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农民阶层中出现了分化。本文在概括农民阶层分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农村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阶层以及农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的统战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意义尤为重大。本文试从阶层角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做一浅析。在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 ,农村管理者阶层特别是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一元性主导文化的倡导者和现代文化的实践者 ;农业劳动者阶层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 ;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 ;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为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有效形式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是文化的传播者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农村各阶层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是改变农村文化滞后局面 ,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阶级阶层的变化,为党在农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涉及到党的领导如何面对农村变化了的执政基 础。农村私营业主阶层是现阶段党在农村工作的关键,要贯彻"团结、教育、帮助、引导"的方针,纳入党的农村统战工作 的范畴。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统战工作的工作机制,确立县级统战部作为农村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关,建立农村统战工作的 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职业为基础,结合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作为农村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梳理出农村社会 分化的各阶层。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对干群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干群关系的子盾运动中,干部始终处于矛盾 主要方面。因此,从作为基层干部的农村管理者阶层微观角度出发,对农村社会各阶昙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使之实 现合理流动,实现干群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古代从事传抄活动的主体,不管他们是具有一定职位的官府角色,或是受雇于官府部门的专职从业者,抑或是为生计而视之为谋生手段的传抄者,是社会中知识阶层的一部分,知识阶层是社会中具有创造性的阶层。传抄者从事的机械式的传抄工作,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约束和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的支持,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社会中道德上的号召力和人格上的感化力都比其他阶层具有较大优势,乡村知识分子对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的基层政权由士绅阶层掌握,士绅阶层在长达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是乡村的实际管理者,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国家政权深入乡村,士绅阶层退出基层管理,演变成了乡村知识分子群体.随着近年来基层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社会治安中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研究乡村知识分子在农村社会治安维护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有必要,提高乡村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度和经济地位,保证其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此时各种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的活跃,尤其是下层阶层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而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各种为社会所痛恨的犯罪。  相似文献   

8.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此时各种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的活跃,尤其是下层阶层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而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各种为社会所痛恨的犯罪。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福建省S村为例,探讨农民阶层分化对村庄治理造成的影响与挑战发现,S村的阶层结构虽可细分为五个层级,但由于富裕阶层和贫弱阶层均脱嵌于村庄社会,阶层差距不大的强势阶层、中等阶层与中下阶层之间遂形成了高度竞争的阶层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村庄公共品自我供给能力丧失,同时村庄社会去道德化并出现混混治村,村庄治理陷入内卷化的困境。为此,应当重建村庄公共性,培育有力的村庄治理主体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改良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农村阶层分化明显扩大,这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分析不同阶层的文化现状、文化需求以及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冬生 《理论前沿》2007,511(22):38-39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有必要从建设新农村着眼促进农村阶层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阶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创意人才的聚集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创意阶层因为工作的性质,流动性非常强,只有那些硬设施和软设施都非常好的创意环境才能吸引并留住他们。现在我国的创意阶层还处于发展中,他们追求优厚的待遇、自由的工作方式、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休闲空间,喜欢包容的、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对于正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广东来说,营造好创意环境,形成自己的创意阶层,才能真正解决创意人才的缺乏问题,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民分化和整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资源的动力机制和资源配置原则的运作是中国农民分化的基础性条件,路径依赖因素、动力激发程度和农村社会成员的能力成为农村社会成员是否脱离原属阶层以及流入到哪个阶层的关键因子。而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整合方式失效,新的社会整合方式尚为雏形,本文认为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是加强农村社会新型整合机制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阶层态势及其规范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分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城乡居民、体制外群体与体制内群体、干部与非干部人员、农村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着手分析当今阶层分化的态势,并从社会分层的制度性因素、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的三要素入手阐明了阶层分化的背后原因在于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变动情况、经济体制改革和官本位制,最后提出阶层分化整合、规范对策应是消除制度性因素的人为塑造阶层作用、防止先赋性因素对阶层分化的直接推动作用、提高自致性因素的阶层自然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市民"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农村80后、90后群体,他们基本没有农村生活经历,较早进入城市打工,是随着社会转型而出现的新阶层。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对其研究兼及城镇化和乡土意识蜕变等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意义,是研究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样本。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有效社会认同的实现,是新市民群体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互构,本文以"结构变迁理论"为工具,居于"空间正义"的研究视角,从"农民终结"的深层内蕴思考对和谐价值观的认知,重构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生态,使和谐价值观的社会追求成为新市民阶层今日之主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们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在解读私营企业主阶层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舆情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生的政治现象,要积极有效引导该阶层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稳步有序地参与政治,认清他们参政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私营企业主阶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们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着重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人数变化和发展阶段、构成状况和整体素质、思想认知和关注重点、主要问题和社会评价等进行了实证剖析,并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政治上确实可以信赖和依靠;不断改善和努力塑造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良好社会形象任务艰巨;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党在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做了权威性的确认和政治意义上的肯定。新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党的政策引导和群众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是经济活动的产物,是相互间以契约形式网状联系的独立主体,新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社会流动机制的形成。新阶层的统战工作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统战工作的创新,以赢得新阶层的认同、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生的政治现象,要积极有效引导该阶层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稳步有序地参与政治,本文认为必须认清他们参政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