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侦查终结前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特殊之处(一)"侦查终结前"时间段的界定对于大部分案件,"侦查终结前"这个时间段是指从公安机关1抓获并刑拘犯罪嫌疑人时起,到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止,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公安机关刑拘犯罪嫌疑人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阶段、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捕后继续侦查至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前的阶段。本文欲从  相似文献   

2.
郭进 《人民检察》2011,(18):78-79
公诉案件办案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公诉案件办案质量,就是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诉质量观,把"以人为本"及"和谐"精神融入办案过程中,形成宽容、平和、理性、文明的办案理念。消除和控制办理公诉案件中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质量问题,从而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这是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也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公诉案件质量的根本评判标准。当前,公诉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显性质量问题,一是注重打击犯罪,忽视人权保障。公诉人在办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检院公诉厅下发了<关于试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的通知>([2002]高检诉发第112号),要求各省级院在本省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分市院开展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的试点工作,并同时下发了<关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说明>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以下简称<制作说明>和<样本>)."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是通过充实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内容,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审结报告及出庭预案等文字材料综合在一起,使<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能够全面反映从受案到出庭前的工作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审查起诉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刑诉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上述规定是公诉案件立案条件的法律根据,但在理解上有不同认识。笔者认为,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从对立案材料的审查过程中只能得出一个"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结论,而不…  相似文献   

5.
一、公诉视野证据收集中的现存问题调查发现,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证据收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第一,重案件侦破,轻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一是对侦查工作的目的性认识不够;二是忽视了证据的收集固定工作:三是部分案件对同案犯罪嫌疑人抓获不及时,导致影响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无法查清,出现打击不力情形。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是公诉的对称称.我国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自诉和公诉的目的都是追诉犯罪,诉讼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制度等有许多是相同的,但由于自诉案件一般案情都较简单,犯罪所造成的后果较轻微,行使控诉权的是公民个人,因而其诉讼程序与公诉案件就有所不同.不仅不需要经过侦查和提起公诉,就审判程序来说,也有别于公诉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至第128条对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作了专门规定.但因法律规定过于简单,而自诉案件的数量又不断增加,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就总体而言,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仍有进一步加以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侦查机关一般都会出具关于如何破获案件以及如何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材料,其中的"到案经过"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如何到案的书面说明材料,也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自首量刑情节的重要材料。但"到案经过"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如何正确使用,却面临着很多难题。而如何采用"到案经过",尤其是"到案经过"与被告人自首认定之间的具体规则,是处理每一个刑事案件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到案经过"的性质及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法院应该如何对待公诉案件撤诉?2005年4月,福州铁路运输法院依法受理福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等四人盗窃一案。在起诉书中,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李某于2004年8月6日和13日,伙同同伙采用"搭人梯"拎包的方式,分别从旅客列车上盗得人民币及其他财物420元和637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公诉机关以不应当追究被告人李某的刑事责任为由,要求撤回对被告人的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查后,作出准许撤诉的刑事裁定。被告人李某不服,以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为由向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出上诉。2005年6月,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依法驳回起诉,维持原裁定。在本案中,公诉机关在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相似文献   

9.
抓获经过虽然未作为证据种类之一列入刑事诉讼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侦查机关包括检察机关的具有侦查权的部门对抓获经过的制作仍然比较随意,以致影响案件的结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本文从抓获经过制作的主体、时间、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规范抓获经过的制作、审查。  相似文献   

10.
孙海鹏 《法制与社会》2013,(34):123-124
毒品类案件因其自身特点,加之取证困难,往往存在证据薄弱,容易产生漏犯、漏罪现象.本文即是通过一起贩卖毒品案件的审理,从中发现疑点,查找出漏犯的线索,从而一举抓获主犯使之绳之以法.因此,发挥检察机关的司法能动性,主动做好公诉引导侦查取证工作,将审查起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诉案件的移送方式直接影响审判方式,我国的公诉案件的移送方式是"复印件"移送方式,不足以防止法官审前形成预断,也是对抗式诉讼不能确立起来的根本原因,本文就此进行分析,认为应对我国公诉案件的移送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应把握五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成都市检察机关对公诉案件试点实行刑事和解机制,通过试点性实践,笔者认为,公诉案件适用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13.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因而被害人对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不...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对这一规定,在法学论著和司法实践中,普遍理解为,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经过审查程序,认为无罪的,或应免予刑事处罚的,都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例如,中央政法干校《刑事诉讼法讲义》。“人民法院经过对公诉案件的审查,认为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这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1)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人民检察院没有作  相似文献   

15.
公诉案件质量攸关司法公正。科学、完善的公诉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应当包含四个方面:完善的公诉案件办案责任机制;合理的公诉案件侦诉协作机制;严密的公诉案件质量监控机制;公正的公诉案件质量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田保中  徐尉 《法制与社会》2012,(27):156+158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后的第18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该规定意味着检察机关要改变以往简易程序案件一般不派员出庭的做法,全部公诉案件都要出庭支持公诉.  相似文献   

17.
第一,侦查人员疏于搜集行为人自首方面的证据材料。 绝大多数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向公诉机关移送案件时,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情节采取了避而不谈的做法,而当公诉机关向侦查机关承办人员询  相似文献   

18.
受贿案件公诉难度比较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经常会针对证据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异议,使得公诉证据的证明力受到动摇。笔者在多年公诉实践中多次遇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上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许多同行也反映这三个问题不易答辩。下面笔者对此谈些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初查’材料不能作证据使用”的答辩   初查材料能否作为定案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检察机关一般情况下不把初查材料作为主要证据移送法院。但对立案后受贿人即拒不认罪或检察机关无法向主要证人调查取证的案件,检察机关一般要将有关初查材料…  相似文献   

19.
将简易程序导入公诉案件的审理,是庭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大提高了基层司法机关办理公诉案件的诉讼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但是,由于立法不完善,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存在不少制度上的缺陷,造成实践中的诸多不协调,亟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标准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为执行修改后的刑诉法分别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分别…  相似文献   

20.
龚升 《青海检察》2001,(4):38-39
我国刑诉法规定,追究犯罪有国家公诉和个人自诉两种起诉方式,刑事自拆,是相对公诉而言,是指以自拆方式对刑事起诉。就是说,案件不经过侦查,没有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活动,由享有自诉权的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