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海南建省办特区8年来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模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8年间,随着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三次变动,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变换了三次:其一,建省初期的1988—1989年(也可包括筹备建省的1987年在内),提出海南以深圳为模式,推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及“两头在外”(原料来源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外),实行“大进大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可是,事与愿违,海南的“三来一补”微乎其微,成了“无来无补”,外商来料加工近于零。这一模式难以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天时地利”不如深…  相似文献   

2.
林志向 《新东方》2008,(4):29-32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一时间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海南的人才达十多万之众,催生了“十万人才过海峡”的壮观景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海南人才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特区20周年之际,回顾海南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20年的风雨历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王军 《今日海南》2008,(2):10-13
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 我们经常说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我们不能把特区当名片打。 回忆这几年,我觉得这几年我们确确实实是在不断理清发展思路,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打基础,然后走上了一条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海南建省办特区风风雨雨二十年,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1987年,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57.28亿元,财政收入2.96亿元,是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而最基础、最突出的成就是经济建设。大特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海南是在极低的起点上创办经济特区的,且由于在建立时间上比深圳晚了七、八年,错过了利用体制转变和政策优势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最宽松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经济的迟福林正在编一本书,书名很煽情——《痴心热土》。“用来纪录海南20年的历程,也是自己20年来梦想与追求的真实写照。”迟福林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执行院长,作为亲身经历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全过程的一名改革研究者,从1988年4月“上岛”那天起,他开始海南研究、参与海南规划、见证海南发展,被称作“给海南画蓝图的人”。  相似文献   

6.
包亚宁 《新东方》2012,(1):22-25
不同区域在中央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构成了国家总体发展模式,也是党的事业发展交相呼应的构成要件。本文以海南发展历史过程为线索从海南建省办特区,拓展新的区域发展方式;提出建设海南生态省,探索包含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方面解析海南改革探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海南生态省建设认识的深化轨迹,加深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5,(4)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一是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偏低,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比较显著;二是海南省城镇化质量差,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三是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较弱,区域人口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落后,人口素质提升乏力。海南省城镇化必须与海南的资源禀赋相结合,确定海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拾机遇     
《新东方》2017,(4)
<正>每逢海南学者研讨,总会听到如是嗟叹: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的发展不尽人意,皆缘错失了几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样的嗟叹,既包含着对海南发展的关切,也包含着对海南没有及时把握好机遇的检讨。不讳言,自从当年中央在海南划了一个大圈之后,海南的机遇不断。中央确定海南建省办特区、将建设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战略、实施南海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设置三沙市……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再创新辉煌,今日海南杂志社特举办"改革开放与我的生活"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文章既可以是紧密结合海南的发展实际,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0.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也是不断开放改革、锐意进取的25年,每一波改革的浪潮都如惊涛拍岸,澎湃有力,推动着海南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波波浪潮中,总少不了优秀的"弄潮者"在浪尖上起舞,更缺不了勇立潮头的"领舞者"。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则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当之无愧的"领舞者"。自公司创立至今的20年里,海航倾听了海南的每一次呼吸,把准了海南的每一次脉动,踏上了海南的每一波浪潮,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携手共成长,成为海南开放改革的一个缩影和海南名扬天下的一张醒目名片。  相似文献   

11.
何雁 《今日海南》2013,(5):10-14
<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也是不断开放改革、锐意进取的25年,每一波改革的浪潮都如惊涛拍岸,澎湃有力,推动着海南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波波浪潮中,总少不了优秀的"弄潮者"在浪尖上起舞,更缺不了勇立潮头的"领舞者"。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则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当之无愧的"领舞者"。自公司创立至今的20年里,海航倾听了海南的每一次呼吸,把准了海南的每一次脉动,踏上了海南的每一波浪潮,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携手共成长,成为海南开放改革的一个缩影和海南名扬天下的一张醒目名片。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委副书记杜青林强调:统战工作要为特区改革开放服务统战工作要讲团结,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各项统战政策,团结了包括海南“三胞”在内的各种力量,形...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再创新辉煌,今日海南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今日海南》2008,(12):4-7
鲁兵,中共海口市委党校教授、海南知名学者,致力于特区研究。 今年初,为了编辑出版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特辑,本刊编辑部曾向鲁教授约稿,却被婉辞了。鲁教授解释,自己正集中精力执笔写作一项总结回顾海南经济特区20年发展历程的重点课题,时间紧、任务重,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5.
唐镇乐 《新东方》2008,(4):43-45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海南建省并办成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决定,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海南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20年来,海南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各项改革成绩喜人,社会面貌变化巨大,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充分证明,中央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时,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某些先行性实践,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回顾20年,有多少经验可以总结,有多少做法需要反思,这是当前海南全省上下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4月7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海南省进行了考察,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海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以殷切希望。为此我刊特约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罗保铭同志撰文。  相似文献   

17.
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海南在经济特区建设中逐渐孕育和锤炼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风貌,是展示特区人品格、凝聚特区人力量、激励特区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奋力书写海南特区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民族市县是大特区中的“特区”,经济地位重要,近几年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加上发展的起点与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海南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201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市县经济发展快慢,必然影响到海南大特区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一、加快发展民族市县经济的有利条件(一)从经济体制上看,民族市县与海南率先在全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改革同步,在海南进行的一系列超前改革在民族市县也基本实施,如民族市县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竞相发展的基本格局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8,(9):22-24
海南是否要发展工业?这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发展工业与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真正坚持新兴工业省的目标,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就能解决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海南,是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主要体现。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近20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与省内汉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使之跟上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海南,共同迈进小康社会,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厅长陈志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