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文明重塑文明,听起来似乎颇有些“玄而又玄”的味道,然则细细品味,历史却正是在新生文明对旧有文明的不断重塑中更替演进的。方今之时,我们的文明又到了需要重塑的时候了。而担当扬弃现有文明痼疾,延续社会发展血脉,解放、纯净和升华人类精神这一重任的,是新兴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这样的观点,大抵有人会不以为然甚至会嗤之以鼻:而今的文明正是如日中天,飞跃的科技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财富几何极数的增长让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安逸的生活,感官被刺激着,视野被开阔着,倘若说这样的文明需要更迭,那是故作惊人之辞而已。且慢道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2.
文明     
沈福新 《学习导报》2010,(24):41-42
文明,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文化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集。而将其集成放大的文化(大文化),则上升为文明。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彰显其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2019年10月,河北省20个县(市、区)被中央文明委列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按照省级负总责、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省积极开展试点建设各项工作。试点推动一年多来,建成实践中心90个,涌现出一些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品牌和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4.
文明并不神秘,也决不陌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作风、行为已经给文明作出了十分丰富十分具体十分生动的诠释。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由衷赞美与钦敬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一词的诸多社会延伸──文明是用热心服务和诚恳的微笑让街道、商店、码头、车厢充满温馨和友爱;文明是用辛劳与汗水换取马路、广场、公园的清新与整洁;文明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文明是对家庭、爱人、父母、子女以及他人的爱心;文明是对智者、老者的谦恭,对弱者、伤者的援助,对凶者、恶者的勇龙文明是一种美好人生的…  相似文献   

5.
文明新论     
高懿德 《理论学刊》2006,(12):64-67
惟有具有科学与道德两种品格的文化,才足以称得上文明的称号,所以,把文明看作是“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的更准确的说法就是“文化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文化的根本追求,所谓文化的生活归根到底就是这样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用这种观点反思传统人种文明,其非科学和非道德性即其非文明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必将为一种新的文明即物种文明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何谓文明     
正龙应台在4月30日的《扬子晚报》上撰文指出:文明,你说得清它是什么意思吗?在香港,看一次牙医,就明白了。挂号柜台的小姐微笑着取出资料让你填写;请你坐下时,轻声细语地告诉你,"对不起,要等5分钟喔。"你要再订下一个约会时,她仔细地看医师时程表,无法满足你指定的日期时,她满脸歉意,一再地说"不好意思"。5分钟之后,有人呼你的名字。你回头看看小姐的名牌,苏咏儿。五号  相似文献   

7.
文明祭祀     
《共产党人》2013,(7):57-57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思思,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会想念已故的亲人和朋友。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请用文明的方式留下您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相似文献   

8.
文明新气象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2020年12月21日,贵州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展示创建成果,表彰先进典型,激发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好人选树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成效明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摆到了突出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学习贯彻十六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活动,对于搞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的重要作用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兴起的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手机短信的广泛运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美丽中国"表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从另一个层面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文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一种文明论,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彰显出系统性与进步性;另一方面,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应用层面彰显出其实践成效。理论与实践的"文明"属性为世界文明形态转型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声音,成为人类追求长远发展、探求生态文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邹灏 《学习月刊》2013,(20):29-30
深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丹大铁路四个文明建设,进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同步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丹大公司及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开展丹大铁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已普遍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对如何开展却仍在探索和讨论之中。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丹大铁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恩祥 《新长征》2008,(1):40-41
为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辽源市广泛组织开展了城乡联手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以城市文明拉动农村精神文明。全市共有285个城市文明单位先后与165个农村行政村结对共建。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文明形态的更替来实现进步与根本性变革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文明范式,它们同属于社会文明形态范畴中的两个子集。现代工业文明曾创造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态危机的频发,也暴露出工业文明固有的内在缺陷,这便需要另一种文明形态与之进行转换。对于生态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行为及对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标志着人类意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真正醒悟,并踏上自觉规避危机和自我拯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0,(4):49-49
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方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它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又一瑰宝,其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一个村庄变成一座城市,再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千百年来,罗马对于西方人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是一座名城、一段古史,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而且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可作楷模的、第一流的文明和传统——古典传统。恩格斯说过:"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欧洲。"古典流派源于希  相似文献   

17.
陈来 《理论导报》2020,(1):58-59
正在历史上,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曾有过丰富的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亚洲其他文明的多彩发展。文明的通畅交流,依赖于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丰富交流,就中华文明的方面来说,是依据于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和而不同"的观念。《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期史伯的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是单一性的重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文明潮流,正在浩浩荡荡,奔腾向前。作为现代文明大潮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既深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滋润,又经受着人类文明大趋势的冲击。如何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拓展中国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话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是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这一重大话题的重要指针。近日在青岛由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人类文明大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学术研讨会,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为指针,对这一重大话题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围绕这个主题,本刊组织了这期笔谈,以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明兴城     
正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群众获得感文明城市是城市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作为社会和谐进步的缩影,文明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城市,也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着力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文明风景线     
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全省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也有了新的进展。1989年和1992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省级文明单位。1992年以来,各地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又涌现了一批成绩突出的单位,为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调动各地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单位的行动,省委、省政府决定对省微波通信局等293个单位授予1992至199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对贵州轮胎厂等32个连续2至3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授予省精神文明建设红旗单位的称号,予以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