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运春 《学习月刊》2012,(11):48-4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湖北是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古人类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湖北文化发展的巨大资源宝库。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就必须大力弘扬荆楚文化.从中挖掘文化精髓.吸取发展营养,找到创新灵感.彰显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
幸敬华 《学习月刊》2012,(23):45-47
在当今世界发展大格局中.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荆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特质.其以楚文化为源头.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和发展.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创新荆楚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是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荆州壮腰工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春 《学习月刊》2010,(4):128-128
新时期加强湖北公路行业廉政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文化建设,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以充实湖北公路行业廉政文化的内涵,通过整合,形成坚强有力的湖北公路行业廉政文化环境.在全省公路行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湖北公路行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经由历史铸就价值之魂,而价值则以文化的形态世代传承。光辉灿烂的荆楚文化,从远古经典传奇到时代精神的演进,无论是人文思想还是生活器物,无一不贯穿着由历史沉淀而汇集成的荆楚文化主旋律——"荆楚之魂"。她是湖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精髓和社会气场,亦是荆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智力之源。在历史悠久和文化深厚的湖北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将  相似文献   

5.
邓杨 《学习月刊》2013,(15):45-46
湖北拥有漫长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北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著名人物蜚声国内外.蕴含了庞大、精彩、多维的道德资源。建设“文明湖北”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深入挖掘、传承、开发和创新湖北道德资源.对实现“文明湖北”建设目标,提升全省上下精神区位.打造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春梅 《学习月刊》2014,(16):13-14
文化是维系人类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灵魂和脊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荆楚文化魅力独具,堪称一朵奇葩,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为促进中华文明繁荣、推动湖北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思路,它将省里10多家单位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村里缺少什么项目。就补上什么项目。其建设特点与办法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西部模式”。本文主要以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为例,对贵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下部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为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元与多元、多投入一点与少投入一点、传承与保护、“引进来”与“走出去”、“城”与“乡”、普及与提高六对辩证关系,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部署,尤其从巩固思想基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对基层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基层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谐文化、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德化县紧扣基层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找准着力点,树立“三化”理念,注重“四个结合”,实践“五字”特色,彰显基层文化魅力,推动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加快“学沿海、赶沿海”进程,为“构建现代化绿色瓷都,推进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社会,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趋势深入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层次。针对这些新的趋势,湖北开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力求尽快把湖北建设成为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湖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荆楚贡献。塑造本土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1],为武汉塑造“英雄城市”形象指明了方向。一、武汉塑造“英雄城市”形象的浓厚底色武汉这座城市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英雄底色,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晓司 《支部生活》2008,(3):44-45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这些醒目、不寻常的词汇来号召文化建设,表达了党对发展文化的迫切愿望。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作为全局来说,始终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文化权益和基本的文化需求,要满足这两个“基本”,就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列宁认为,当时的苏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是一个“文肓的国家”。这一点,正是阻碍苏俄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苏俄文化落后的状况,苏俄需要一场文化上的革命。而“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基于这种认识,列宁结合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文化的建设同苏俄经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是为“文化革命”观。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讲到“三个代表”的要求时,曾就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进一步谈到“企业文化”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中国先进文化,它当然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在内。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切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为此,本文围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这一专题就有关学者的研究简述于后,以期推动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特”在哪里   在中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十多年来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信息化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赋予了有关部门管好网、用好网、营造更良好文化环境的新职责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感悟十八大     
《军队党的生活》2013,(11):20-20
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张仲瀚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兵团”,对兵团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建设“文化兵团”是张仲瀚继承和发展军营文化的结果,也是全面发展兵团的必然要求。作为兵团文化发生期的关键人物,建设“文化兵团”亦是张仲瀚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建设“文化兵团”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兵团,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精神,2018年以来,湖北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一线,传递党的声音和温暖,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大餐。打造并擦亮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品牌,有助于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党建》2012,(4):31-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我们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说的,“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扭转。这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而清醒的判断。同时,六中全会总结我们党建设先进文化的经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这又说明,在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上,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