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共和国的变化天翻地覆!时间像飞快疾驰的列车,载着多少难忘的故事一晃而过。在这一个甲子的岁月里,我那家乡小山村也在悄然经历着时光的变迁,见证了共和国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强大的历程。最近一次返回家乡,一壶甘甜的茶水,触动了我的内心,乡亲们饮水方式的变迁让我再一次深深地体验到了小山村的巨变。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负荷政治属性的人工物。科技的政治属性是由其应用的社会系统的性质所决定的。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问题重重,而社会主义应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路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从“一穷二白”到“向科学进军”,改革开放时期从“全面追赶”到“有限目标追赶”、从“科教兴国”到“重点跨越”与新时代从“并跑领跑”向“科技强国”的发展转型。这种发展转型表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导向:让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国家从“立国”“富国”到“强国”,让全球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7,(4X):26-28
江阴一家大型彩印厂老板徐蕴良是当地富翁中的一员,然而,富裕起来的徐蕴良却没有赢得当地群众的尊重,相反由于其欺凌,侮辱弱势群体,威逼环卫工人下跪,受到了群众集体“讨伐”,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先富裕起来的人如何做到“富而好理,富而守法,富不霸道,富不欺人,富而恩报,富而重贫”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前进》2021,(3)
正从1953年到2020年,我国制定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指引着中国巨轮在时代激流中的正确航向,凝聚起中华儿女追逐强国梦想的磅礴伟力,见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推动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5.
许文彬 《台声》2013,(4):64-65
杜甫诗云:“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今年是海峡两岸基于“九二共识”而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二十周年。二十载时光见证了两岸互动的跌跌宕宕、波涛起伏景况。目前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认知互有不同,但两岸非国与国关系,应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百年峥嵘岁月,包括农工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见证、共同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广泛凝聚全省党员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耀明 《政协天地》2009,(10):33-35
1982年,“勇为天下先”的福建电信人让福州市在全国第一个用上程控电话。作为成长在新中国的一名电信人,我亲眼目睹了通信网络从技术服务水平严重滞后、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跃变为今天技术先进、安全畅通、产品丰富、服务优质的“信息高速公路”,通信方式从单一简陋、信息闭塞到现在的丰富便利、“世界触手可及”……这些改变,折射出建国60年来电信行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滴水观海般见证着共和国的崛起壮大。  相似文献   

8.
赵津芳 《中国妇运》2012,(12):16-17
作为十七大、十八大两届党代表,我亲历了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参加大会感到非常激动、非常自豪。我感到这十年的巨大变化可以用百个“共同见证”和“历史性”发展来描绘与浓缩。这十年,我们与时代共同见证了国家在科学发展中铸就辉煌,中国道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们与时代共同吧证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腱成就,多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对接、蛟龙探海,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历史梦想;我们与时代共同见证了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步步的实现,城乡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从原来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不仅推动了社会整体进步,也体现了我们党理论思维能力的不断创新;我们与时代共同见证了民生难题的逐步解决,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历史性提升,人民主体地位更加巩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们与时代共同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深度提高,中国人民的自尊、自信、自豪感得到了历史性增强,在世界深度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深度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9.
《群众》1994,(1)
编辑同志: 据报载,刘晓庆目前正致力于“从一个女明星到亿万富姐”的写作。看到这个消息,我和我周围的人都感到纳闷:刘晓庆原来是个电影明星,脱“影”而出,赶潮下海,不过几年时间,哪来那么多钱?刘晓庆该不该成为亿万富姐? 说句心里话,我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头脑里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0.
未富先奢:中国人突然“豪”了起来 中国人一夜之间忽然“豪”了起来。 一位英国汽车迷来到中国,转了几个城市后发现,在滚滚车流中,皇冠、宝马、卡迪拉克、劳斯莱斯,德国产的奔驰车从一般的190型到最高级的600SEL型的全有,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发达的韩国、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1.
李壹 《协商论坛》2014,(3):52-54
从鼓掌到投票,从投豆子到按电子表决器,“两会”表决方式的“进化史”见证着民主法制的前行步履。 “金豆豆、银豆豆,投在好人碗里头” 中国共产党存建设陕甘宁边区以及各个根据地的时候,采用了一种“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也就是说,在政府干部当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基层政权由老百姓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京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华美乐章,留下了一处处灿若星辰、光昭日月的红色印记。这些红色印记书写着京华儿女不懈奋斗的壮丽诗篇,见证着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烙刻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坚实足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3.
正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群年轻人聚集于此,点燃了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从此,中国共产党这个响亮的名字,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不断回响。翻开99载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政治管总的基本路线框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图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路线彰显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坚持自我革新的组织路线锻造了改革开放的实践领导,这是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全新话语表达。“三个务必”的“出场”,是在一定“出场动力”作用下,沿着一定“出场路径”,并在一定“出场语境”中发生的。“三个务必”的出场动力,来自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内在张力,来自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和主观能力的内在张力,来自革命党与执政党双重身份的内在张力。就“三个务必”的出场路径而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擘划了历史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擘划了理论路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的生成擘划了现实路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时间语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空间语境,以及三个“务必”互动关联而生成的文本语境中,“三个务必”思想命题得以“出场”。  相似文献   

16.
陈宇华 《时事报告》2011,(6):2-F0002
60年间.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小康、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为展示西藏60年沧桑巨变.特刊发几幅由中国西藏杂志社与西藏文联联合举办的“见证西藏60年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7.
70年来人民政协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光辉历史,而且作为新中国政治体制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发展逻辑。回顾70年的发展历史,人民政协变化的是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不变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母在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站在美丽的世界屋脊上,望着被青海和西藏各族人民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线、文化线、幸福线的青藏铁路,我深深地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和日益的强大而感到自豪,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它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决策、勘测设计、工程“两上两下”到改革开放后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修建通车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60年的光辉岁月和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9.
观博之辩     
《上海支部生活》2010,(7):10-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有道是“仓禀宗而知礼节”,加之我们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按说文明素养应该不成为问题,但事实无情又无奈地告诉我们,经济的富裕并没有自动改变中国人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富起来了,也许笔者孤陋寡闻,在富起来的行列中,至今还没有听说有政工人员。政工干部能不能富起来?眼下流行这么一句顺口溜:“十年行政路路通,十年科技成高工,十年供销成富翁,十年政工一场空”。这话虽然失之偏颇,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工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