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寇波,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常住外国人处副处长。2001年2月,他和14名同事,告别了被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东帝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作为中国首批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15名维和警察之一,寇波怎么也忘不了在东帝汶度过的那300多个日日夜夜。记者见到寇波时,仔细地盯着他的面孔上下打量,想在他的脸上找到在东帝汶备受“折磨”的痕迹。迎着记者充满猎奇意味的目光,寇波的解释是:“回来以后天天补,早就缓过来了。”在记者眼中,能去东帝汶维和的人,一定要特别剽悍,可是寇波一副白白净净的书生模样,令人怎…  相似文献   

2.
"我是爱中国的,我的朋友、同学、家庭都在中国。中国给了我很多,给我家庭和幸福;我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是中国给的。"坐在我对面的莱奥纳尔多·博萨达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着一点很标准的"北京腔"。语言对于他来说早就不是问题,我们见面的这个早上,他刚刚开车出门,就听到车里交通广播说,今天他的车尾号限行,他马上返回家,借了朋友的一辆车出来。这位哥伦比亚人,除去一张高鼻深目的面孔,和北京土著几无区别。同北京大多数居民一样,他喜欢讨论北京的交  相似文献   

3.
信任对接     
离检票进站还有一段时间,独自踱到大厅里茫然地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货架上堆积着的各色食品,电视屏幕上不断闪去闪回的列车到开时刻表。独自一个人在茫茫然然想着心事……我在想心事的时候,就看见迎面走过来一个高高大大笑容可掬的人,他那方方正正的大脸上写着一脸的诚恳,他的笑他的目光都直对着我,那感觉好像我是站在这里迎他的一个熟人似的,我快速地在记忆的索引里寻找着是否见过这样一张面孔,那时他已来到我身边热情地朝我点了一下头然后说:“你好。”我出于礼貌便随口回了一句:“您好。”那人就跟我擦肩过去了。那人走出好…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也开始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像一只蹑手蹑脚的猫,不动声色地来,不动声色地去,看似一切都没有改变。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沧海没有变成桑田,地不老天不荒,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花落了还会开,草枯了还会绿,四季的轮回顺理成章,一切都那么自然,不突兀,让人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可时间真的流逝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安》2013,(5):34-35
穿上蓝背心,挂好工作吊牌,认真捋好鬓发,最后戴上灰白色的棒球帽,好,南站茫茫人海中又多了一枚"蓝精灵"同学!我的岗位是爱心服务区门口。过来布置工作的张润秋站长走进门,又立马退后两步,仔细打量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惊呼一声:"这是神马情况!"镜头一这么容易就快乐了?我笔直地站立,向匆匆经过门口的旅客们微笑,虽然他们很可能根本都没注意到我。可是,到底谁是需要我帮助的人呢?老人?抱小孩儿的妈妈?还是……突然发现,平时很少去关注别人的需要,可当你真正愿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求助他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狂欢的链接《为了告别的聚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小的疗养镇上的不动声色的谋杀故事。杀人者在为自己作了情理上的开脱,认定药物并不能致人死地之后作别了祖国。和米兰·昆德拉任何一部小说一样,《为了告别的聚会》也充满了“昆德拉式”的“响词”—“轻”(“雅库布吃惊地发现他的行为没有重复,容易承受,轻若空气”[1]);  相似文献   

7.
那天晚上,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 察朱军正好在派出所值班,我们彻夜长谈,聊着家事,他兴致盎然地拿出他们新照的“全家福”让我欣赏。单从照片上看,和和美美的一家,你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个“组合家庭”。 英雄家事少有人知 先要讲到 1993年。用朱军的话,这一年是他的“多事之秋”,一至三月,由于劳累过度,他患心肌炎(后发展成冠心病)住了医院;五月,继两年前母亲病逝,长期卧床的父亲撒手人寰;九月,他和前妻小王平平静静不动声色地办了离婚手续。 多年夫妻,一朝分手,此间没有感情变故,更没有什么第三者插足,根本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8.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9.
秀风盈城     
玫瑰花瓣一般的晚霞,渐渐散了开去,淡了下去,一街华灯冉冉亮了出来。此时,我正闲装便鞋,漫步在东大街的人行道上。一位高挑个儿的小伙子向我迎面走来,我正欲让路,却听他谦和地问道:“大哥,请问水电局在哪里?真不好意思,才一年多没有上城来,就摸不着位置了。”我前后细细打量了一下方位,向他指道:“就是那座大楼了,可能房子刚建好,还没来得及挂牌子。”看着小伙子走去的背影,我又顺眼由近而远将街景“扫描”了一遭,随之在心头嘀咕道,莫说这个小伙子摸不着路,就连我这天天住在县城里的人,这一久来也觉得熟路变成生路了呢,去找一家亲戚,要把左…  相似文献   

