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23)
对广西621名初中生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发现:初中生整体生活满意度为中等偏上;女生对友谊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初三生活满意度最低,初二是生活满意度变化的重要时期;独生、非单亲家庭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初中生对友谊、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乡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建议加强对初中生的学业、人际关系辅导,重视初二到初三这个生活满意度变化的关键期,密切家校合作,关注单亲或留守家庭的学生,丰富其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2.
杨超 《学理论》2010,(1):94-95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年年上升,除了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儿童需要社会的广泛关心以外,单亲母亲这一群体也变成了弱势群体,一旦家庭解体,单亲母亲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要面对诸如经济贫困、人际支持网络贫乏等问题,一个人上演一出孤寂窘困的独角戏。本文以单亲母亲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论述这一群体所要面对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
单亲家庭已成为全球共有的社会现象。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家庭所受关注少,且缺乏对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的纵向生命历程研究。本文通过连续性、系统性地探究她们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生活遭受重创之后每一阶段的状况及复原过程,客观真实地呈现她们的生活经历,从中概括出她们丧偶后的整体生活经验和状况,增加对这个群体的了解,提出对策帮助她们改善困境,并从中发现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成长的积极因素和良性运行机制,促进这类单亲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时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与思想在不断交融与重新建构,社会信息交流迅速,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影视网吧、良莠难辨、极具诱惑,这些包围着学校和家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职校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兴趣志向.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状况普遍存在着共性:如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多;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多;独生子女的学生多等等.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家长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心理失衡,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暴力倾向.这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特殊家庭战士从小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总是担心被别人轻视、欺负和瞧不起,悲观和报复心理比较强,习惯用猜疑的眼光和偏激的做法看人处事,容易与战友发生摩擦,造成伤害。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和孤儿战士,思想问题隐藏得比较深,轻易不愿透露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本文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加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的实施途径,即加强单亲家长自身教育的素养;加强学习教育对单亲子女的影响;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利民 《学理论》2011,(34):240-241
让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获得主动探究的快乐,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韩莉 《学理论》2012,(30):58-5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强以及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与之相伴的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单亲子女的品德、行为问题也在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予以正确的品德教育,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此阐述单亲子女的品德、行为现状,探析问题成因,并分别从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围绕单亲家庭子女品德教育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强化道德教育成为中学思品课改革的重点,在其教材的设计细微之处也体现出了道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加强。新教材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力求在实际生活中、在生活细微处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帮助学生做到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0.
<正>洪汉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市教委洪汉英工作室负责人。她秉承"情系学生、凝爱于心"的宗旨,从新生入校、在校学习与成长到毕业离校等各环节,出色完成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多年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事业中,努力当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灵呵护者和思想引路人。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引路人少数民族学生初次来到上海,只身一人在异地求学,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都有诸多困难。为了让新  相似文献   

11.
王力 《各界》2008,17(12)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有的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4)
<正> "进入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有条件再从规模化的制砖机式的教育回归关注人的本身,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这同样是一场学习的变革" "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一场变革,最核心的是要把学生的快乐成长、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居住着55个民族,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在疆大学生中约40%为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有宗教信仰。民汉学生是否认同彼此的文化,关系到校园是否和谐稳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形成现代文化共同体的问题。高校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各民族学生既尊重个性又形成共性,维持人性之美好,构建和谐校园。在新疆高校人文教育中强  相似文献   

14.
马悦 《各界》2009,18(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在生活中自我觉悟,在教学中我把生活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紧密结合起来.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足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从传统角色中得以"蜕变",焕发出新的生命,是每位教师要跨越的一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以期实现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6)
教育信仰是人生最有效的"赋值"方式之一,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教育生活需要信仰,教育信仰教育能很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现实性要求。教育信仰教育,必须追求教育的本真价值,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理性维度;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增强人文关怀,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感性维度。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将"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奖惩分明、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发现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9.
王金萍  谭惠敏 《学理论》2013,(32):395-396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场域,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与生活世界相割裂,而应当通过恰当的定位、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选择正确的渠道与路径,嵌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教育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浑然一体,发挥出系统的合力与功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
"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与疏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自立的人格;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地位,明确措施,明确职责,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