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本身对此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从各国现行官邸制的实际运作看,它更像是国家为“大官儿”提供住所的制度,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在国际政坛,“官员们住哪儿,”曾引发不少争议,这些争议倒逼着各国官邸制不断完善。这其中许多经验,或许值得探索中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完颜 《学习导报》2014,(2):58-59
官邸制,简单说来,就是国家向官员提供公房的制度,俗称“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我国古代实际上也实行过“官邸制”。古代的官邸什么样?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入住呢?  相似文献   

3.
支部园地     
正「党员应知」什么是官邸制?官邸制是国际上通用的高级官员住房制度。官邸制的主要含义是,为高级干部配置官邸,其配偶及子女可以在高级干部任职期间一起居住;一旦该高级干部离开岗位,该高级干部和配偶子女均应及时腾退,由下一任高级干部居住。实行官邸制,有利于防范以权谋私、违规多占住房等现象,有利于培育领导干部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从政道德,是通过深化改革逐步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18-18
官邸制,作为一种公务人员住房的制度,已在国外实施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作为“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近日接受媒体专访谈到,  相似文献   

5.
官邸是高级官员任期内享受的一种住房待遇。外国官邸制在官邸的适用范围、主要功能与类型、建造标准、使用管理规定、管理机构、运维费用、监督公开、私房监督、离任管理等制度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美国和英国官邸制更具典型意义。借鉴国外官邸制主要经验,我国官邸制构建需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官员住房建设、分配、使用、管理、维修、监督、公开参观等制度做保障,中央政府应制定官邸制的相关规定和监管机制,保障并监督各地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实施高级官员的住房制度。官邸制需要和公务员住房保障、申报、监察制度结合起来运行。  相似文献   

6.
“官邸”的含义.现代汉语权威工具书给出的界定是:由公家提供的高级官员的住所,以区别私邸。  相似文献   

7.
艾智科 《红岩春秋》2014,(2):F0002-F0002
南疑抗战遗址群包括林森别墅(听泉楼)、孔祥熙官邸(孔园)、校长官邸(小泉总统官邸)、“二陈”官邸(竹林别墅)和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彭氏民居)等5处遗址。  相似文献   

8.
1988年1月23日,蒋经国突然大量吐血,引发心脏功能衰竭病逝,终年79岁。宋美龄得知后,立即赶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蒋经国亲家俞国华说:希望夫人有个指示。宋美龄便说: “办这种事秦孝仪有经验,让他多用点心。” 宋美龄在大直官邸仅停留20分钟,却决定了两件大事:一是治丧以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由她委派的大直官邸大管家秦孝仪来主持。正是在秦孝仪主持  相似文献   

9.
实行官邸制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官邸制对遏制官员以权谋房,加强吏治,促进官员福利显性化、规范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民众对官邸制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强调官邸制的形象意义,推高或打压中国房地产价格,根治住房腐败现象的良方,沦落为特权的象征或“政府形象工程”等方面。对这些认识误区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并对探索实行中国特色官邸制提出了若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天下     
《廉政瞭望》2023,(13):14-15
<正>新加坡总理回应“部长租房风波”7月3日,新加坡国会讨论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和外交部长维文租住“黑白洋房(黑白屋)”的问题。总理李显龙回复议员潘丽萍询问时强调,尚穆根和维文“没有做错事”,他仍然对他们有“绝对的信任”。李显龙表示,根据新加坡的有关制度,该国部长采用“裸薪制度”,不享有福利,也没有官邸,因此“部长居住在哪里,不论是租住还是买房,都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官邸制"实际上就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居所的制度。一定级别官员的官邸和私邸有质的区别,官邸的产权属于国家,只有符合官邸入住条件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官邸制待遇。实行官邸制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避免资源浪费。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领导干部工作调动、异地任职或者高级干部进京等,成为我国官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3):76-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实际上,白秦汉起,中国古代的赴任官员就由国家提供住房,有了“官邸制”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正义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以及人的社会生活的始终,但是,正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每个时代所理解和追求的正义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正义追求却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化的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罗尔斯是一位把正义追求与制度建构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学者,他对制度正义的阐释以及对制度非正义的反思,都是对近代以来制度缺陷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未把他导向一种积极的建构。其实,对制度非正义问题的解决不应囿于自由平等的视角,而是需要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而,当我们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出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被逻辑地导向了对一种“道德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首次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释放公共资源,形成"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的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这短短几个字,让"官邸制"一时成为新闻热词。备受外界关注的"官邸制"究竟何意?根据中纪委发文解释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四点新认识.一是“人大”制度的权力配置形式.它既不是“三权分立”的,也不是“议行合一”的,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所形成的一种“统分结合”的代议制新模式.二是“人大”制度的特色.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与操作平台.三是“人大”制度的质底功能.它作为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制度体现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四是“人大”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人大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一个其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繁重性和它现有运行方式之间的简便性之间的不适应问题,需要在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步解决.党的十三大、十八大都对解决这种不适应提出了方向和途径,即用逐步提高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的方式最终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16.
建国60年来党制度资源的开发大致可分为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党制度资源开发成败交织、经验教训并存的“30年”。第二个“30年”是党制度资源开发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完善的“30年”。党制度资源开发的现实启示是强化执政意识是前提;保证党的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关键;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结合起来是基础;增强政党制度与国家制度之间的耦合性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思路转变。适应这一转变,亟需加强制度的建设,然而,腐败案件的频发凸显出“制度的笼子”固然重要,有无制度意识却直接影响制度反腐的实际效果。因此,培养对制度规则的尊重、信任、遵守和维护的制度意识将成为制度反腐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官邸制"课题研究构思于2008年,2013年列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重大课题项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该课题研究广受社会关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出现一些问题,领导干部违规建房、"以权谋房"成为腐败的新形式,干部交流、异地任职等客观上为官员滥用权力"以权谋房"提供了便利,包括高级领导干部住房在内的特权泛化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政府形象。实行官邸制既是目前世界的普遍做法,也能有效遏制少数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的腐败。中国特色官邸制建立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和主体资格条件,积极探索异地任职干部"官邸制"的改革路径,官邸和公宅一律由国家统一建造、购买或租赁,并按照严格的制度配置设施和修缮,还要建立严格的住房监察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赵荣华 《求贤》2010,(12):4-5
事业单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作为继公务员实行考试录用制度之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项“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20.
那是1965年4月16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到达雅加达,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住在印度尼西亚苏班德里约外长官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聘请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总领事馆部分工作人员来官邸为代表团服务。我当时是中国驻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