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老街情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条古老的小巷在地图上叫什么名字,也从没去调查过这条幽深的小巷确切的起点和终点在何处,但我知道这是壮乡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和几十万忻城人民一样,亲切地称之为老街。  相似文献   

2.
拜谒曾公祠     
花园弄是福州一条很古老的小巷,斑驳的高墙、残破的木门,寒风下的莎草、夕阳中的老人,仿佛都蘸满历史印记。我在小巷中穿行,为的是寻找旧日的时光,旧日的生活,旧日的气息,这里我原本熟悉后暌别经年逐渐生疏。小巷深处有一个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不由驻足打量。画有门神的红色漆门洞开,香火缭绕,正门上方题有“古迹罗山曾公祠”金色大字,两旁有石刻对联。心中一喜,这段时间我正想写一篇文章介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福州的事迹。查阅了一些方志,有记载“曾公祠在九仙山麓,祀宋郡守曾巩”。罗山是九仙山(即于山)余脉,福州有谚语“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岁月沧桑,罗山早已深藏不露了,但地名犹在。  相似文献   

3.
青参 《今日广西》2008,(8):57-57
在华人文化圈中,农历新年分发“红包”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正月初九这天,新加坡政府给自己的国民发了一个相当于43亿元人民币的大“红包”,这在华人社会引起热烈反响,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要依样画葫芦。  相似文献   

4.
王毅 《两岸关系》2011,(1):1-F0002
金虎辞岁,玉兔呈样。在农历辛卯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本刊2011年第一期,专门发表题为《巩固基础,保持方向,充实内涵》的新年寄语。  相似文献   

5.
上海的新篇章“1998”在中文里是个吉利、运气的数字。当你打开这期杂志之时,历史已进入本世纪末的又一个新年。对于世界各地的华人来说,今年的一月更是双喜临门,在元旦和28日分别过了两次年:公历新年和中国农历新年。读者看到的本期封面是一幅中国传统新年间家...  相似文献   

6.
从小巷走过     
王福利 《中国保安》2004,(24):56-56
读柯灵的《巷》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小巷,也想到了小巷以外的很多很多。童年的我是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中长大的。尽管十几岁时就搬出了小巷,但在我几十年的人生中,那小巷却常常跨跃过繁华喧闹的街道、高大的楼房,在我的心中闪现出灰亮的颜色。我曾特意去拜访阔别了二十几年的小巷,流连在小巷尽头粗大的老槐树旁,童年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我十二岁前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多少读书的印记,多的是和小伙伴们在小巷中嬉戏玩耍。打水枪、捉迷藏、抽冰猴,推铁环,玩弹球……然而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人在小巷中的漫游。我喜欢小巷给我的那种狭长…  相似文献   

7.
在枣庄市薛城区政府南的花园里.每天从早到晚聚集着几百名中老年人聊天娱乐.他们谈长论短.有赞扬、有批评。过去。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薛城区背街小巷行路难.还编了一句顺口溜:走在城区大道像城市.下了大道像农村。而如今.这些民问评论家们对背街小巷的评论来了个大变脸,他们对薛城区委、区政府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半年投资700万元全面实施背街小巷改造的力举给予高度赞誉.称之为薛城区城建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小巷连心工程.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45-45
<正>刚刚送走圣诞老人,元旦的钟声也已敲响。而马上,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要到来了。穿新衣,戴新帽,杀年猪,放鞭炮,中国年是这个样子。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们一样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希冀的人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的呢?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新年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6,(2):5-5
时序更新,乍暖还寒。农历新年前后的一些迹象表明,今年的两岸关系不会平静。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在奔涌的春潮之下,仍潜伏着“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这股寒潮、逆流。去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举措,两岸民间的交流交  相似文献   

10.
’97女职工工作展望——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访谈本刊记者吕晋郑晨迎新年前夕,正是各级领导慰问职工群众送温暖的时候,全总副主席倪豪梅也是忙得坐不下来,直到农历除夕的前一天,记者才好不容易“捉住”了她,请她谈了1997年女职工工作的设想。倪主席首先向我...  相似文献   

11.
狗俗趣闻     
如今,在中国的民间,人们总是把农历的正月初一这天称为新年,习惯上又叫做春节。可是,如果追溯到中国远古的岁月里,人们并不是都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一年之首的。  相似文献   

12.
同奔小康路     
正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习近平"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话用在脱贫户石廷杰身上非常适合。这位曾经忧虑不已的农民,自从摘帽建房后,几乎每天都是乐呵呵的。1月13日,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人过“赶年”,这已是中外闻名的特别习俗,所谓“赶年”,就是将中国传统过农历新年的时间,提前一天,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  相似文献   

14.
欢欢喜喜过个年刘洪辽宁省西丰县农民忙于剪窗花,喜迎春节。之一:给您拜个年家住广州的张先生这个春节没有过好。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今年为公历2月10日起),全国放假3天,可这3天他没干别的,净接电话了。“喂!刚才是您CALL我吗?”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5.
“向干警们问个好!”──初冬时节访冰心沙柳雪,在北京悄悄消融。这是一条寻常小巷,在西郊。小路弯弯,残雪点点,我轻轻地踩着,脚步有些犹豫。但最终,找还是来到一栋极普通的家属楼前,叩开了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老人的家门。照顾冰心老人的陈屿大姐热情地领我来到冰...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傣历1359年。目前人们已习惯把傣历新年称为泼水节,这正如古代人把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一带建立的达光王国称为滇越乘象国一样.纯属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一种特征的直观形象的他称。傣族以六月为岁首,约当公历四月中旬,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即过新年),又称“桑干楞火”、“比迈楞火”(“楞火’是六月,即六月新年)。傣族的傣历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都是阴阳合历。傣历有自己的特点,岁首是从太阳运行位置来定的,即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宫首为一周年。按照传统习惯,旧年与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7.
陈波 《浙江人大》2023,(5):10-13
<正>2023年1月28日,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部署实施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动员全省上下踔厉奋发、鼓足干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1,(2):10-14
农历新年前夕,上海寒意料峭、大雪纷飞,但人们心底却洋溢着浓浓暖意。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继往开来,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上海“两会”隆重召开,广罗民智、汇聚民意、表达民声,点燃了申城人们心中的热望。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3)
<正>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也称朔旦、元正、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都是"一年之始"的意思。这个华人四大节日之首是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口头上亦称为过新年、度岁、庆新春、庆新岁。由于台湾并用了阳历、农历两种历法,几时序走进二种历法的一月一日皆可称为"新年",不论是跨年至阳历元旦,或农历年的春节,因为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二字不至于混淆,在台湾反倒是普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从府城忠介路的菜市旁走进狭窄弯曲-的草芽巷,沿着一段饱受千年风雨侵蚀的古城墙往南,经红墙绿瓦的泰华庵走百余米,有人指点向东拐,便能看到我要找的有300多年历史的吴家大宅。往东走过广场,又是一条幽深的小巷,两旁是高低不一的民居。正迷惘间,迎面走来一位老人,一打听,他笑着指我身边一连几间坐北朝南的房子说,这就是吴家大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