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发达国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为了应对老龄人口监护的需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就民法典成年监护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老年人纳入成年监护制度的保护对象,创建了意定监护制度,改革了法定监护制度。我国是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传统的老年人人身照顾及财产管理模式已经面临多重挑战,老年人口监护需求日渐突出,完善我国民法成年监护制度以适应老年人监护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德国以法律上的照管制度取代了旧法例之成年监护制度,日本以任意监护制度改造了旧法例之成年监护制度,都形成了以维持正常化生活和尊重自我决定权理念为指导,以尊重、保护、辅助为核心,强化公权干预的新型成年监护制度。两国的成年监护制度改革对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改革和立法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日本开始施行成年监护制度。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也非常快,有必要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引入成年监护制度。本文译自日本冈孝教授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日本等国成年制度保护的对象、保护方法;描述了制度启动的方法,成年监护人界定和权限,监护人的监督机关。同时,对成年监护制度的理念、监护法规定的设置、任意监护等进行了比较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成年监护制度,距离世界性的成年监护制度改革运动的立法要求较远,在2012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规定了老年监护制度,缩短了这个距离,取得了一定的立法经验。在此基础上,《民法总则》对我国成年监护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原有的成年监护只限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扩充为凡无法辨认或无法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自然人,均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须设置监护人对其进行保护。特别是《民法总则》规定了成年监护的意定监护制度,建立了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核心制度,体现了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和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权益的原则。不过,《民法总则》对于成年监护制度必要组成部分的意定监护监督制度没有作出规定,留下了一个制度上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成年监护与未成年人监护相对应,是为保护意思能力不健全的成年人而设立的制度。国内学者对于成年监护的研究大都着眼于近年来西方各国对成年监护改革的成果,尤其认为我国应采纳新的监护理念,转变监护模式,引入意定监护制度。应当说这些建议的提出对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现有制度在立法理念上已显落后,在具体制度规定上过于简单原则化,因此应针对其缺陷在立法上加以完善,体现民法意思自治精神、扩大成年被监护人的范围、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资格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设立专门的监护机关等。此外,还应在程序上加以配套完善,系统规范成年人监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成年监护主要是成年精神病人监护,主要规定在我国《民法通则》,然而其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日益显现,在监护理念、监护对象和监护类型上等都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西方国家由于很早以前就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他们在成年监护制度方面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在监护理念、具体的监护制度和相关程序方面都值得我国去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优先采用调解程序来解决成年监护制度中出现的难题,这是因为成年监护调解程序与成年监护诉讼程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主要体现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用和促使人际关系的和谐。基于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相对不完善,应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成年监护制度调解程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完善成年监护制度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成年监护制度通过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保护、财产管理及民事代理行为实现对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补足,为行为能力存在障碍的成年人实现民事权利提供合法途径。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成年监护制度,分析我国在成年监护制度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老龄化来势迅猛,通过法律手段建立完善成年监护制度就极为必要。但是我国目前保障欠缺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立法仍不够完善。而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各国接收吸纳国际化新理念,对其成年监护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顺应国际潮流并切实保障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对我国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管理教育被监护人,防止被监护人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为了更好的实现监护制度的目的,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立法中的缺陷,对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相对滞后于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和未成年人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进程。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应在确立我国监护制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强制举报制度、监护监督制度和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完善追责制度和特殊未成年人监护帮扶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监护制度是一项保护弱者的法律制度,它对于补充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权利弱势群体"的行为能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监护职责是监护制度的核心内容,故本文选择监护职责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作者对完善监护职责立法的意见和建议,期望我国能以制定民法典为契机,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监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英国完善后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对成年监护制度有重大影响,比之我国目前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规定,我国的制度显得十分不足。本文介绍英国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希望对我国的立法或制度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的抽样调查表明,父母监护缺失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和发展权方面面临一系列困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法律制度在设计理念、保护范围界定、亲权监护和国家监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现状,应秉持科学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构建理念,准确界定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保护范围,完善亲权监护制度并健全国家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现有制度在立法理念上已明显落后,对于监护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在诸多方面难以适应我国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也比较差。恰逢民法典起草之契机,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陷进行立法上的思考并仅就这一制度的完善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较重视未成年人利益,采用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种法律进行保护,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残害、虐待莱成年人的恶性事件也在时常发生,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还存在系列问题。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监护问题都非常重视,制定了比较完备、操作性强、有利于未成年人发展与保护的监护制度,对我国监护制度改革有借鉴之处。在借鉴外国立法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之关系权学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趋完善。它从社会关系学的角度来分析了成年人监护的设立、被监护人权利的维护以及终止监护的条件。独特的分析角度、严密的逻辑性、富有实效的操作规范使得它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为成年监护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我国高龄智障者日益增多,我国仅限精神病人为成年监护的对象,完全无法利用该制度保护其利益。现行条文不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且法律条文规定过少,非常有参照外国立法修正本国立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初探监护与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的监护制度(一 )监护制度的含义在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 ,如何帮助这种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 ,从而使他们得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使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义务得到法律的强制性保障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监护制度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马法对监护曾定义为 :“市民法所赋予和允许的对那些因年龄原因而不能自我保护的人给予保护所行使的权威和权力。”这个定义体现了早期监护制度的特点 ,强调监护人的权威。但是 ,近现代以来 ,监护更倾向于一种保护制度。现代民法则认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现有制度在立法理念上已明显落后,对于监护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在诸多方面难以适应我国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也比较差.恰逢民法其起草之契机,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陷进行立法上的思考并仅就这一制度的完善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