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台诗案     
肖爽 《方圆》2024,(7):70-73
<正>苏轼因新旧派党争,而被构陷入狱,汉朝时长安御史台外的柏树上经常栖息着很多乌鸦,时人称御史台为“乌台”,又因案情乃苏轼“因诗获罪”,故称此案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在宋朝很有影响,苏轼的人生及创作至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苏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多篇都入选中学课本,苏轼(1037年至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相似文献   

2.
张利 《人民司法》2023,(9):9-10
<正>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了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古语出自苏轼《思治论》,原句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苏轼从宋代制科考核“第三等”到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再从元祐政坛炙手可热的皇帝近臣到因“绍述之说”被贬岭南,最后病逝在重返朝堂的途中,一生大起大落,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何因由?重读《苏轼传》,我认为是他始终秉持的直露。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和欧阳修及苏轼等人忧“商旅(商贾)不行”,不仅反映了当时商贾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也说明北宋政治改革和诗革新将“忧以天下”上升到新的层次:着眼于士、农、工、商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进行变革。另外,苏辙指责王安石《兼并》有“诗病”乃至“诗祸”,既是学批评,又大大超出了学批评的范围,反映北宋政治改革及学革新家之间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为代表,主张农商皆利;一是以王安石为代表,强调重农抑商。显然,儒商精神与学的交叉影响,是北宋诗革新的又一动因。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因言获罪”事件时有发生。从“彭水诗案”、五河县“短信案”、高唐“侮辱县委书记案”,到作家谢朝平出书被拘和王鹏被“跨省刑拘”案件.我们分明看到,一本书、一首诗、乃至一条短信一个帖子,都有可能成为公权力打击的理由,甚至有评论称这种现象为“文字狱”式的沉渣泛起。如此众多的案例,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5.
欧、苏“禁体物语”及近古咏雪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咏物诗一大门类的咏雪诗,至唐代已精致之极。欧阳修、苏轼以“禁体物语”写雪诗,乃是针对陈陈相因滥用比喻的一种矫枉,用意在求变。然不能将欧、苏“禁体”推向极端。元明以后,咏雪诗崇尚汉魏六朝,不取法唐宋。特别是清人,力倡返璞归真,乃是对欧、苏矫枉之再矫枉。从咏雪诗的角度透视中国古代诗歌史,庶几可循到不同时代审美趋势的递嬗与流变。  相似文献   

6.
"随物赋形",指的是苏轼诗文表意自然顺畅而又灵活多变的特点.其形成表面上看是苏轼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使然,但归根到底则与其观照世界和立意取境的独特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佛教的"现量"观和禅宗"随缘自适"、"任心"等思想的影响下,苏轼要求创作主体在观照外物的时候拥有"空且静"的内心,且不主动向外界搜求,而是即景会心,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即为诗料.苏轼对水"随物赋形"这一特征的认识并不限于文学领域,它体现在其为人处世的原则上则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兼容儒家思想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人说过,中国历史上才艺最全面的名人是苏轼。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比起苏轼,曹操的才艺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轼的才艺基本集中在文艺创作上,具体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艺样式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幽默     
叶成家 《政府法制》2011,(32):25-25
苏轼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多灾多难,但毕竟还是活到了65岁。这个年纪,在如今当然说不上很大,但在古代,却算得上是高寿了。苏轼有如此高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那乐观、风趣、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总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相似文献   

