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的责任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讨论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明确了此类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而解决工伤事故的主要方式是工伤保险。因工伤事故同时具有工伤保险补偿责任和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的双重属性,导致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构成复杂的广义竞合。除工伤保险救济之外,工伤事故中应当存在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论文对我国当前立法和司法实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之相互关系,存在四种模式。以替代模式为原则并辅之以改良的选择模式是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正确思路,也是已有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所隐含的主张。这样的制度安排既符合衡平保护的原则和效率原则,同时也在实质上有利于受害的劳动者。适用替代模式与改良的选择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工伤保险给付水平,使其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4.
【裁判要旨】员工因患职业病被确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原则上不能再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应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蔡作斌 《中国律师》2006,(11):67-70
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大量存在,在这些案件发生之后,受害一方往往通过人民法院或者其他途径向加害方或其他责任方索赔。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身损害赔偿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基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交通安全法、电力法、保险法等等法律法规而产生,可以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国家赔偿、消费赔偿、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为诉讼理由;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司法解释》)中涉及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仅对狭义的人身损害赔偿款的最终归属及再分配作一探讨,期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同行与前辈。  相似文献   

6.
向梅 《法制与社会》2013,(17):246-247
本文重点论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包括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问题,如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主要规定与适用范围;重点论述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性质、赔偿数额及计算标准以及对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7.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人身伤害被纳入工伤范围,被视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和人身权益维护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法律适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操作困难。本文从历史发展、立法趋势、外国相关制度的借鉴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有关工伤的基本概念、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适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损害实际审判中适用的三种赔偿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的赔付要素以及实践应用中的争议进行分析,旨在借鉴各国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以《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为契机,加强船员管理,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以完美的姿态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航运规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的竞合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法制与社会》2010,(1):260-261
工伤事故适用工伤保险待遇救济还是侵权损害赔偿救济的问题,立法不明,司法不一。针对此问题《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作出了规定,但法学界认为仍有漏洞。本丈阐述了产生这一竞舍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工伤保险发源于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工伤事故的复合性是引起责任竞合的导火索。分析了协调竞合的各种途径,包括利用现存法条协调竞合、学者们的制度构想和国外协调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单位职工在执行单位任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经认定属于工伤,单位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方面的规定支付职工受伤住院的医药费及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后,职工能否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另行起诉,要求单位赔偿误工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等费用?本案的裁判旨在明确职工因交通事故发生工伤,工伤待遇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可以采取双重赔偿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与我们通常的认识不同,因医疗事故致残的,患者获赔的残疾生活补助费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残疾赔偿金在金额上互有高低。就残疾生活补助费项目而言,现行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规定既与现行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不相吻合,又背离了立法目的,亦无法实现对患者的妥善保护,必须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论。从性质上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但是,由于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与劳动安全事故或者劳动保护瑕疵等原因有关,因此,工伤事故在民法上被评价为民事侵权。这就产生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问题。既然工伤事故具有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双重属性,那么工伤的劳动者就存在两个请求权,一个是基于工伤保险关系而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另一个是基于雇佣单位的特殊侵权而享有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于这两个请求权能否同时享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证据科学》2007,14(4):244-247
与我们通常的认识不同,因医疗事故致残的,患者获赔的残疾生活补助费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残疾赔偿金在金额上互有高低。就残疾生活补助费项目而言,现行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规定既与现行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不相吻合,又背离了立法目的,亦无法实现对患者的妥善保护,必须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断上升,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列前几位。由于《民法通则》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比较原则和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普遍认为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证据审查核实起来比较棘手。笔者认为,应加强法医学鉴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运用,以便在审判工作中积极正确  相似文献   

15.
工伤(industrial injury)是因工伤害的简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工伤包括一切在劳动关系和雇用关系中发生的劳动者人身伤害,即企业职工和个人雇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伤害或者职业病。狭义上工伤仅指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因工发生的人身伤害。劳动关系以长期性、正式性而区别于一般的雇用关系。劳动者遭受工伤后享有多种救济机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民法上的侵权损害赔偿与劳动法上的工伤保险赔偿,如何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的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侵权引发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法律竞合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备受争议。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2条规定,除工伤医疗费用外,职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赔偿。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2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对此予以重申,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构成了在实体和程序上处理这一问题的完整法律规范,在法律制度上根本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适当限制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与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应当确立医疗损害赔偿适当限制规则。具体的限制方法,应当限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应当对医疗过失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运用原因力规则合理确定、应当特别强调定期金赔偿在医疗过失损害赔偿中的适用和应当借鉴排除间接来源规则在医疗过失损害赔偿中实行损益相抵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是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上述司法解释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性质认定的不一致,以至于出现“赔偿权利人在主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同时,还可否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疑问。对此,肯定者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1条的规定作为论据;而否定…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其财产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是一并审理,还是另行起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当前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未来发展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以充分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满足人身损害的正当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