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施行,沿海国家在海洋上的利益格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更加深了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也将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本文认为在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的过程中,增强管控海洋的能力应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海洋法律法规的保障,因此,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海洋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阐述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杨华 《新法规月刊》2021,(1):114-127
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依法治海势在必行.我国应尽快制定出台海洋基本法,在立法原则上应体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激励海洋发展、保障海洋安全、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在立法框架上主要由确立海洋基本法在海洋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我国海洋主权范围、建立海洋开发利用许可与激励机制、设置海洋综合管理机构、保障海洋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和平解决海洋纠纷及法律责任和附则组成.发挥该法与其他海洋单行法的协调配套作用,在激励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增强海洋法的域外效力、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等方面起到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海洋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进步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极大,其中之一是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海洋法的发展。国际海洋科技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国内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都要求我们尽快制定出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以全面统筹海洋科技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使我国海洋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海洋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国防现代化,同时也增加了对国防安全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以新理念保障国家海上安全,以维护海上地缘安全为重心,调整国防布局,建立海洋强国。我们须提出符合我国利益的海洋公共安全理念,争取地区安全合作中的主动权;须建立综合海上安全保障体系,以多种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海洋科技发展,提高海洋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算是海洋大国,但绝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我国海洋意识的淡漠是不争的事实,海洋法治意识更是匮乏,而海洋法治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因素.我国要想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当务之急是提高海洋法治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就我国海洋法治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以希冀唤起我国对海洋法治意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战略"时代,拥有先进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是大国思维、大国崛起的重要理念和标志,我国电视需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从建设海洋强国的高度,唤醒民族记忆深处的海洋意识,提升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电视媒体应帮助大众建构正确的现代海洋意识、海洋法律、法规意识和海权意识,以期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发展与完善是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正当合理地行使该损害赔偿请求权,须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4条第2款为核心,明确国家行使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将海洋生态环境作为该请求权的损害客体,坚持区分国家重大损失与社会公共利益损害间差别,暂不加入违法性构成要件,以保持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同于其他环境公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优势特点。同时明确行使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范围,发挥不同主体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作用。以求平稳有序、扎实严密地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海洋法治建设是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路径,它蕴含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之中,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海洋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洋法治建设能够充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推动海洋发展繁荣,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理念的伟大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保障新时代海洋法治稳步推进的理论源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中,谱写新时代海洋法治建设新篇章可从以下层面逐步进行:首先健全涉海法律体系、进而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协调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再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海洋治理规则的方式、坚持以国际海洋法治为基础的全球海洋秩序构建,最终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促进全球海洋善治的实现,为全人类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萍 《中国审判》2010,(5):54-55
海南省委、省政府一向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把保持和发展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提到重要地位。全省上下在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视生态环境为发展的生命线。在这一方面,海口海事法院肩负着为全省海洋环境以及通海水域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刘云亮 《行政与法》2014,(5):107-110
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南海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最具有潜力的海域,海南作为我国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处于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最前沿.目前,海南省已结合南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建议海南省制定有关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地方法规,如制定《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条例》、《海南省三沙海域岛礁建设管理规定》和《海南省促进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以促进南海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秘书长在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所做的《海洋及海洋法》年度报告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初步提出治理政策与法律框架,建议各国在这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并没有做具体研究和陈述。当前的立法和研究在支持和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制定相关活动的法律管理制度亦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论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相关国际法律文件所规定之权利和义务,并检视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实践,期能提供我国在建设相关法制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蔡先凤 《法治研究》2012,(10):108-116
海洋经济是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解决浙江陆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新领域。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既具有全国共性的特点,又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近岸海域水质较差、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和渔业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海岛生态环境告急等。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构成重大挑战。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实现政策与法律的有机对接.并迫切需要地方立法的强力支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立法框架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地方立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应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修订和完善现行涉海法规。制定和出台涉海新法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关系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也是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和斯皮克曼所认为的不同世界重心的交汇地带.这种陆海兼备的周边地缘环境特点使得我国容易陷入战略上的两难境地.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克服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地缘环境上的不足,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是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法律,推动了中国航运和贸易的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推进海商海事法律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是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运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使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被侵犯,大国的兴衰史也表明强大的海权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基本前提。国际法的双重法理和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为现代海权的界定提供了理论框架。海权的权力属性要求中国通过海洋强国战略来强化其海权,从而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互动中加强在国际海洋立法和实施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有效地确立中国在海洋法律秩序中的基本权利。同时,现代海权的权利属性要求中国逐步适应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南海仲裁案的启示下制定出其海洋维权能力建设的路线图。而现代海权双重属性的互动揭示了外交战略和法律战术的结合是中国海洋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海事司法因海洋活动主体的专业性需求而由海事法院专门审判.作为海洋强国战略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中国海事司法的职能需重新定位,在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保障海洋经济活动秩序的基础上,还应发挥其在推动涉海法律体系发展及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上的作用.为此,应着重从扩大海事法院的管辖权和培养海事审判理念两方面完善中国海事司法,并从相应的组织、理念、法律和人才方面为海事司法职能的实现提供具体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南海海洋开发的深入,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缺乏的现状,应率先在南海进行尝试,构建多层次的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明确南海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范围和补偿标准,通过开征海洋生态税等措施拓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补偿资金来源,并完善南海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促使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效建立以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海洋野生动物行为损害了国家海洋野生动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针对此类案件,检察机关有权向海事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依托专家鉴定确定生态修复补偿金并诉请各行为人就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检察机关应重视开展海洋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在案件办理时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并注重从刑事案件办理中获得证据。  相似文献   

18.
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海洋野生动物行为损害了国家海洋野生动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针对此类案件,检察机关有权向海事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依托专家鉴定确定生态修复补偿金并诉请各行为人就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检察机关应重视开展海洋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在案件办理时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并注重从刑事案件办理中获得证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因有丰富的资源、能源,使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海洋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海洋安全保护的立法,加大海洋军事的投入,建立海上应急机制,成立独立的国家海洋管理机构,建立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发挥合作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保证我国的海洋安全,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业务文选》2012,(13):8-15
1.2012年3月1日国务院令第615号公布2.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