9.
拥抱自然     
何为自然?我查了辞海,其解释是:天然的,非人为的。苏轼《定惠院海棠》诗:“自然富贵出天资,不待金盘荐华屋”。此解释足以说明,天然的、非人为的东西.是最为宝贵的。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多东西是人为出来的。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洛蜀党争”是北宋元年间发生在政坛上的一场党派争逐。党争的缘起不仅仅是因为程颐和苏轼学术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二人性格上的极大反差。其争逐的焦点不是政见的不同,而是各报私怨。然而,洛蜀二派各只有寥寥一二成员,甚至不成其为党派。相互攻击时指实某人为洛党或蜀党,多失实之处。“洛蜀党争”之所以被常常提及、夸大,与元政坛最大的一股政治势力朔党的操纵、利用有关。朔党为稳固权势,以党争为口实,打击双方,矛头主要指向苏轼。率直天真的苏轼和迂疏固执的程颐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元大臣的争权夺利是酿就北宋末年政治危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吕斌  吕冰心 《法人》2007,(9):44-45
2007年8月底开始,轰动一时的“亿霖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开始陆续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昔日“合作造林,首选亿霖”的豪言壮语,如今被认为是一场骗局。 因“亿霖木业案”涉案金额高,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再加上著名演员葛优对该事件的参与,这起案件被公安部门列为“迄今为止北京市最大传销案”,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传销第一大案”。 然而,尽管“亿霖木业案”在很多事实细节上体现了非法传销的一些性质,也被认为是传销大案,但对于相关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犯罪嫌疑人到底该以何种罪名起诉?起诉罪名能否成立?对于该案件定性方面的疑问,我们特别采访了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李肖霖律师和河南众孚律师事务所的王建胜律师,请他们对本案的定性问题作出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鬼”又栽了,这回栽在了清纯的酒里。1998年5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宣判告诉人们:北京市牛栏山酒厂诉河北省徐水县诗林醉酿酒厂、北京市大兴县物探养殖场不正当竞争案胜诉。法庭宣判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与华灯牌北京醇的名称、包装、装功相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诉讼合理支出5541716元。被告不服,已提出上诉。华灯上京醇不像人头马北京市牛栏山酒厂是在1995年时发现市场上出现诗林牌北京醇的,“李运”将“李鬼”举报到工商管理部门,在工商处罚无效的情况下,1997年3月,“李运”将“李鬼’折上法…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308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则非法拘禁案想到“依法治国”》的署名文章。“案”(案件)称之以“则”,恐怕有点问题;这里的量调“则”,指的是并且只能是关于那宗(那件,那桩)“非法拘禁案”的报道(或新闻,消息),而不能指“案”件本身。不过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4.
商标     
《电子知识产权》2013,(12):17-17
北京一中院开庭审理“稻香村”商标案 12月10日,以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原告、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三人的行政诉讼案,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这也是“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围绕商标正面交锋,前者注册“北京稻香村”商标,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习佛乃其遭遇促成,实不得已。柳氏在遭贬之后,由于思想上的苦闷,情感上的抑郁,身体上的虚弱,遂长时间浸润于佛教以抚慰其痛苦心灵。同时,他又从一个儒者的思想认识来看待佛教,把佛理当作重要的“佐世”之道,志在援佛入儒,“统合儒释”。这些动机导致他的佛教信仰不可能虔诚,对佛理的研究也不可能深入。而这种不虔诚的佛教信仰最终也必定无法彻底使柳宗元从政坛失意、被贬南荒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柳氏习佛的动因和目的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边疆 《天津律师》2005,(5):44-45
在我国,高校(公立高等学校)以民事主体身份走上法庭.作为原告或者被告,早已有之。但是,高校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被其学生或者教师职工一—特别是学生——告上法庭,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始见报端。其中以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1998年)(以下简称“田永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拒绝颁发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行政诉讼案(1999年)(以下简称“刘燕文案”)两案最为典型,也引起了法学界.教育界和社会舆论持续激烈的讨论。本文试着就上述两个典型案例作为分析素材,从  相似文献   

17.
张成茂律师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执业的资深律师。他没有科班学历,没有显赫的社会头衔,却以佘祥林案、赵忠祥案、刘志义案、辽宁的疑似“佘祥林案”——张福忠案等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成就了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传奇,显示了自己的后发功力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下简称“腾讯案”)一案是著名的“3Q”大战中的第三场诉讼,也被媒体称为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第一案。2013年3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原告奇虎公司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在相关产品市场具垄断地位为由,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召开“以案析理”辩论会。辩论会以该院提起公诉的一件合同诈骗案和一件放火案作为素材,从案件定性、证据固定等方面,让与会干警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干警们结合自身办案经验,从法学理论、法律条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互相交流了办案心得。据悉,该院将建立“析案明理”长效学习机制,结合“手边案”、“身边事”等工作实际举行辩论会、研讨会、座谈会,进一步提高干警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岗位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的“高唐网案”到今年的“王帅案”、“吴保全”案,再到刚刚发生的“山东曹县帖案”……频频发生的网络诽谤案,让很多人认识到法律在适用性上的缺位。日前,记者赶赴山东省曹县,见证了发帖人段磊获释及有关部门处理此事的全过程。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曹县有关部门知错就改、快速处理事件的良好工作作风。此外,记者还独家采访了案件的各方当事人,以求尽最大可能还原这起网络帖案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