于1984年入党,1992年从一家国有建筑企业‘下海’经商。如今,在我所创办的宏泉集团里,部门经理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下简称“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上海市委、市府视“建制”为上海迫切的需要,积极行动,为上海国有企业“建制”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今年四月末五月初,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上海有条件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海市委、市府对此十分重视,深刻理解率先“建制”的意义,明确提出上海三年“建制”的计划,并且将此改革思路作为上海第二轮“三年大变样”方案。上海率先“建制”计划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张培森所撰《刘晓何时到上海任地下党负责人》一文,根据张闻天、刘晓当时所发电报,判断刘晓动身赴沪的时间当是1937年7月11日至16日之间,抵沪时间最迟不会晚于17日。读后很有启发,引人思考。笔者近日又查阅了一些史料,感到此说还值得推敲。我判断,张闻天三份有日无年、月的电报,第一封“十一日”致上海冯雪峰及第二封“十六日”致上海潘汉年、冯雪峰的电报,均系1937年6月发出。第三封“十九日”的电报则为1937年7月发出。刘晓到达上海时间大致为6月中旬末、下旬初。理由如下:一、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刘晓…  相似文献   

11.
何叔衡同志一八七六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县杓子冲。少时熟读诗书,精通文史,愤慨于“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立志改革,救国拯民。一九一三年求学于长沙,结识了毛泽东同志,二人志趣相投,相知尤深,共同创立了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一九二一年七月,代表湖南共产主义者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后回湘开展建党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一九三○年七月回国在上海负责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工作。一九三一年秋,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出席“一苏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临时法庭主席等职。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6):F0004-F0004
为迎接上海解放6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上海市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编著的《口述上海》“记忆1949”于2009年5月正式出版了。《口述上海》“记忆1949”以上海解放为主题,采用口述史的形式,通过对参加上海战役和为迎接解放进行地下斗争的老同志的采访,记录60年前上海解放和接管那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  相似文献   

13.
陈毅一生三进上海滩,并且颇具巧合的是,他是逢“9”必进:他在学生时代于1919年由成都到上海,自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0年后,他在红军时代于1929年由闽西进上海,出席中央军事工作会议;又20年后,1949年,他指挥千军万马解放了上海,尔后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因此,上海,在陈毅  相似文献   

14.
连柏生,上海南汇县祝桥镇凉亭乡人,1908年生,抗日战争期间,曾因创建并领导浦东地区著名的抗日队伍———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闻名于上海郊县,被谭震林称为“浦东抗日领袖”。一、创建“保卫四中”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上海沦陷后,连柏生告别了多  相似文献   

15.
烟台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一次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重要商埠和海港城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以下简称“联总”)也从上海派人到烟台设立办事处,工作人员于1946年冬到达,其任务是与中共解放区民主政府共同负责救济二战中难民事宜。然而不久,就在烟台市解放近两年的时候,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涉外事件——“杨禄奎事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的涉外刑事第一案。  相似文献   

16.
周锟 《党的建设》2014,(7):63-63
1929年至1937年,陈为人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2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今天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在中共内部,它们被称为“中央文库”,组建于1930年。后来,中央领导机构由上海迁往瑞金,中央秘书处直属的档案却因安全原因无法随行。  相似文献   

17.
草莽陈国辉     
1932年12月23日,35岁的陈国辉在福州伏法。社会人士中有云罪有应得,也有惋其不幸。时国府主席林森赠挽联云:“兴学五百,筑路三千,谁言武林无学识;三十而立,拥兵十万,堪称草莽出英雄。”上海市长吴铁城亦挽联:“兴学四百,辟路三千,贤者所难能,莫谓武人无卓识。”陈国辉何许人也?请看本文分解。  相似文献   

18.
1946年7月,周恩来在上海与“联总”“行总”就救济物资分配及黄河复堵问题进行谈判1947年12月9日,国民党警特突然包图并非法闯入在沪江别妈的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上海办事处宿舍,居住在这里工作人员据理力争,逐出警特。12月12日这群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人们撤离了上海边回解放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上海办事处成立于1916年7月结束于1947年12周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解总上海办事处在周恩来董必武的领导下.配合国共南京谈判和解放区人民自卫战争,揭露国民党政府违反联总“公平、不歧视”的分配原则.利用联总善后救济物资打内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潘汉年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不仅在秘密战线上功勋卓著,而且在统战工作中也有突出贡献。然而,在“左”倾错误的迫害下,他被打成“内奸”、“特务”、“反革命”而投入监狱,不幸于1977年含冤去世。 这是共和国的一大冤案,历时27年之久。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195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潘汉年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20.
1958年至1960年,上海工业进入了全面“大跃进”时期,上海也从历史上长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一跃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都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市政建设。围绕着“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上海市政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