10.
1993年9月24日。摩洛哥公国美丽的海滨城市蒙特卡洛。全世界30亿人的眼睛集中到了这个地中海边的袖珍小国。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不动声色地向全世界揭开3年来人们议论、猜测的秘密——悉尼,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此时此刻中国人经历了一次短暂而又漫长的痛苦折磨。也就在这一天,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  相似文献   

11.
我叫他司司     
我必须承认,在拉开门的一瞬间我还是有点惊讶,他本人要比照片上更漂亮。对于漂亮男孩我向来就很有好感,于是微笑戏剧性的在我的嘴角上迅速划出一道弧线。他比我更惊讶,瞪大着眼睛,嘴巴呈“O”字型,足足打量了我四十五秒之久,然后才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你是谁? 他的全名是司马云峰,他的爸爸妈妈叫他峰峰或小峰,他的女朋友们叫他云峰或亲爱的,他的同事们叫他司马云峰或司马。我从认识  相似文献   

12.
牵挂的美丽     
那天刚上班,有个电话找我。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而他坚持让我猜猜。听到我尴尬的支吾声,他扑哧一下笑了,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之间常说的口头禅,我恍然大悟,记忆的屏幕上立即显现出一张挂着淡淡笑容的面孔,他是我的大学好友辉儿,离校后一直没有联系上。他在电话里反复诉说这几年来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直到今天偶然地获知了我的工作单位……放下电话,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极少有过的感动。滚滚红尘中,人们的情感逐渐被物化,变得愈来愈冷漠,友谊也成了一张贴在商品包装外面的时髦标签。而我竟被这样一个地乡的朋反…  相似文献   

13.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4.
孟捷 《思想工作》2005,(4):29-29
2005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哎,这不是齐峰吗?”一曲《浪漫草原》不仅留住了人们的耳朵,也留住了他们的心。齐峰:我和草原约定一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云寻找共同的根......”听过这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人,恐怕对于歌者齐峰并不陌生,这个生于草原青城呼和浩特的蒙古族小伙子把对家乡、对草原的眷恋全部融入了 他的歌声当中,引得众多听者为之着迷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与笑话     
《中国保安》2010,(2):73-73
应征保安一个身材瘦小、面目和善的男子去应征夜间保安工作。雇主打量了他一会,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家伙,他应该疑心所有的人都是坏人;他要有炯炯如电的目光,睡觉时也睁着一只眼;他应该有机警过人的听觉,极微小的声响也瞒不过他;他应该有雄赳赳的身躯、杀气腾腾的个性,易怒、凶恶,谁侵犯了他,他会变成恶魔般的人物。" "那么,"应征者说,"让我妻子来干吧。"  相似文献   

16.
赵昉 《新东方》2007,(6):59-61
一、引言:狂欢的链接 《为了告别的聚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小的疗养镇上的不动声色的谋杀故事。杀人者在为自己作了情理上的开脱,认定药物并不能致人死地之后作别了祖国。和米兰·昆德拉任何一部小说一样,《为了告别的聚会》也充满了“昆德拉式”的“响词”——“轻”(“雅库布吃惊地发现他的行为没有重复,容易承受,轻若空气);  相似文献   

17.
胡颖 《小康》2005,(7):77-77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  相似文献   

18.
彭裕连直到20岁才第一次亲眼看到了马是什么样子,这个来自湛江农村的小伙子在两年后作为马术队唯一一名队员,代表中国参赛北京残奥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残奥会马术比赛。彭裕连充满信心地说,他要挺进前八名,无论是否能达到这个名次,他都将为中国残奥运动历史书写下一笔,那是来自中国面孔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我是半个中国人了!”日本木偶艺术家宫原大刀夫先生一见面,就高兴地对我说。原来,前年他率领木偶团在宁夏演出时,突患重病,是输了大量中国人的血,才起死回生的。宫原先生以他自己身体内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为荣,逢人便讲。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一个土耳其诗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其实,除了城市的面孔之外,还有她的气息更是不能让人忘怀。城市的气息就是她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自然气息就是城市的自然环境,这既包括城市的纯自然基础,也包括城市的人化自然基础。恩格斯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