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2月26日至3月4日对拉美的萨尔瓦多、智利、阿根廷、巴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美国务卿在最近8年中第一次正式踏访拉美国土。 由于这次访问是在发生了古巴空军击落侵犯其领空的美籍古巴流亡分子的两架飞机事件后和美国举行大选前进行的,因此颇受国际社会尤其是拉美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月16日至24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了危地马拉、巴拿马、巴西、阿根廷和智利5国,这是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国防部长对拉美国家的首次访问。切尼同这些国家的总统、国防部长等举行了晤谈,并同有的国家在军事合作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 切尼拉美之行的目的何在?美国驻巴西大使馆新闻办公室作了明确的回答:目的是保证冷战后拉美民主的稳定和更加安全。也就是说,为了稳定美国的后院。今年2月4日,素有“民主橱窗”之称的南美石油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美国媒体一些人,对中国同拉美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不是滋味,喋喋不休,说三道四,指责中国在美国同拉美关系疏离之时乘虚而入,对拉美进行渗透,危害美国利益。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美国人,做的却是19世纪的帝国梦。他们的逻辑是,拉美是美国的后院,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别人不得插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赖斯2月27日结束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后,乘专机离开北京赴日本继续访问。在抵达中国访问之前,赖斯先访问了韩国。在韩国,赖斯参加了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的就职仪式,并与李明博、即将离职的韩国外长宋曼淳及其继任者尹永宽举行了会谈;在中国,赖斯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唐家璇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日本,赖斯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外相高村正彦以及防卫相石破茂举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9)
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议会) 24日一致推选劳尔·卡斯特罗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常和部长会议主席。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韩国第17任总统李明博25日在首尔的国会议事堂前宣誓就职,开始了他的5年任期。赖斯访问东亚。美国国务卿赖斯26日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此前赖斯访问了韩国,离开中国后赖斯到日本继续访问。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赖斯4月19日至20日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这是赖斯就任国务卿后首次访俄,目的是为布什总统访俄和即将召开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作准备。访问期间,赖斯先后同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普京进行了会谈。双方重申了重视和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并认为双边关系存在发展潜力。然而,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地缘政治、思想理念和战略利益相悖等因素,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歧依旧,两国关系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8.
美国拉美新政的重点,是注重搞好与拉美大国的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布什自3月8日起开始对巴西、乌拉圭、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等5个拉美国家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访前,白宫还宣布了一项总额达数亿美元的援助拉美计划,为布什的拉美之行营造气氛。  相似文献   

9.
美台关系近一个月动作连连,中美关系出现恶化征兆。在此背景下,赖斯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确实不可低估。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于7月8日和9日访问北京,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内阁级官员访问。不寻常之处有四:一是赖斯本人的身份;二是中美关系当前出现恶化迹象:三是美国大选即将进入实战阶段:四是访问的重头戏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台湾问题。 赖斯作为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事务上的“大内总管”,极少单独出访。同国务卿、国防部长不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不存在礼节性访问、定期访  相似文献   

10.
朝核僵局僵在美朝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务卿赖斯7月9日展开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除了前往泰国了解东南亚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无疑是赖斯此行的“重头戏”。就在赖斯开始她的北京之行时,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也  相似文献   

11.
6月29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开始访华,这是她亚洲三国行的最后一站。赖斯此行选择日、韩、中三国,重点在朝核问题。6月26日,鉴于朝鲜同意近期内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和敌国贸易法中除名,种种迹象显示朝核问题有可能迈出实质性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赖斯前往北京讨论朝核问题前,先访问中国地震灾区四川,表达美国人民的慰问和同情。这个小小的插曲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思维呈现出面对现实的积极迹象,同时其冷战思维也在继续发酵美国总统布什11月19日的到访,将今年以来中美高层的频频互访推向了高潮。此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副国务卿佐利克、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先后访华。9 月,胡锦涛与布什进行了纽约会晤。10月, 美国财长斯诺、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与美国证交会主席考克斯三位美国财政要员同时访华。之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实现他2001年上任以来的首次对华访问。  相似文献   

13.
严明 《瞭望》2005,(43)
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中亚三国之行后随即访问了法国,先后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进行了会谈。当年因为法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交恶而曾经扬言要“惩罚”法国的赖斯,此次巴黎之行却一直保持着满面笑容,刻意凸显“亲善”。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还用教名直呼法国外长,颇显亲切,而后者也声称:“美国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利益也是我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14.
安倍首相有可能会更加重用小池百合子,有传言说她会当外相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防卫省大臣小池百合子受到美方厚遇,美国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盖茨先后与小池百合子举行了会谈。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对参院选举失败后安倍政权的走向极为关注,同时也说明美国对小池百合子这一耀眼的政坛明星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5.
7月30日,也就是黎以冲突进入第19天的日子,有两件事引发全球媒体的空前关注:一是加纳村事件,二是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拒见美国国务卿赖斯,让希望推行美国新中东计划的国务卿赖斯吃了个闭门羹。赖斯遭拒,清楚表明黎巴嫩人对美国及其新中东计划的失望和愤怒。事实上,自7月12日黎以冲突爆发以来,尽管黎巴嫩平民伤亡严重,大量基础设施顷刻变成废墟,布什政府却一直纵容以色列,并一再阻止国际社会致力于“立即停火”的努力。作为主管美国外交的赖斯还在7月22日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声称这是“一个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  相似文献   

16.
文井 《瞭望》2004,(46)
时近年终,胡锦涛主席赴智利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拉美4国。这是中国新领导集体对拉美国家的首次访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南与美国从各自利益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不”政策名存实亡 官方接触日趋频繁。1975年越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越实行“三不”(不贸易、不建交、不援助)政策,今年,两国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突破,“三不”政策正在逐渐消亡。7月中旬,以美国退伍军人部副部长戈贝尔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为首的美国高级代表团访问越南,通过这次访问,越美双方商定,美国将很快派3名外交官到越南,以便促进战俘和战争失踪人员的调查工作;7月下旬,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见了越外长阮孟琴;8月12日,9位美国国会议员访问越南。10月中旬,在联大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8.
对拉丁美洲国家来说,中国曾经是—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家。六十年代还只有一个拉美国家同中国建交,过去二十多年中,访问中国的拉美国家总统也只有五位。然而,经过多年的交往,相互增进了解,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仅在今年五、六月间的一个月内,接连有三位拉美国家的元首——厄瓜多尔总统乌尔塔多、巴西总统菲格雷多、圭亚那总统伯纳姆相继访问我国。这在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正如乌尔塔多总统在访华时所说的:过去来中国访问的拉美国家总统很少,而现在我们接踵来访,这说明拉美对亚洲、对中国的政策正在变化。我们愿意同中国交朋友。  相似文献   

19.
12月上旬,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欧洲四国并出席北约外长会议,就近来 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的“黑狱”问题不得不屡屡表态。表面上看起来,欧美在 此问题上有所交锋,打了嘴仗,但只不过是欧洲政界和美国政府联手“秀”了 一把,目的是对媒体和欧洲民意有所交待,避免“黑狱”问题进一步升级影响 到刚刚升温的跨大西洋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9)
中国(7月9日-7月15日) 胡锦涛会见赖斯。10日胡锦涛主席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胡锦涛说,希望美方更加明确地支持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促进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表示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